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顧志華
《古今圖書集成》一萬卷,目錄四十卷,清陳夢雷(公元1651-1741年)原編,后由蔣廷錫(公元1669-1732年)重加編校而成。這是我國現存的一部規模最大、體例最善、用處也最廣泛的類書。全書一億六千萬字,比著名的《大英百科全書》還多三、四倍,實為我們查找清康熙以前各種資料的最重要的工具書之一。說它集我國古今圖書之大成,并不過分。
《古今圖書集成》初名《古今圖書匯編》,康熙改為現名。原編者陳夢雷,字則震,號省齋,晚號松鶴老人,福建侯官人。他是清代著名的學者,曾編過《盛京通志》、《承德縣志》、《海城縣志》,著有《陳省齋先生閑止書堂集鈔》、《松鶴山房詩文集》等。1701年(清圣祖康熙四十年),他開始編纂,根據誠親王胤祉頒發的協一堂藏書和自己家藏的一萬多卷圖書,“上下古今,類列部分,有綱有紀,勒成一書”,五年以后完成初稿。在修訂的過程中,清朝統治集團內部發生了爭權奪利的斗爭,胤禛奪得王位,做了皇帝,胤祉受到了排擠打擊,陳夢雷因胤祉的關系被流放到東北去,后因病卒于戍所。他編纂《古今圖書集成》的名義被刮得干干凈凈。雍正命經筵講官、戶部尚書蔣廷錫重新編校增刪此書,1726年(清世宗雍正四年)全書告成,雍正親自制了序言。這是一部完整的、自成體系的巨著,分為六匯編,三十二典:歷象匯編,包括乾象、歲功、歷法、庶征四典;方輿匯編,包括坤輿、職方、山川、邊裔四典;明倫匯編,包括皇極、宮闈、官常、家范、交誼、氏族、人事、閨媛八典;博物匯編,包括藝術、神異、禽蟲、草木四典;理學匯編,包括經籍、學行、文學、字學四典;經濟匯編,包括選舉、銓衡、食貨、禮儀、樂律、戎政、祥刑、考工八典。每典之下又分若干部,總共六千一百零九部。部是最基本的單位,每部先列匯考,次列總論,有圖表、列傳、藝文、選句、紀事、雜錄、外編等項目。匯考紀述大事,引證各種古書,詳其源流;總論收錄經史子集各書對該內容的議論;圖表不是每部都有,視內容需要用圖、表的形式加以說明;列傳記載歷代名人傳記;藝文是采集和該內容有關的詩、文、詞、賦等;選句是摘出儷句、對偶,供吟詩作文時使用;紀事是羅列瑣細小事;雜錄、外編收錄前述各項不好安排的有關材料。全書內容豐富,編排有條理,在提供資料方面,不失為一部用途宏富的古代百科全書。
《古今圖書集成》先后有四次印本。第一次印本是1728年(清世宗雍正六年)用銅活字排版印成,共印六十四部并樣書一部,每部五千零二十冊,裝五百二十二函,有開化紙和太史連紙兩種印本,今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四部。第二次印本由英國人安·美查和弗·美查兄弟在上海設立“圖書集成印書局”,1888年(清德宗光緒十四年)用鉛活字印成一千五百部,每部一千六百二十冊,另加目錄八冊。第三次印本是1893年(清德宗光緒十九年)光緒帝令上海同文書局照銅活字本原式石印一百部,增加了《考證》二十四卷。第四次印本是1934年上海中華書局的縮小銅活字版影印本,分訂八百冊,又附《考證》八冊。由于此書四次付印,所以流傳較廣,比較易得。但因為卷帙太多,不易翻檢,外國人曾編了幾種目錄索引,如日人瀧澤俊亮1934年編的《古今圖書集成分類索引》,英人翟理斯1911年編的《古今圖書集成索引》。可惜的是,直到如今國內還沒有人來做這項工作,應該立即組織人力盡快編出高質量的目錄索引來,這對于進一步充分利用這個寶庫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古今圖書集成》優點很多。它所輯錄的各種內容,往往把原書整部、整篇或整段地抄入,因而完整地保存了不少資料。它的引證一一詳注出處,標明書名、篇目與作者,便于查對原書。它采取每部逐項排比事文的方法,材料有系統,如《歷象匯編·庶征典》一百七十九卷至一百八十二卷蝗災部匯集了自周桓王開始到清康熙為止三千年間各朝史書所載的蝗災資料計三百四十則。這些原始材料散見于各書,現全部輯錄在一起,對研究古代農業生產及蟲災情況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恫┪飬R編》、《經濟匯編》的內容,富有科學價值,超過了以往的各種類書。《藝術典》吸收了西方的數學,如幾何、代數的公式,平面、立體的圖形,為過去類書所無;《禽蟲典》、《草木典》對動物、植物分別考其形狀、特性,并附以插圖,記載很詳細。此書最大的缺點是引文錯誤較多。前人龔松琴作過《考證》二十四卷,訂正該書引文的錯誤和缺脫,用力頗勤。但疏漏之處仍多。我們在使用時必須仔細地核對原文,方可確保無誤。
上一篇:顧志華《歷代職官表》中國名著簡介
下一篇:王瑞明《古史新證》中國名著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