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治章第八
【原文】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1],不敢遺[2]小國之臣,而況于公、侯、伯、子、男[3]乎?故得萬國之歡心[4],以事其先王。
【譯文】
孔子說:“從前,圣明的帝王以孝道治理天下;就連小國的使臣都待之以禮,不敢遺忘與疏忽,何況對公、侯、伯、子、男這樣一些諸侯呢!所以,就得到了各國諸侯的愛戴和擁護(hù),他們都幫助天子籌備祭典,參加祭祀先王的典禮。
【注釋】
[1]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明王,英明的君王。孝治,以孝治理天下。
[2]遺:遺漏,忽略,不重視。
[3]公、侯、伯、子、男:古代諸侯的五等爵位名,依其功勛與國土之大小,由天子分封。
[4]故得萬國之歡心:萬,形容多,并非實數(shù)。歡心,愛護(hù),擁護(hù)之心。
【解析】
假如天子、諸侯、大夫能用孝道來治理天下國家,那么得到人民的歡心,便是指日可待的事了。同時,這也體現(xiàn)出了孝治的本意,也就是不故意傷害他人,不敢怠慢他人的實在表現(xiàn)。
典例闡幽
為母親嘗湯藥的孝子
漢文帝劉恒,是漢高祖的第三子,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文帝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夜不闔目、衣不解帶地精心照料。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以仁孝之名,聞于天下。他在位24年,重文治,興禮義,注意發(fā)展農(nóng)業(yè),使西漢社會穩(wěn)定,人口增加,經(jīng)濟(jì)得到恢復(fù)和發(fā)展,后世史學(xué)家把他和漢景帝的功績譽為“文景之治”。
在二十四孝中帝王有二,其一為舜,其二就為漢文帝劉恒了。他也是一個孝子的典范。古人說得很清楚:“孝”就是對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一種回報:父母給你生命,所以你要善待父母之生命;父母寧愿自己挨餓受凍,也要讓你吃飽穿暖,所以你要照顧父母之溫飽;你在父母的懷抱里有三年時間完全不能自立,完全依賴父母而生存,所以父母死后你要守孝三年。
父母對子女的關(guān)愛在范圍上是無限的,父母對子女的照顧在時間上也是無限的。面對這廣大而無限的“慈”,照顧父母,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摹?/p>
對待自己的母親,漢文帝做到了“目不交睫,衣不解帶”,而且一個皇帝能夠在母親生病時“親嘗湯藥”,這種至孝的行為自然能夠成為萬民表率,在無形中起到教化的作用,這就應(yīng)了孔老夫子所說的“一人有慶,兆民賴之”那句話。
邵雍與《孝父母三十二章》
邵雍(1011-1077),字堯夫,又稱安樂先生、百源先生,謚康節(jié),后世稱邵康節(jié),與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并稱北宋五子,著名的北宋理學(xué)家。著有《皇極經(jīng)世》、《伊川擊壤集》、《觀物內(nèi)外篇》、《漁樵問對》等。邵雍在其他方面也頗有建樹,涉獵廣泛,而且“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生游歷了很多地方,對地理人文有很深的造詣。當(dāng)時的名流都很敬重他,富弼、司馬光、呂公著等人,曾集資為他買了一所園宅,題名為“安樂窩”;他的言論對后世的影響也非常深遠(yuǎn),如“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計在于晨,一生之計在于勤”就是出自邵雍。
另外,其他的北宋五子沒有一個像他那樣,留下專著討論孝,關(guān)注孝文化的傳播,注重孝凈化社會風(fēng)氣的作用。邵雍的《孝父母三十二章》和《孝悌歌》就是專門討論孝的。《孝父母三十二章》是按照時間順序來寫的,從小孩出生一直寫到父母去世,把每個階段孩子的成長,父母的付出都表述得非常清楚。如:兒若病時心更病,何曾一刻得安然。可嘆爹娘手內(nèi)貧,要穿要用懶求人。勸君六飯三茶外,還要供上幾許錢。從中可以看出邵雍的《孝父母三十二章》是非常通俗易懂的。體現(xiàn)了邵雍與當(dāng)時理學(xué)家的不同,他更加關(guān)注人民的日常生活。
瀑布成美酒
從前在日本美濃國<現(xiàn)在的日本歧埠縣>有一位非常孝順的年輕人,他的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便過世了,長久以來與父親倆人相依為命。他們的生活窮得連買米的錢都沒有。
父親很愛喝酒,可是連買米的錢都沒有,哪來的錢買酒喝呢?年輕人知道父親一直想喝酒,每天出門的時候總會對父親說:“爸爸,我一定會努力工作,給您買些酒回來,請您再忍耐一些時候!”,可是,砍了一整天的木柴所賣的錢也只能買一頓飯菜回來,一想到父親有酒喝時高興的樣子,年輕人忍不住難過起來,一步一步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
做父親的實在也不忍心看著兒子每天從早到晚工作卻吃不飽一頓飯還要顧慮他有沒有酒喝,看兒子滿臉憂戚的樣子,他趕緊安慰兒子:“別煩惱了,我的好兒子啊,我覺得現(xiàn)在的生活已經(jīng)很好了,酒不喝沒什么關(guān)系的。”聽到父親反過來安慰他,年輕人更難過,心想:“明天,明天我一定要買酒回來給父親喝。”
第二天一大早,天還沒亮,年輕人便出門往山里頭去,從清早到黃昏,年輕人拼命砍柴,得到的數(shù)量也比平常多,“這樣應(yīng)該夠買一壺酒了。”年輕人很滿意地看著今天努力的成績,然后背起捆好的木柴準(zhǔn)備下山去賣,不過,天色已晚,年輕人又太慌忙,一不小心滑了一跤,掉進(jìn)山谷里去了!
