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湘山
一
在泥濘的鄉路上,我們的車艱難地行駛著。道路上滿是泥坑和積水,車輪下泥水飛濺,四望蕭瑟,寒風裹著雪粒從遠處飄過,帶來陣陣寒意,一條又瘦又淺的河渠緩緩從身邊淌過,最淺處遮不住補丁般的灘涂。河渠邊,白色的蘆花在風中舞動,一道長長的斜坡連著一條彎彎扭扭的窄路,伸向遠處的笪家湖,短暫的回程仿佛走過一段漫長的時光。
這是數年前驅車從鐘祥南湖橋自西向東回家時見到的情景。
離我家還有一段路程的時候,高高低低的土堆和水坑讓車輛無法通過,我只好把車拐到路邊一個廢棄的磚瓦廠里,那一排排的工棚前面,滿是磚渣瓦片混合的地面。我記得,在這堅硬的磚石碎片覆蓋的地表下,曾經有一望無際的大海般的麥地,那肥沃的綠地曾經是鳥類的世界,大雁的夢鄉。
走在荒草覆蓋的路上,沒有一只飛鳥出現在視野,空中彌漫著一層層乳白色的水霧,仿佛是寂靜的顏色,那水霧自上而下,沒有褶皺。我們艱難走動的腳步聲、衣服背包的摩擦聲,混合著風聲雨聲回蕩在清寂的曠野。
上世紀70年代起,這里成了下放知識青年安置點后,麥田就改造成了棉花地。知識青年在當地農工的指導下,種植下綠茵茵的棉苗,棉花長高后,那些男女青年就穿行在田間,一次次施肥打藥治蟲,迎接一個個白茫茫的秋天;知識青年回城以后,這里又變成了柑橘園,為了讓柑橘獲得豐收,人們又一次次地撒下化肥和農藥;再后來,這里又改造成了機制磚瓦廠,屢經勞作、日益貧瘠的泥土變成了建房蓋屋的磚瓦。
如今,這里是一片廢墟。
我家就在磚瓦廠的對面,中間相隔一條小河。
小河兩岸排列著榆樹和柳樹,在寒風刺骨中兀立,那里荒草彌漫。人去室空的院子里東倒西歪地堆放著柴草,更多的殘墻朝著河岸洞開著窗子與門戶。那些洞開的門窗后面,白天與黑夜,曾經有過許多的夢想,許多的故事,許多的愛恨情仇,但這一切,在今天,都已經被時間之手無情洞穿。
我沿著小路行走,以寂寞的方式走向寂寞的天地,把身心置于岑寂憂傷的曠野,向著河流,向著初雪覆蓋的曠野。
空蕩蕩的門窗后面,充盈著滿滿的記憶。
童年時的小河長滿了野藕,兩岸是各種繽紛的野花和茂密的蘆葦。下雨天漲水的時候,我們曾經一次次乘坐小船到笪家湖以外的地方采摘菱角和蓮蓬,在蘆葦蕩里抓魚摸蝦。
小河的對岸是農場一望無際的麥田,每到霜降過后,冬小麥就覆蓋上無邊的田疇。夕陽下的麥地翻滾著碧波,嫩綠的麥莖富有詩意般的俯仰起落,隨著風速與風向的變化,綠油油的浪潮忽而涌向田中,忽而又涌向田邊,一浪趕上一浪。勁風吹過的地方,一道不規則的幽徑就會在青翠的麥苗的頭頂騰挪跌宕。
風拂過麥地與河流,蘆葦也微微地顫動,河面泛起細細的波紋。幾株老樹無言地垂首在河畔,在風雪的搖蕩中回首過往。
二
童年的村莊河渠縱橫,一年四季清澈奔流,秋天霜降季節到來時,過冬的大雁開始眷顧到這里,眷顧到小河邊的蘆葦蕩和一望無際的麥田。
