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喜辰
李陽(香港)
深秋,
干涸的天氣不再帶來春雨,環海之城那種遠年不治之癥重又復發。無數密布在它身上的心管閉塞著。
你依然慷慨地敞開胸膛。
在這繁囂的都市,在為霓虹燈的眼睛所漠視的陰暗角落,在被縱橫交錯的污溝所連接起來的地方,你與數不清的低矮、殘破的木房相依為命。
由于它們,你不再感到寂寞與孤單。
無數各色各樣的大桶小桶,日日夜夜在你的身旁互相挨撞著;那些雜亂而刺耳的金屬聲,是在訴說人們的勞碌么?
世代在你周圍生息的這些勞苦而樸實的人們,已把生命中最美麗的東西拿來裝點這都市的繁華去了。
他們擁塞在生活的污巷里。他們哺養著都市的文明,卻被文明所遺棄。
只有從你身上,他們才獲得了生命的所需。
你那些布滿身上的繩索痕跡,是否人們歲月艱辛的明證?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你就用那唯一的眼睛向蒼穹久久地凝視著。
你那深沉的瞳孔,一如明澈的鏡子;那上面映出的是無數不同臉額的同樣皺紋。
你是否已把所看到的一切藏在心底?
在沒有月亮的深夜,當散落在你周圍的那些殘破的木房都閉上眼簾,而你依然睜著那唯一的眼睛在沉思什么呢?是否憐惜人們的不幸?
如同你那樣,這些被貧困所啃嚙的人們,在看不見的靈魂深處蘊藏著火樣的熱力。
他們象你一樣,默默地承受生活的全部重負,把目光投向遠景……
《一口井》是對現代文明都市下層勞苦民眾的頌歌,也是對不平等社會生活的一種抗議。全文圍繞對井的描繪,從序曲、境遇、奉獻、沉思、力量多個角度,進行訴說和詠嘆,并時而攫取社會生活中的敏感問題,向讀者發問,或托物言志,或即景抒情,可謂發人深省,耐人尋味。
第一章為序曲。寫深秋季節,喧鬧的環海之城缺雨少水。水對人們是第一需要,而水管卻處處閉塞。在人們生命垂危時刻,井敞開胸膛,讓人們吸取生命之水。作品開宗明義,把井置于同人們生息相關的典型環境中,道出了井的高尚品格,為進一步寫井奠定了基礎。
第二章寫井的特殊境遇,進而突出井的個性。它遠離鬧市,與低矮殘破的木房相依為命。這分明是說,它與下層勞苦民眾為伍,雖身處逆境而不感到寂寞與孤單。它日日夜夜吸收著各色各樣的大桶與小桶,以滿足廣大貧民的需求。這口井是貧民的井,是貧民的命。作品通過對井的特殊境遇的描寫,表現了作者體察民間疾苦、同情勞苦民眾的社會意識。
第三章寫井的奉獻。作品同情民眾,為下層人吶喊,是順應潮流,有著堅實的社會基礎。正如作品中所寫:繁華的都市,是勞苦而樸實的人們,用生命中最美麗的東西裝點起來的。然而,現實卻不盡人意,勞苦和樸實的人們被文明所遺棄。在這不公平的都市里,井大義凜然,砥柱中流,給人們以生命的源泉。作者發自肺腑的吶喊,是對文明都市的挑戰。
第四章寫井的沉思。它凝視蒼穹,尋求問題的答案;它深沉的瞳孔,宛如明澈的鏡子,要把這不平的世道照穿。它沉默不語,把一切藏在心底。然而此地無聲勝有聲,把問題的答案留給讀者去思考,從而加重了作品的感召力。
第五章寫井的潛在力量。作品托物言志,把井作為勞苦民眾的化身,雖然被貧困所啃嚙,但在看不見的靈魂深處蘊藏著火樣的熱力。他們默默承受重負,卻把目光投向遠方,表達了下層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作者對改良現代文明都市的呼喊。
上一篇:《一切的風……》鑒賞
下一篇:《一朵云》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