嚴先生祠堂記
嚴先生祠堂記
【原文】
范文正公守桐廬,始于釣臺建嚴先生[1]祠堂,自為記,用屯之初九[2],蠱之上九[3],極論漢光武之大[4],先生之高[5],財[6]二百字。其歌詞云:“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長。”既成,以示南豐李泰伯。泰伯讀之,三嘆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將名世,某妄意輒易一字,以成盛美。”公瞿然[7]握手扣之,答曰:“云山江水之語,于義甚大,于詞甚溥,而德字承之,乃似趢趚[8],擬換作風字,如何?”公凝坐頷首,殆欲下拜。張伯玉守河陽,作《六經閣記》,先托游士及在職者各為之,凡七八本,既畢,并會于府,伯玉一一閱之,取紙書十四字,遍示客曰:“六經閣,諸子、史、集在焉,不書,尊經也。”時曾子固亦預坐,驚起摘伏[9]。邁頃聞此二事于張子韶,不能追憶經閣所在及其文竟就于誰手,后之君子,當有知之者矣。
【注釋】
[1]嚴先生:即東漢著名隱士嚴光,字子陵,生于西漢末年,會稽(今屬浙江)余姚人。原姓莊,因避東漢明帝劉莊諱而改姓嚴。少有高名,與東漢光武帝劉秀同學,亦為好友,其后積極幫助劉秀起兵。公元25年,劉秀即位,多次延聘他,但他隱姓埋名,退居富春山。享年八十歲,葬于富春山。[2]屯之初九:《周易·屯卦》的“初九”爻辭的釋義。[3]蠱之上九:《周易·蠱卦》的“上九”爻辭的釋義。[4]大:度量宏大。[5]高:氣節高邁。[6]財:同“才”,僅僅。[7]瞿然:感激的樣子。[8]趢趚(lù sù):狹隘,局促。[9]摘伏:折服,佩服。摘,通“折”。
【譯文】
范仲淹先生擔任桐廬(在今浙江杭州西南)縣令時,在釣臺建造了一座嚴光先生祠堂,并特地為此作了一篇《嚴先生祠堂記》。文中運用《屯卦》的初九爻辭和《蠱卦》的上九爻辭,充分論述了光武帝的寬廣的胸懷和嚴光先生的高潔的情操。雖然全文只有二百余字,但氣勢雄渾,絲毫不弱于大篇。文末的歌詞為:“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長。”此文章寫成后,他拿給南豐李泰伯,請他指教。泰伯讀后夸贊不止,站起身說:“這篇文章傳開后一定會聞名于世,我冒昧地請您改一個字,以使之更加完美。”范仲淹見泰伯要提出建議,便感激地握住他的手,懇請他快說。李泰伯說:“‘云山江水’一句,氣勢雄渾,意蘊豐富,但下面緊接一‘德’字,意境似乎顯得窄了點,若換作‘風’字,一定會更大氣,您認為如何?”仲淹坐定之后,神思頗久,然后頻頻點頭,信服之意溢于言表,差點要對泰伯跪拜下去。
張伯玉鎮守河陽時,打算請人作一篇《六經閣紀》。他先是讓當地的游士及僚屬們每人作一篇,并從中挑選出七八篇,然后送到衙門。張伯玉一一閱讀之后,鋪開紙揮筆寫了十四個字,讓在座的人傳看。這十四個字是:“六經閣,諸子、史、集在焉,不書,尊經也。”當時在座之人不乏博學之士,曾鞏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看到這十四字之后,深感其概括力之強,構思之妙,當即驚奇地站了起來,表示佩服之意。這兩件事是我不久前從張子韶那里聽說的,現在已經想不起來六經閣究竟在哪里,也不知那幾篇《六經閣記》成于誰人之手,留待后世博學的人去探究吧。
【評析】
自古即有“一字之師”和“化腐朽為神奇”的美談。作者于佚史之中收錄兩條軼聞,一則反映范仲淹虛懷若谷,一則反映張伯玉筆力的老辣,對我們后學者頗有借鑒意義。
上一篇:《容齋隨筆·一百五日》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容齋隨筆·嚴武不殺杜甫》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