當(dāng)他朦朦朧朧醒來時,聽到附近有流水聲,口渴的年輕人撐起摔疼的身體往流水聲的方向走去,發(fā)現(xiàn)就在附近的懸崖上有一條小瀑布,而且水質(zhì)非常清澈。他彎下腰來掬起水嘗了一口,“哇!真好喝!”“咦,這水好像有酒味。”年輕人覺得不可思議,于是就又喝了一口,“這是真的酒吧。嗯,是酒沒錯。還是上等美味的酒呢!”年輕人試了好幾次,最后他肯定這條小瀑布的水就是酒,便將系在腰間的空葫蘆取下來用來裝瀑布的酒水,想要帶回家去給父親喝。
年輕人連跑帶跳地回家,向等候已久的父親致歉:“爸爸對不起,我今天回來晚了,因為不小心掉進(jìn)山谷的緣故,讓您擔(dān)心了,請您原諒!”父親看到兒子滿身污泥又全身是傷,心疼地?fù)崦鹤拥念^發(fā)說:“平安回來就好,哪里摔著了,趕緊擦擦藥吧!”
“爸爸,我沒關(guān)系。有件奇怪的事情要告訴您。我在掉進(jìn)山谷后發(fā)現(xiàn)一條小瀑布,瀑布的水簡直是世上罕見!那水是上等的酒啊!您一定要喝喝看。這是做兒子的我送給您的禮物。”年輕人急忙拿下葫蘆并倒出酒來給父親享用。“真的嗎?我來喝喝看。”父親驚訝地看著兒子倒出葫蘆里的水,半信半疑地試喝了一口,“啊,真的是酒,而且還是上等的好酒。”父親感動得都掉下淚來。“我的好兒子,這一定是你的孝心感動上天,才會賜給我們這么寶貴的禮物。”父親擁抱著兒子淚流滿面。
父親以后不僅有酒可以喝,并且由于兒子每天都去瀑布取回酒水而天天飲用,長年的駝背竟然變直了!這件事情傳開來后,美濃國的君主也知道了年輕人的孝行,他傳來年輕人當(dāng)面獎賞他:“你真是一位孝順的好孩子,為父親所做的一切實在令人欽佩,正符合武士精神,特此封你為美濃國的武士,你要努力唷!”從此以后,人們把那條流著酒水的小瀑布稱為“養(yǎng)老瀑布”。
【原文】
“治國者[1]不敢侮于鰥寡[2],而況于士民乎[3]?故得百姓之歡心,以事其先君[4]。
【譯文】
“治理封國的諸侯,就連鰥夫和寡婦都待之以禮,不敢輕慢和欺侮,何況對士人和平民呢!所以,就得到了百姓們的愛戴和擁護(hù),他們都幫助諸侯籌備祭典,參加祭祀先君的典禮。
【注釋】
[1]治國者:指天子所分封的諸侯。
[2]鰥寡:孤苦無依的人。鰥,無妻或喪妻的男子。寡,喪夫的婦女。
[3]士民:指士紳和平民。
[4]先君:指諸侯國國君死去的列祖列宗。
【解析】
如果不以仁孝治理天下,那么愛敬之道就會走入死胡同,到那時獨善其身尚且不能,更何況是兼濟(jì)天下呢?就算是科學(xué)發(fā)達(dá)、武器先進(jìn),但這從來就不是長治久安之道。孟子說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以只有以孝道來治理天下的國家,這樣才能得到人和,有了人和才會有人民安居樂業(yè)、國家繁榮強(qiáng)盛。
典例闡幽
當(dāng)代孝星
歐陽名友,70歲,湖南省寧遠(yuǎn)縣中和鎮(zhèn)新開村農(nóng)民。
歐陽名友剛出生3天,父親就被國民黨抓了壯丁,3歲時母親又改了嫁。成了孤兒的歐陽名友,在叔父等好心人的關(guān)心照顧下長大,從小就感受到了人間的至愛真情。他常懷一顆感恩之心,把孝敬長輩、回報親人當(dāng)作了自己一輩子最大的責(zé)任。
十幾年前,歐陽名友岳父去世后,他把岳母蔣金玉接到自己家里,像侍候親生母親一樣照顧老人。日常生活起居,他總是噓寒問暖;稍有病痛,他到處求醫(yī)問藥。一日三餐,他悉心為老人安排;一年到頭,他處處讓老人舒心。在他的精心照顧下,老人精神愉悅,延年益壽,至今已九十多歲高齡。
歐陽名友的叔父歐陽石慶患有嚴(yán)重的風(fēng)濕病,長期癱瘓在床,生活無依無靠。歐陽名友把這位73歲的老人接到自己家里,早晨他為老人接屎倒尿,晚上為老人脫衣蓋被;夏天他把老人背到樹蔭下乘涼,冬天他把老人背到炭盆邊烤火,悉心照料老人16年,直到老人含笑離去。
