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元:小滄浪
阮元
小滄浪者,歷下明湖西北隅別業,即杜子美所言北渚者也。魚鳥沉浮,水木明瑟,白蓮彌望,青山向人,至此者渺然有江湖之思。
別業為鹽運使阿雨窗(林保)所筑,雨窗移任天津,方伯江滋伯(蘭)領之;方伯移任云南,余乃領之。與學署相距一湖,少暇即放舟來讀書于此。或避暑竟日,或坐月終夜,筆床茶灶,夷猶其間。鵲、華在北,惜為城堞所掩;歷山在南,蒼翠萬狀,遠望梵宇,小如箱篋。或黑云堆墨,驟雨翻盆,萬荷竟響。跳珠濺玉;霅然而霽,殘霞雌霓起于幾席。斜日向晚,湖風生涼;皓月轉空,疏星落水,鴛鴦鸂鶒拍拍然不避人也。及其清露濕衣,仰見參昴,城頭落月,大如車輪,是天將曙矣!此境罕有人領之者。
清乾隆年間,阮元任山東提學使,自稱:“予居山左二年,登泰山,觀渤海,主祭闕里……朋輩觴詠,亦頗盡湖山之勝。”(《小淪浪筆談序》)因而當他調任浙江后,便以回憶的形式,“就其尚能記憶者”,編寫成《小滄浪筆談》一書,以記載與朋輩在濟南等地觀賞名勝古跡的樂趣。本文選自這本書的第一卷,原無題目。
小滄浪,在濟南大明湖北岸,乾隆年間,鹽運使阿林保在此修建別墅,后為官衙公邸。阮元居官山東時,曾住在這里,這篇文章便是在小淪浪別業描寫明湖風光的。
本文的特點是:短小精悍,文筆靈活,重點記述作者住在小滄浪時對明湖風月的欣賞和感受。屬隨筆文體。
文章的開頭首先介紹小滄浪的座落方位。“小滄浪者,歷下明湖西北隅別業”。接著引杜甫詩句,“即杜子美所言北渚者也。”杜甫在《陪李北海宴歷下亭》詩中,有“北渚凌青河”的句子。這里引用杜甫詩的目的,從表面上看是進一步說明小淪浪的座落方位,但實際上卻是通過對古詩的引用,加強讀者詩情畫意的聯想。因此下面連用四句話,概述明湖風景的勝況:“魚鳥沉浮,水木明瑟,白蓮彌望,青山向人。”這樣美麗的地方,怎不使人“渺然有江湖之思”呢!
對小滄浪的概況介紹完畢之后,文章轉入第二大段,這是本文的重點。作者先敘述了來此居住的過程,接著濃墨重寫、文字集中地展開了對大明湖景物的描寫。由于作者系居于此,而不是偶然地涉足游賞,因此對景物的描寫就有多角度、多層次、信筆寫來的特點。“或避暑竟日”、“或坐月終夜”、“或黑云堆墨”、“或斜日向晚”。真是風雨陰晴、季節變化、遠山近水都有觸及,雖著墨不多,卻充滿詩情畫意。
先看一下“黑云堆墨”、“霅然而霽”的情況吧:
或黑云堆墨,聚雨翻盆,萬荷競響,跳珠濺玉。霅然而霽,殘霞雌霓起于幾席。這段描寫,真是把風雨中的明湖寫絕了,把夏季時雨驟至的季節特點描繪得躍然紙上。然而彩霞布空,起于幾席,這幅美麗的圖畫中,不是閃爍著作者生活其中的詩意嗎!
再看初秋之夜的明湖月色:斜日向晚,湖風生涼;皓月轉空,疏星落水,鴛鴦鸂鶒拍拍然不避人也。這是一幅安閑的夜景,是初秋之夜的明湖。“疏星落水”一句,深刻表現了明湖水面的清澈和安靜。“鴛鴦鸂鶒拍拍然不避人也”,不僅描寫出湖濱的景物特點,同時也有人物相親、安閑自得的感情色彩,使景物描寫更加生動傳神。此外如對遠山近水的描摩、夜坐湖畔“清露濕衣”的刻劃,無不各盡情態,搖曳多姿,表現了寫景抒懷的卓越才能。
阮元在評論別人的記游文時說:“湖山之勝游者各自領略,譬如讀書,各有所見,不必盡同也。”(見《小滄浪筆談》卷一)這段話表現了作者對游記文學的看法,他強調抒發各自的領略感受,強調內容和形式的自由。正是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形成本文的藝術特色,從而把秀麗多姿的大明湖神形畢現地展示在讀者面前。
阮元雖是一位經學家,但是由于他博覽群書,“兼綜畢貫”(汪鳴鑾《小滄浪筆談》跋),所以也寫了一些隨筆、雜記類的文章。在這些文章中,文筆靈活,善于寫人狀物的特點,表現得非常清楚。因此閱讀本文,對作者遣詞造句、善于描摩自然景物的寫作功力,是值得認真研究和學習的。
上一篇:歸有光《寶界山居記》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柳宗元《小石潭記》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