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險
地險
【原文】
古今言地險者,以謂函秦宅關、河之勝,齊負[1]海、岱,趙、魏據大河,晉表里河山,蜀有劍門、瞿唐[2]之阻,楚國方城[3]以為城,漢水以為池,吳長江萬里,兼五湖之固,皆足以立國。唯宋、衛之郊,四通八達,無一險可恃。然東漢之末,袁紹跨有青、冀、幽、并四州,韓遂、馬騰輩分據關中,劉璋擅蜀,劉表居荊州,呂布盜徐,袁術包南陽、壽春,孫策取江東,天下形勝盡矣。曹操晚得兗州,倔強其間,終之夷群雄,覆漢祚[4]。議者尚以為操挾天子以自重,故能成功。而唐僖、昭之時,方鎮擅地,王氏有趙百年,羅洪信在魏,劉仁恭[5]在燕,李克用在河東,王重榮在蒲,朱宣、朱瑾在兗、鄆,時溥在徐,王敬武在淄、青,楊行密在淮南,王建在蜀,天子都長安,鳳翔、邠、華三鎮鼎立為梗,李茂貞、韓建皆嘗劫遷乘輿[6]。而朱溫[7]區區以汴、宋、毫、穎截然中居,及其得志,乃與操等。以在德不在險為言,則操、溫之德又可見矣。
【注釋】
[1]負:依靠,憑借。[2]瞿塘:指瞿塘峽,又名夔峽。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巫山縣的大溪鎮,全長約8公里。在長江三峽中,雖然它最短,卻最為雄偉險峻。[3]方城:楚長城北起今河南方城,故稱方城。[4]覆漢祚:滅亡了漢朝。祚,皇位。[5]劉仁恭:深州(今河北深州)人,唐末曾任盧龍節度使。本為原盧龍節度使李可舉旗下將領,唐僖宗光啟元年(885)在盧龍攻易州的一場戰役中,以挖地道進城的方法攻陷城池,因此軍中號曰“劉窟頭”。[6]乘輿:天子代稱。輿,乘坐的車架。[7]朱溫:唐朝末期將領,曾被賜名朱全忠,稱帝后改名朱晃。宋州碭山午溝里(今安徽省碭山縣)人家世為儒,祖朱信,父朱誠,皆以教授為業。
【譯文】
古今說到地形險要的,都認為秦國憑借函谷、大河的有利地勢,齊國依仗大海和泰山的險要地形,趙國和魏國依據大河,晉國外境有河,內境有山,蜀國擁有劍門關、瞿唐峽的險阻,楚國把方城作為城垣,漢水作為城池,吳國憑借萬里長江和太湖的險要,都可以建立國家。唯獨宋國、衛國的周圍,四通八達,沒有一處險要的地勢可守。然而在東漢末年,袁紹占據了青州、冀州、幽州、并州四州,韓遂、馬騰等分別占據了關中,劉璋憑借蜀地,劉表占據荊州,呂布竊據徐州,袁術擁有南陽、壽春,孫策攻占江東,全國所有的險要地方都分割完了。而曹操最后才得到兗州,從這里崛起強盛起來,最后卻消滅群雄傾覆漢室。討論這件事的人認為曹操挾持皇帝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所以才能成功。然而在唐朝僖宗、昭宗時期,藩鎮割據,王氏占有趙地一百多年,羅洪信占據魏地,劉仁恭占據燕地,李克用占據河東,王重榮占據蒲州,朱宣、朱瑾占據兗州、鄆州,(王)時溥占據徐州,王敬武占據淄州、青州,楊行密占據淮南,王建占據蜀地,皇帝建都在長安,鳳翔、邠州、華州三鎮鼎足而立,不聽詔令,李茂貞、韓建都挾持過皇帝。然而朱溫憑借小小的汴州、宋州、亳州、潁州幾個地方在危險中求得一席之地,然后慢慢壯大,最后竟能取得和曹操一樣的雄基偉業,統治整個中原。所以就歷史的興衰而言,大多在于德行而不在于地理位置險要。從這個方面來看,曹操和朱溫的德行就可見一斑了。
【評析】
文章說,就歷史興衰而言,大多在于德行而不在于地理位置險要,這個結論是沒有什么疑問的。但就個例而言,曹操和朱溫的立國并不在于他們二者多有德行,而在于對手運氣多么糟糕。所謂“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若不然,何以曹魏46年而亡,后梁16年而亡呢?
上一篇:《容齋隨筆·國初人至誠》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容齋隨筆·大義感人》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