孤寡老人張順榮因患高血壓不幸中風(fēng)癱瘓,歐陽名友夫婦就把她認(rèn)作義母,接到家里悉心照料。為給這位77歲的老人治病,夫婦倆賣了自家的兩頭大肥豬和一條黃牯牛。后來老人大小便失禁,夫婦倆及時進(jìn)行清洗。老人臥床1200多天,從未生過一個褥瘡,臨終時淚流滿面地對歐陽名友夫婦說:“我這輩子不能報恩,到來世也不會忘記你們的大恩大德。”
四十多年來,家庭并不富有的歐陽名友為照顧和贍養(yǎng)10位親友長輩,貼工7000多個,貼糧8000多公斤,貼錢2.46萬多元。有人對歐陽名友說:“這些人又不是你的親爹親娘,何必買個老子瞎操心,去當(dāng)個蠢子?”歐陽名友憨厚一笑:“錢是身外之物,這樣的蠢子我甘心當(dāng)。”
父母的乖乖女
林心如至今對母親多年前的一個巴掌記憶猶新。
那時林心如正在上中學(xué),看著身邊的同學(xué)們在校外當(dāng)模特拍廣告,她覺得很新鮮很好玩。同學(xué)們一般利用寒暑假或是周末去拍廣告,有時也利用課余時間參加此類的活動。有一次,有個拍巧克力棒廣告的經(jīng)紀(jì)人找到了林心如,邀她當(dāng)回模特。林心如特別想去拍這個廣告,但對方的拍攝時間正好是自己的上課時間,膽小的她又不想逃課,但她太喜歡那個廣告了。后來,她要那個經(jīng)紀(jì)人假扮了自己的父親向?qū)W校老師請了假,逃課出去拍廣告。
世上沒有不透風(fēng)的墻,林心如的同學(xué)見她沒來上課,就打電話到她家里去找她。林心如逃課拍廣告的事就露餡了。回家后,母親問她哪去了,她回答說自己在圖書館看書。母親伸出手就給了她一巴掌,“很疼,長這么大第一次打我。”從那以后,林心如發(fā)誓說一定要做一個孝順聽話,不讓父母擔(dān)心,惹他們生氣。許多年過去了,她說到做到了。
長大后的林心如,再也沒有跟父母吵過一次嘴,甚至對小時候與爸媽頂嘴的經(jīng)歷也十分內(nèi)疚后悔。她說父母年紀(jì)越來越大了,要珍惜跟他們在一起的時間,多說讓他們開心的話語。
現(xiàn)如今的林心如在內(nèi)地拍戲的時間比較多,所以她每年在臺灣待的時間基本不會超過兩個月。但是只要在臺灣,她總是選擇和父母待在一塊。她說以前回去總要先找朋友們唱歌到處玩,而現(xiàn)在是先陪父母再陪朋友,林心如目前還和父母住在一起。母親喜歡喝咖啡,只要有空,她都會陪著母親去咖啡屋。通常這個時候,母親會邀上她的三五好友一起品咖啡。而一旁的林心如總會成為母親口中一個驕傲的話題。讓父母引以為自豪的女兒,林心如這個乖乖女用她一部部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與一首首動聽的歌曲來回報他們。
林心如的“乖”還體現(xiàn)在對父母的關(guān)愛上,她要求自己對父母做到體貼入微。只要母親一說哪里不舒服了,她心里就有一種緊張感,但緊張之余總是不斷催促母親上醫(yī)院看醫(yī)生。那是她在上海拍攝《半生緣》的時候,那部戲一共拍了四個月。母親膽結(jié)石犯了,這種病一般情況下沒什么表現(xiàn),但一碰到患病部位就感覺非常疼痛。母親最后在醫(yī)院進(jìn)行了手術(shù),住了兩個星期。而遠(yuǎn)在上海的林心如沒法回去,她就一天一個電話,詢問母親的病情,心情非常地焦急,當(dāng)?shù)弥赣H沒有大礙后,她終于如釋重負(fù)。現(xiàn)在,林心如每年都會陪著父母去醫(yī)院做健康檢查。
熒幕上林心如青春靚麗,性格乖巧,生活中依然是個父母稱道的乖乖女,她用一顆孝心解釋著“乖”這個詞的含義,內(nèi)容豐富而完美。
【原文】
“治家者[1],不敢失于臣妾[2],而況于妻子乎[3]?故得人之歡心,以事其親[4]。
【譯文】
