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公夜聞歌者
白公夜聞歌者
【原文】
白樂天《琵琶行》,蓋在潯陽[1]江上為商人婦所作。而商乃買茶于浮梁,婦對客奏曲,樂天移船,夜登其舟與飲,了無所忌,豈非以其長安故倡女,不以為嫌邪?集中又有一篇題云《夜聞歌》者,時自京城謫潯陽,宿于鄂州,又在《琵琶》之前。其詞曰:“夜泊鸚鵡洲,秋江月澄澈。鄰船有歌者,發調堪愁絕!歌罷繼以泣,泣聲通復咽。尋聲見其人,有婦顏如雪。獨倚帆檣立,娉婷十七八。夜淚似真珠,雙雙墮明月。借問誰家婦,歌泣何凄切?一問一沾襟,低眉終不說。”陳鴻《長恨傳序》云:“樂天深于詩,多于情者也,故所遇必寄之吟詠,非有意于漁色。”然鄂州所見,亦一女子獨處,夫不在焉,瓜田李下[2]之疑,唐人不譏也。今詩人罕談此章,聊復表出。
【注釋】
[1]陽江:今江西九江。[2]瓜田李下:意指正人君子要主動遠離一些有爭議的人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
【譯文】
白居易的《琵琶行》,大概是為潯陽(今江西九江)江上一位商人的妻子所作。商人在浮梁(今江西景德鎮)買茶,他的妻子對著客人彈曲子,白居易劃著小船,傍晚登婦人的小船與她對飲,全然沒有忌諱,難道白居易是把她當做在長安城里所熟悉的歌妓了,不認為這會招致懷疑嗎?白居易詩集中還有一篇題為《夜聞歌》的詩,當時他在京城長安被貶謫到潯陽,途中夜宿鄂州時所作,作于《琵琶行》之前。這首詩說:“夜泊鸚鵡洲,秋江月澄澈。鄰船有歌者,發調堪愁絕!歌罷繼以泣,泣聲通復咽。尋聲見其人,有婦顏如雪。獨倚帆檣立,娉婷十七八。夜淚似真珠,雙雙墮明月。借問誰家婦,歌泣何凄切?一問一沾襟,低眉終不說。”陳鴻在《長恨傳序》中說:“白居易精于作詩,很多詩都是出自內心情感所寫,所以他遇到的事情一定會寄情感于詩中并吟詠出來,并非有意獵取美色。”但他在鄂州所見的,也是與一個女子獨處,丈夫又不在家,還是會讓人看出有瓜田李下的嫌疑,但唐代的人沒有譏笑他的。現在詩人很少談到這首詩,所以我重新把它抄錄下來。
【評析】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名作之一,其中形容琵琶聲響的“大珠小珠落玉盤”成為千古名句。而作者讀此詩時獨辟蹊徑,發現白居易夜登婦人的小船與她對飲,而婦人的丈夫卻不在旁邊。更奇怪的是,唐朝人沒有因此譏笑他。在中國封建歷史中,婦女幾乎都是男人的附庸,要做到“三從四德”。尤其宋明理學興盛后,更要“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然而在唐代,社會風氣卻非常的開放,自由戀愛、婚前性行為、婚外戀、離婚和再嫁的現象都非常普遍。大歷中,才女晁采與書生文茂時常以詩通情,并乘機歡合,晁母得知,嘆道:“才子佳人,自應有此。”于是為他們完婚。從今天發現的敦煌資料來看,當時女子在社會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少女可以親自選夫、問夫,直到滿意為止。男女在結婚前還可以試婚,試婚時要簽一份協議。當時的狎妓之風也非常盛行。唐朝的妓女之盛,對社會生活的許多領域都有影響。新科進士有在教坊游逛的習慣,所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這是描寫的這一風俗。從這個角度來看,商人的妻子獨自招待一位詩人也就不奇怪了。
上一篇:《容齋隨筆·狐突言辭有味》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容齋隨筆·白居易出位》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