雁陣鳴叫著從遙遠的北方飛翔而至,黃昏時分,在河岸和蘆葦上空盤旋,然后降低高度,輕盈地舒展雙翼,流線型的體廓,飛羽和尾羽組合成的剪影,遮住湛藍的天空,然后星點般地飄落,那身姿輕盈曼妙,靈動而富有詩意,成為鄉野空中的一道風景。偶有形單影只的野鴨、白鶴也混跡在雁陣,在近處的河灘邊優雅踱步,幾只白色的鷺鷥,一動不動地在淺水里站成一尊雕像,弓著頸,等候游弋的魚蝦,淺瀨上、碧水中,蘆葦叢和麥田里面,雁鳴聲此起彼伏婉轉回應……
這一幕生動景象至今仍存留在我腦海,不時浮現在夢境里,濃縮成遙想綿綿、依依不舍的鄉愁場景。
開始,農場的職工心疼辛苦播種下剛出土的麥苗,不時派人轟飛雁群。但這種策略很快就被雁群習以為常,它們從一塊地飛到另一處麥田,讓農工的驅趕收效甚微。久之,雁群見人們對自身構不成危險,膽子就慢慢變大。有時農工們還未收工,雁群便絡繹不絕地飛落到麥田里面。這遷徙的生靈似乎就此愛上了這里,如此肥美豐盈的樂園太過誘惑,它們樂不思歸,規劃著安營扎寨繁衍后代了。白天它們聚集在小河邊的蘆葦叢盡情嬉戲,晚上便飛上岸在松軟的麥田中棲息安眠。
其實,過冬的麥田被大雁啄食之后,對來年收成并無大礙,雁糞還是麥田最好的有機肥料。大雁之所以不害怕人們,是相信人們還沒有萌生傷害之心,更無傷害之舉。我們在河邊玩耍時,不遠處眾多水鳥和平相處,爭相嬉戲,除非人有意識地靠近驅趕,這些飛禽是不會飛離的,更不會產生防范之心。
后來,這種深秋大雁遷徙的場景不止一次地循環出現在我的腦海里,當我行走在歷史煙云之中的一個又一個黎明和黃昏,當我陷入某種無端的孤獨的時候,眼前就會掠過那雁陣的倩影,內心就涌動一股潤澤,胸中的苦悶塵埃也瞬時煙消云散。
三
夕陽絢爛的光線投射過來,大雁的羽毛紅光閃耀。
我每次放學歸來的時候,總是抑制不住對大雁的關切之情,輕輕走向那片麥地,坐在田埂上近距離地觀察著它們的神態,忘了寒冷,忘了饑餓,這片充滿生機的田野,給我帶來無限的溫情。
有一次,我意外發現,在一對大雁的身邊,兩只體積稍小的雁在那里轉來轉去,一身圣潔的的乳白點染,很明顯,這是兩只年輕的雁,我不知道,它們是如何冒著凜冽風霜穿越浩茫的長空,跟隨父母從遙遠的西伯利亞飛行千里之遙的,它們看看我又看看在地上的麥苗,稚嫩的眼光如此明顯,讓人怦然心動。
夕陽的柔光輕云般愛撫著它們,它倆頭頂白色,兩翼灰褐,腹部又是牛乳似柔嫩的純白,像是天宮降臨的仙女,那種對世界對自然對人類的陌生和新奇而表現出的膽怯和羞澀,使人頓時生出諸多的美好的聯想和愛憐:初綻的小荷,帶露的梨花,晴空的白云,深山的清泉……最美好最純凈最圣潔的比喻仍然不過是比喻,仍然不及這大雁自身的本真之美。
這美麗如此生動,直教我心靈震顫,甚至敬畏。
我揚起雙手,輕輕地拍拍手掌,兩只大雁飛起又落在附近,他們的父母神態安詳,充滿慈愛地看著自己的后代,像在遙遠的西伯利亞草地那樣淡定悠閑。