“治理采邑的卿、大夫,就連奴婢僮仆都待之以禮,不敢使他們失望,何況對妻子、兒女呢!所以,就得到大家的愛戴和擁護(hù),大家都齊心協(xié)力地幫助主人,奉養(yǎng)他們的雙親。
【注釋】
[1]治家者:指公卿,大夫。家,指鄉(xiāng)邑。
[2]不敢失于臣妾:失,失禮,無禮。臣妾,指服賤役的男仆女婢。
[3]妻子:妻子和兒女。
[4]事其親:指幫助奉養(yǎng)卿、大夫的父母。
【解析】
古代的人們是非常重孝道的,這表現(xiàn)在他們盡孝但并不囿于自己的父母,而是把他們的孝敬之心推廣到比較疏遠(yuǎn)的人群中去,使其他人也能享受到被人孝順的待遇。像這樣樹立盡孝道的榜樣,鼓勵人人盡孝,形成一種良好的社會風(fēng)氣,國家還愁不強(qiáng)盛嗎?
典例闡幽
老人是家里的福星
一對夫妻父母早逝,家中無子,憾缺承膝之歡,妻子便責(zé)令丈夫外出尋親。另外一對夫婦,家中有一耄耋老母,口流涎眼生瘡,越看越讓人生厭,于是妻子責(zé)令丈夫?qū)⒗先怂椭烈巴猓纹渥匀凰劳觥?/p>
不孝之子反復(fù)斗爭,無奈“妻管嚴(yán)”嚴(yán)重,只好照辦。老母被拋棄后,恰被尋親者遇到,于是背至家中,精心侍奉。
有老人的日子沒有鬧饑荒,善良的夫婦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天氣少雨,旁人無收,他們的稻谷依然粒粒爆滿。如此循環(huán),日子便越過越安、越過越好、越過越殷實。
而送走老娘的夫妻,沒有因節(jié)省了口糧而舒坦,反倒越過越緊張,老娘走后一場天火將房屋燒盡。無奈,夫妻只好雙雙出門討飯。
好心人家富足,決定放粥三天救濟(jì)周邊窮人。第一天從隊伍的東首發(fā)放,排在隊尾的忤逆夫妻沒有分到;第二天,忤逆夫妻趕了個大早搶至東首,但好心人家考慮到前一天西首的人沒得到就從西頭放起,忤逆夫妻又沒有得到;第三天,好心人家從兩頭放起,花了心眼排在中間的忤逆夫妻又沒有得到!三天沒有分到粒米,好心人家深覺愧疚,就把他們請至家中,預(yù)備食物招待。忤逆夫妻走進(jìn)好心人家殷實的堂屋,發(fā)現(xiàn)自家耳不聰目不明卻滿臉紅光的老母,頓時羞愧難當(dāng)。
逢年過節(jié),家中有一高壽老者硬朗地坐著,彰顯出家庭的安然、寧靜和吉瑞。這樣的氣氛對聯(lián)貼不出,窗花剪不出,鞭炮的轟鳴創(chuàng)造不出。
人老了,對晚輩總是有用的,越老的人越是家里的福星。
尊敬老人是富國之道
老人,他們可以讓國家變得富強(qiáng),讓國家的生命變得更加旺盛。
從前有個故事,它講述了一個國家因沒有老人而被其他國家欺負(fù)的故事。
以前有個“殺老國”,凡是到了六十歲以上的,都要被人扔到深山里去活生生地餓死,一點都不尊敬老人——國王認(rèn)為,這些人一到這個年齡就只會吃飯,別的事一概不會做,沒有什么用。
當(dāng)時有個小男孩的爺爺也將近六十歲了,但小男孩很愛他的爺爺,他不想讓爺爺死,于是他把爺爺藏在家里,結(jié)果沒有一個人發(fā)現(xiàn)他爺爺還活在世上。
某一天,一個國家想要來攻打“殺老國”,有個大臣知道“殺老國”沒有老人,就提議:不如,拿一條雄蛇和一條雌蛇混合在一起,讓他們在三天之內(nèi)分辨出哪條是雄的,哪條是雌的,不然就投降。于是,使者拿了蛇來到了“殺老國”。
國王不知怎么辦,這里又沒有老人,國王后悔莫及。這時,小男孩知道了,跑到家里找到了爺爺。爺爺告訴他怎樣分辨雄雌蛇的辦法,小男孩又將辦法告訴了國王,因此,“殺老國”躲過了一劫。國王又得知是小男孩的爺爺?shù)狞c子,恍然大悟,立刻發(fā)布要尊敬老人的消息,還把“殺老國”改成了“敬老國”。
老人,他們的經(jīng)驗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他們的年長值得我們尊敬,一個國家怎么能沒有老人,怎么能不尊敬老人呢?
