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日
一百五日
【原文】
今人謂寒食[1]為一百五者,以其自冬至之后至清明,歷節(jié)氣六[2],凡為一百七日,而先兩日為寒食故云,他節(jié)皆不然也。杜老有鄜州[3]《一百五日夜對月》一篇,江西宗派詩云“一百五日足風雨,三十六峰勞夢魂”,“一百五日寒食雨,二十四番花信風”之類是也。吾州城北芝山寺,為禁煙游賞之地,寺僧欲建華嚴閣,請予作《勸緣疏》,其末一聯云:“大善知識五十三,永壯人天之仰;寒食清明一百六,鼎來道俗之觀。”或問一百六所出,應之曰:“元微之《連昌宮詞》:“初過寒食一百六,店舍無煙宮樹綠。”是以用之。
【注釋】
[1]寒食:每年四月四日,清明節(jié)的前一天。在這一日,禁煙火,只吃冷食,所有叫做“寒食節(jié)”。[2]歷節(jié)氣六: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六個節(jié)氣。[3]鄜州:今陜西富縣。
【譯文】
現在人們之所以稱寒食節(jié)為“一百五”,是因為從冬至之后一直到清明節(jié),中間經過六個節(jié)氣,共一百零七天,而提前兩天即第一百零五天就是寒食節(jié),其他節(jié)氣都沒有類似這樣的稱呼。杜甫在鄜州寫了有一篇《一百五日夜對月》的詩,在江西宗派詩中曾寫道:“一百五日足風雨,三十六峰勞夢魂。”“一百五日寒食雨,二十四番花信風。”這樣的詩句。我家州城北邊有個芝山寺,是個禁止百姓居住,供游人觀賞的地方,寺中的僧人想要在那里建造華嚴閣,請我作篇《勸緣疏》,我在最后一聯中寫道:“大善知識五十三,永壯人天之仰;寒食清明一百六,鼎來道俗之觀。”有人問我一百六的說法是出自哪里,我回答說:“元微之的《連昌宮詞》中有詩句‘初過寒食一百六,店舍無煙宮樹綠’,因此我用了這一說法。”
【評析】
一百五日是指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天。指寒食日。出自于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去冬節(jié)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寒食節(jié)是我國最古老的節(jié)日之一。有詩云:“一百五日寒食雨,二十四番花信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稱寒食節(jié),正好是清明節(jié)的前一天。有人認為清明節(jié)前兩天為寒食節(jié),實際上清明節(jié)與冬至節(jié)氣本身所處的日期,就差一天。在我國悠久的民俗文化中,因紀念歷史人物的節(jié)日只有兩個:一是五月端午節(jié),為紀念楚國大夫屈原;一是清明寒食節(jié),為緬懷晉國大夫介子推。舊時,民間過寒食節(jié),人們都不生火做飯,而是吃冷食。最早的寒食節(jié)為期一個月,后來漸漸變成三天。現在過寒食節(jié),人們不再習慣吃冷食,逐漸該節(jié)日增添了掃墓和游樂的習俗,也就慢慢轉化成了后來的清明節(jié)。但這個節(jié)日作為風俗流傳了下來。
上一篇:《容齋隨筆·黃庭換鵝》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容齋隨筆·嚴先生祠堂記》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