在四野蕭瑟,天地蒼茫的寒冬,這美好的生靈行走在黃昏的大地,詠嘆子夜,給笪家湖的田野平添了活力和靈氣,幻化出興旺時期的遙遠生機。
那是我人生中最癡迷陶醉的季節,那一刻,世界對我來說就是麥田和大雁。
四
噩夢從一個清晨開始。
直到那撕心裂肺時刻出現,直到大雁凄厲的哀鳴在耳邊響起,直到看見那慘烈的一瞬,直到今日我依然感到手中的筆端在顫栗落淚。
那是一個朝霞燦爛的清晨,小河兩岸和連綿的麥地上棲息著大片的雁群,晨風吹拂著無邊的麥地,人們也被即將到來的收獲鼓舞著,屋宇和田野泛溢著愉快喜悅的聲浪。
大雁從河岸飛起,貼著碧綠的田野,作出一種平行滑動的姿態,恰如一片祥云飄落在綠茵茵的麥地,悠閑地開始一天的早餐。正當忘情于最輕松最愉悅的美食之中,躲在田埂下面的獵槍響了,誰也不曾料到,趁著夜幕的掩護,冒著寒冷的獵鳥人借著暗淡之光埋伏在田壟的溝壑下面,悄然把死亡送到大雁的身旁。那是農場為了“保護”麥地組織的獵殺,那子彈仿佛霰粒般掃過,直撲雁陣。驚慌失措的大雁啟動翅膀意圖重新疾飛藍天……
眼前一片黑暗,一切都為時已晚。
當我再次眺望天空,惟見一片片帶血的羽毛飄然而落,那羽毛帶著血腥和恐怖,空氣里彌漫著火藥和血腥氣味的混合。大雁落在地上,痛苦萬狀地掙扎,有的被打折了翅膀,有的被打破了腦袋,有的被打爛了腹部,它們都發出陣陣哀鳴,鮮血淋漓染紅了麥田。
兩只獵狗瘋狂地沖進麥地,對受傷的大雁進行撕咬,大雁哀叫著,做著無力的掙扎。我奔過去,撿起腳下的土塊,狠狠地擲向獵狗,那狗跑了,我抱起一只受傷的大雁,那大雁慘叫著,渾身發抖,鮮血從脖子的傷口里涌出,眼中是痛苦絕望的光,一個系著綁腿猥瑣的獵殺者走過來,野蠻地奪走了我手中的雁,大搖大擺而去,他的同伙在田野上追逐著,近百只無辜的大雁成了獵殺者的戰利品,對生靈的蔑視,讓那些人毫無罪惡之感。
麥田里,受傷的大雁還在悲慘地掙扎,有的原地轉圈,發出急切的連續不斷的慘叫;有的飛起來又落下去,剛落下去又飛起來,似乎驚恐似乎是焦躁不安,它們已無暇顧及自己的子女或伴侶,徒勞無力地做著最后的掙扎。
五
過了幾天,我放學從河邊的蘆葦叢經過時,忽然看見遠處蘆葦不住地晃動,我踩著泥水撥開蘆葦往前走去,發現一只大雁竟縮在葦草的下面瑟瑟發抖,腹部是一片潤潔的乳白色。見識了同伴們在人類的殘暴下死亡的場景,它已不敢再發出嘎嘎的鳴叫,我立即想到它就是我曾見到過的那只腹部乳白的小雁,受傷后跌落在蘆葦中躲過一劫,在這里它見證了那慘烈的一幕,見證了父母親驚心動魄的逃亡之路,它失去了同伴和父母,已無力展開受傷的雙翼。
我走過去,它的眼中閃著恐懼之光,一動不動地聽憑命運的安排。我抱起它來,它的翅膀和一條腿同時受傷,翅膀上沾滿了血跡,我的心里抽搐起來,發覺那條腿實際已經斷了,只有一縷尚未腐爛的皮連接著。它的光潔的羽毛變成灰黃,頭上粘著污黑的垢甲,腹部黏結著干涸的雁糞,翅膀上黑白難辨,渾身都在瑟瑟發抖。