老人,他們已沒有我們這般旺盛的生命力,他們已經(jīng)人老珠黃了,他們比我們更加需要愛,只有愛才能讓他們感到不孤單,知道還有人在想著他們。
老人,他們是我們的榜樣,他們讓我們知道許多我們不知道的東西,讓我們能夠放開眼睛去看整個世界,讓我們感到世界的美好。
是的,一個城市,一個國家,一個世界,沒有老人是萬萬不行的,缺少了老人,就像一個人缺少了內(nèi)臟,一個沒有內(nèi)臟的人怎么能生存。
尊敬老人,才能讓國家變得更加富強(qiáng)。
尊師重道的好楷模
張建國,國家一級演員,著名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
提起如今已經(jīng)八十多歲高齡的師父,張建國飽含深情。20世紀(jì)80年代,25歲的張建國才開始拜師學(xué)藝,這對京劇這種需要言傳身教的藝術(shù)來說,已經(jīng)是不小的年齡了。為了讓張建國早日成才,師父張榮培盡其所有地付出,師徒二人的感情就在一點一滴的拜師學(xué)藝過程中越積越濃了。
當(dāng)時生活條件異常艱苦,張建國就想盡一切辦法來照顧、孝敬師父,承擔(dān)了師父家的所有力氣活。每次外出,都把師父家的生活安排好。有時常常騎著自行車一天往返師父家好幾趟。如果隔了一兩天不見到師父,張建國的心里就堵得慌,空落落的。他常常到早市買了師父、師母平時最愛吃的飯菜帶回來孝敬二老,二老更是把張建國當(dāng)親生兒子一樣看待。
師父師母平時最愛看電視,家里當(dāng)時的那臺9英寸的黑白電視機(jī)還是托友人組裝的,三天兩頭老是出毛病,張建國就騎著自行車跑十幾里路,把電視送到修理店鋪,修好了再給師父帶回來。有一年張建國的妻子年底發(fā)了2000元獎金,張建國一再叮囑妻子這錢得留著,不能動。原來他心里早有計劃。他和妻子一起到電器城挑選了一臺最好的大彩電,騎著三輪車徑直送到師父家里。師父激動得一時說不出話來,師母喜極而泣。
師母去世的時候,張建國正在外地演出。一接到電報,他就馬不停蹄得連夜在火車上站了十幾小時趕回師父家中。師父悲痛欲絕,這讓張建國更加放心不下。為了緩解師父的悲痛,張建國把師父從石家莊接到了北京自己的家,讓他和自己一起住,這樣也方便照顧他。平時都做師父愛吃的菜,沒事的時候陪師父聊聊從,下下棋,讓老人家不再感到惆悵和孤單。每日里給師父熬藥、泡茶,張建國從不怠慢。師父幾點起床,幾點吃飯,幾點喝藥,幾點休息,喜歡喝濃茶還是淡茶,這些師父生活上瑣碎的細(xì)節(jié)張建國都記得清清楚楚。每隔兩天,張建國都會親自給師父擦熱水澡,師父站著不舒服,他就讓師父坐著擦。搓背、打浴液、洗頭,全部按著步驟來,有條不紊。常常是一次澡洗下來,張建國渾身也像洗過澡一樣渾身是汗,可他笑得比孩子還要燦爛。
如今只要團(tuán)里沒有演出,張建國都會回石家莊看望師父。師父習(xí)慣了家鄉(xiāng)的生活,張建國就一個月多跑好幾趟。每次一進(jìn)師父家門,就和師父緊緊地?fù)肀г谝黄稹_@么多年了,這已經(jīng)成為“父子”二人之間最甜蜜的見面方式。
【原文】
“夫然[1],故生則親安之[2],祭則鬼享之[3]。是以天下和平,災(zāi)害不生[4],禍亂不作[5]。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
【譯文】
“正因為這樣,所以父母在世的時候,能夠過著安樂寧靜的生活;父母去世以后,靈魂能夠安享祭奠。正因為如此,所以天下和和平平,沒有風(fēng)雨、水旱之類的天災(zāi),也沒有反叛、暴亂之類的人禍,圣明的帝王以孝道治理天下,就會出現(xiàn)這樣的太平盛世。
【注釋】
[1]然:如此,指盡孝道。
[2]生則親安之:生,生存,指卿、大夫的父母健在。安,安享。之,代指卿、大夫的盡孝奉養(yǎng)。
[3]祭則鬼享之:鬼,指卿、大夫父母的靈魂。之,代指祭祀。
[4]生:發(fā)生。
[5]禍亂不作:禍,災(zāi)禍。亂,叛亂。作,興起。
【解析】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家和就是看一個家的所有成員能否和睦相處。在這個過程中孝起主要作用,試想如果兒子孝順父母,那么兒子的兒子也會是一個堅守孝道的人,他們構(gòu)成的團(tuán)體,必然是互敬互愛的,一切矛盾、摩擦都能夠被調(diào)節(jié),家庭成員之間的關(guān)系都將是非常的和諧。
典例闡幽
天賜奇錢
宋代的都城,有一個守寡的孀婦人稱吳氏,吳氏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死了丈夫,自己沒有生兒育女,只有一個老婆婆和自己相依為命。吳氏對自己的婆婆非常的孝順,冬天的時候外面冰天雪地,她害怕婆婆睡覺的時候冷,就必定為婆婆暖好被子再請她就寢,如果沒有火種就親自用自己的身體去暖冰冷的棉被。婆婆年紀(jì)大了而且眼睛也看不見東西了,她覺得愧對吳氏,而且也覺得吳氏守寡這么多年很孤單,就想為吳氏招贅一個女婿,但是被吳氏堅決的勸止了。
此后,吳氏更加盡心伺候婆婆,自己省吃儉用、辛勤勞作養(yǎng)蠶掙來的錢全部拿來孝敬婆婆。婆婆年紀(jì)大了,需要置辦后事所需的東西,但是自己又沒有錢,于是就將自己的所有值錢的東西典當(dāng)殆盡,托鄰居去置備后事。
吳氏對婆婆的孝心真可謂無微不至,好心自有好報,有一天晚上吳氏作了一個奇怪的夢,夢中有一位白衣仙女對她說:“你雖然只是一個村婦,可是卻如此深明大義,能將婆婆侍奉得如此周到,現(xiàn)在上天賜給你一枚錢幣。”早上起來后,吳氏果然在床頭發(fā)現(xiàn)了一枚錢幣,過了一晚上這一枚錢幣居然變成了上千枚,等吳氏用完之后又會有新的錢幣源源不斷地生出來,人們將其稱為“子母錢”。許多年以后,吳氏在沒有受任何病痛的情況下平靜的死去,她所住的地方生出一股奇異香氣,幾個月才散去,而原來的錢幣隨著吳氏的去世也就消失了。
雖然“天賜奇錢”僅僅是一個美麗的傳說,它的可信度自然是極低的。然而每一個善良的人心中都一個美好的愿望,那就是希望好人有好報。以德感人更能深入人心,作為一個國家的統(tǒng)治者利用好這種至德的教化作用,不僅僅是治國的法寶,也是對于所有的善良人的肯定,是對他們的一種褒獎,不僅容易被人接受而且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離父母病榻的孝子情懷
1991年,一部《外來妹》的電視劇在大陸風(fēng)靡起來,湯鎮(zhèn)宗的名字也逐漸被內(nèi)地觀眾熟知。隨著演藝事業(yè)的節(jié)節(jié)登高,很多朋友建議他去北京拍戲,但都被湯鎮(zhèn)宗婉言謝絕了。他說北京離家太遠(yuǎn),不能很好地照顧家人,他就選擇了能常回家看看父母孩子的廣州、深圳一帶。
湯鎮(zhèn)宗小時候家里非常貧窮,一大家子人都靠父親在外打工掙錢來維持生活,懂事的湯鎮(zhèn)宗就會帶著弟弟妹妹給父母分擔(dān)憂愁。爺爺半身不遂,行走不方便,在父母不在家時,湯鎮(zhèn)宗就會攙扶爺爺,送他去醫(yī)院。行走時,他盡量隨著爺爺?shù)牟阶臃怕_步,生怕自己走快了,爺爺跟不上,跘了腳。
從影二十多年來,取得了眾多獎項和榮譽,但湯鎮(zhèn)宗從來都是把家庭放在首要位置。父親生病住院的那年,湯鎮(zhèn)宗剛拍完一部戲回到香港,就被告知父親得的是癌癥晚期。父親病重期間,湯鎮(zhèn)宗盡自己所能,找香港最好的醫(yī)生給父親看病,整夜整夜地守在病榻前。父親很難吃下去飯,每吃下東西5分鐘后必定要吐出來,站在一旁的湯鎮(zhèn)宗看著父親難受的樣子,哽咽著忍住淚水,不停地用毛巾輕輕給父親擦干凈。
父親在病床上一連躺了幾個月,在那段時間里,湯鎮(zhèn)宗推掉一切工作及應(yīng)酬,靜下心來陪著父親。“要好好地報答父母,老人還在的時候要好好地孝順,不然就會后悔的。”湯鎮(zhèn)宗每當(dāng)回憶起父親,眼睛總是濕潤的。