我把大雁抱回家去,母親心疼地說:大雁離開了同伴就成了孤雁,那另外一只早晚也會死去。
我想象著這只大雁在草叢中艱難掙扎的情景,為它輕輕洗濯,把羽毛上的污跡擦洗干凈,給它的傷口敷了消炎藥膏,為它采來綠色的麥苗,用一個很大的魚笊把它保護起來,盼它傷愈,重新站立起來。
然而,僅僅維持了兩天,僅僅兩天,第三天的早晨,墻角的干草地上,它靜靜地躺在那里,再也不能動彈,眼睛卻直直地睜著,面對它目光深處最后的期待,我沒有能力相救。我相信,它那雙直愣愣的眼睛里,一定是在尋找它的故鄉,它的同伴,它的父母和熟悉的麥田……
天地一片沉寂,我把手放在大雁的羽翅之上,五指艱難地滑動,直到它的目光凝固熄滅,過去的柔軟與溫暖已經消失,取代的是棘手和冰冷。
母親噙著眼淚,告訴我悄悄地去埋,不要讓村里的狗發現地方。
掩埋了那只幼雁,我孤寂地行走在麥地的田壟上。泥水,濺起心頭片片悲涼。一時之間,仿佛有看不見的眼淚跟著湖上寒風一起呼嘯。
夕陽隱于村落的上空,明月在薄云里躲躲閃閃。我趁著慘淡的霞光走進河邊的麥地,在血紅的晚霞中,朦朧的夜色下麥浪翻滾,仿佛墜入夢里的流星。我想,夕陽下的麥田從此不再是清明透亮的碧綠,應該籠上一層憂郁的慘淡,隱隱約約,如訴如泣的憂傷。
繞著麥地行走,風似乎帶著梵音緩緩地拂過麥苗,空中一群雁影正向遠方飛去,一陣陣哀鳴蕩過我的耳際,仿佛置身于茫茫的虛空。從什么也看不見的視覺中,我感覺到壓抑和孤獨,人們常常在孤寂中尋找可以傾訴可以寄托情愫的朋友,遠方飛來的朋友,你在哪里?
我走在麥田里,萬物沉靜地安放于夜的神壇,眼前的麥地盡頭,村莊和山嶺已經深沉地酣睡,失散的孤雁叫聲突出了夜晚的靜謐,就像星光突顯了夜的深黑。
六
又一個冬天來臨了,冷岸寒塘,舟空槳橫,房后那條又瘦又淺的河流早晚會結上一層薄冰。
經過一個冬天的砍伐,干透的蘆葦一片片倒下,田野開始變得蕭疏曠遠。
那些雁呢,那靈動的倩影和婉轉的雁鳴呢?綿延于天際的麥田里,再也看不見那遠方的使者了,只有淚水般的絲絲小雨,把大地浸染成亙古的寧靜。
大片的冬小麥在土地的催生中開始變綠長高,綠色在田野蔓延,為了抑制麥苗的瘋長的節奏,農場出動了一臺臺農用拖拉機,后面拖著石磙在麥地上碾壓,以期限制麥苗在大雪覆蓋前拔節長高的速度,看著一輛輛奔忙在田野上的拖拉機,母親嘆息到:要是有大雁就好了。
望斷南飛雁,夕陽千萬山。
今天,在我回首往事,于紛亂中撫平這些思緒的時候,茫然四顧,那不同色彩的雁羽仿佛是永難抵達的幻境。在笪家湖的那些夜晚,我經常睜開眼睛尋找一條入眠的通道,大雁驚艷的飛翔姿容,在我眼前展翅、俯沖、盤旋,揮之不去。一次次在夢的邊緣疾行,一陣陣悅耳的雁鳴,迎著蜿蜒滲透過來的微光,閃爍之間,仿若在曠野深處呼吸的心律。
上一篇:盧靜(山西)《月臺,變幻在哪一側(組章)》
下一篇:王芳《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