現(xiàn)在,湯鎮(zhèn)宗只要一回到香港,每天都陪在母親身邊。母親患有糖尿病,從醫(yī)院拿了藥回家自己打針。湯鎮(zhèn)宗擔(dān)心母親打不好,就親自給母親打針,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本對醫(yī)學(xué)并不怎么在行的湯鎮(zhèn)宗成了一名“良醫(yī)”,關(guān)于母親的病情,湯鎮(zhèn)宗更是了如指掌。
湯鎮(zhèn)宗對孝道有自己的一番理解,他認(rèn)為孝是為人處世的基礎(chǔ)。目前,湯鎮(zhèn)宗的兩個女兒都在英國,他說自己擇婿的第一條件是孝順。
生命的姿勢
一對夫婦是登山運動員,為了慶祝他們兒子一周歲的生日,他們決定背著兒子登上七千米的雪山。
他們特意挑選了一個陽光燦爛的好日子,一切準(zhǔn)備就緒之后就踏上了征程。當(dāng)時天氣就如預(yù)報中的那樣,太陽當(dāng)空,沒有風(fēng),沒有半片云彩。夫婦倆很輕松地登上了五千米的高度。
然而,就在他們稍事休息準(zhǔn)備向新的高度進(jìn)發(fā)之時,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發(fā)生了。風(fēng)云突起,一時間狂風(fēng)大作,雪花飛舞。氣溫陡降到零下三四十度。最要命的是,由于他們完全相信天氣預(yù)報,從而忽略攜帶至關(guān)重要的定位儀。由于風(fēng)勢太大,能見度不足一米,上或下都意味著危險甚至死亡。倆人無奈,情急之中找到一處山洞,只好進(jìn)洞暫時躲避鵝毛般的大雪。
氣溫繼續(xù)下降,妻子懷中的孩子被凍得嘴唇發(fā)紫,最主要的是他要吃奶。要知道在如此低溫的環(huán)境之下,任何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膚都會導(dǎo)致迅速地降低體溫,時間一長就會有生命的危險。怎么辦?孩子的哭聲越來越弱,他很快就會因為缺少食物而被凍餓而死。
丈夫制止了妻子幾次要喂奶的要求,他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妻子被凍死。然而如果不給孩子喂奶,孩子就會很快死去。妻子哀求丈夫:“就喂一次!”
丈夫把妻子和兒子攬在懷中。盡管如此,喂過一次奶的妻子體溫下降了兩度,良好的體能受到了嚴(yán)重?fù)p耗。
由于缺少定位儀,漫天風(fēng)雪中救援人員根本找不到他們的位置,這意味著風(fēng)雪如果不停,他們就沒有獲救的希望。
時間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孩子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喂奶,妻子的體溫在一次又一次地下降。在這個風(fēng)雪狂舞的五千米高山上,妻子一次又一次地重復(fù)著平常極為簡單而現(xiàn)在卻無比艱難的喂奶動作。她的生命在一次又一次喂奶中一點點地消逝。
3天后,當(dāng)救援人員趕到時,丈夫凍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那位偉大的母親已被凍成一尊雕塑,她依然保持著喂奶的姿勢屹立不倒。她的兒子,她用生命哺育的孩子正在丈夫懷里安然而眠,他臉色紅潤,神態(tài)安詳。被偉大的生命的愛包裹的孩子,你是否知道你有一位偉大的母親,她的母愛可以超越五千米的高山而在風(fēng)雪之中塑造生命。
為了紀(jì)念這位偉大的母親、妻子,丈夫決定將妻子最后的姿勢鑄成銅像,讓妻子最后的愛永遠(yuǎn)流傳,并且告訴孩子,一個平凡的姿勢只要傾注了生命的愛便可以偉大并且抵達(dá)永恒。
【原文】
“《詩》[1]云:有覺德行,四國順之[2]。”
【譯文】
“《詩經(jīng)》里說:天子有偉大的道德和品行,四方之國無不仰慕歸順。”
【注釋】
[1]詩:指《詩經(jīng)》。此句見《詩經(jīng)·大雅·抑篇》。
[2]有覺德行,四國順之:天子有偉大的德行,四方各國都來歸順。覺,偉大。四國,四方各國。
【解析】
可以把孝心當(dāng)做治理國家的方式嗎?無需懷疑,因為它有巨大的感染力與號召力!人都是由父母所生,每一個人的天性中或多或少的都會存在良知,而孝行是喚起這種良知的最大動力。以至誠的孝道來治理國家,收到的效果可能要比冷酷的刑罰好得多。
典例闡幽
為父報仇
趙娥,東漢酒泉郡祿福縣(即肅州)人,父親叫趙君安,丈夫叫龐子夏。龐子夏去世后,趙娥在祿福縣撫養(yǎng)兒子龐清。趙娥的父親趙君安被祿福縣豪強(qiáng)李壽所殺,而趙娥的三個弟弟又相繼死于瘟疫。李壽得知后,高興地對眾人說:“趙家強(qiáng)壯絕盡,只剩下女人了,我又怎么會怕她來復(fù)仇呢?”趙娥聽此狂言,激發(fā)了長期以來的報仇之心,悲憤地發(fā)誓說:“我一定要親手殺了李壽!”趙娥經(jīng)常夜間磨刀,扼腕切齒,悲涕長嘆,毫不在意別人嘲笑她是女流之輩。
李壽整天騎馬帶刀,防衛(wèi)森嚴(yán),行事飛揚跋扈,眾人都躲著他走。終于有一天早晨,趙娥跟蹤李壽到都亭前,跳下鹿車,抓住李壽的馬頭,大聲斥罵。李壽一驚,企圖調(diào)轉(zhuǎn)馬頭逃跑。趙娥揮刀奮力朝李壽砍去,這時馬因受到驚嚇,將李壽摔在路邊的泥溝里,趙娥找到李壽,又用力砍去,因用力過猛,刀砍到了樹干被一分為二,李壽也受了傷。李壽拿著自己的刀大喊大叫,一躍而起。趙娥隨即挺身奮起左手抵住他的額頭,右手卡住他的喉嚨,反復(fù)周旋,最終李壽氣閉,倒在地上。趙娥就拔出李壽的刀,割下李壽的頭,到官府自首。當(dāng)時的祿福長尹嘉,不忍心給趙娥定罪,就主動辭去官職,不受理此案。繼續(xù)受理此案的官員也不愿意定她的罪,而且想私自放走她。趙娥卻視死如歸,堅決不做貪生怕死之人,頗有凜然之氣。后來,朝廷大赦,趙娥終于名正言順地回家了。
有一種愛是不能被猜疑的
李斌是個搶劫犯,入獄一年了,從來沒人看過他。
眼看別的犯人隔三岔五就有人來探監(jiān),送來各種好吃的,李斌眼饞,就給父母寫信,讓他們來,也不為好吃的,就是想見他們。
在無數(shù)封信石沉大海后,李斌明白了,父母拋棄了他。傷心和絕望之余,他又寫了一封信,說如果父母再不來,他們將永遠(yuǎn)失去他這個兒子。這不是說氣話,幾個重刑犯拉他一起越獄不是一兩天了,他只是一直下不了決心,現(xiàn)在反正是爹不親娘不愛、赤條條來去無牽掛了,還有什么好擔(dān)心的?
這天天氣特別冷。李斌正和幾個“禿瓢”密謀越獄,忽然,有人喊道:“李斌,有人來看你!”會是誰呢?進(jìn)探監(jiān)室一看,李斌呆了,是媽媽!一年不見,媽媽變得都認(rèn)不出來了。才五十開外的人。頭發(fā)全白了,腰彎得像蝦米,人瘦得不成形,衣裳破破爛爛,一雙腳竟然光著,滿是污垢和血跡,身旁還放著兩只破麻布口袋。
娘兒倆對視著,沒等李斌開口,媽媽渾濁的眼淚就流出來了,她邊抹眼淚,邊說:“小斌,信我收到了,別怪爸媽狠心,實在是抽不開身啊,你爸……又病了,我要服侍他,再說路又遠(yuǎn)……”這時,指導(dǎo)員端來一大碗熱氣騰騰的雞蛋面進(jìn)來了,熱情地說:“大娘,吃口面再談。”劉媽媽忙站起身,手在身上使勁地擦著:“使不得,使不得。”指導(dǎo)員把碗塞到老人的手中,笑著說:“我娘也就您這個歲數(shù)了,娘吃兒子一碗面不應(yīng)該嗎?”劉媽媽不再說話,低下頭“呼啦呼啦”吃起來,吃得是那個快那個香啊,好象多少天沒吃飯了。
等媽媽吃完了,李斌看著她那雙又紅又腫、裂了許多血口的腳,忍不住問:“媽,你的腳怎么了?鞋呢?”還沒等媽媽回答,指導(dǎo)員冷冷地接過話:“是步行來的,鞋早磨破了。”步行?從家到這兒有三四百里路,而且很長一段是山路!李斌慢慢蹲下身,輕輕撫著那雙不成形的腳:“媽,你怎么不坐車啊?怎么不買雙鞋啊?”
媽媽縮起腳,裝著不在意地說:“坐什么車啊,走路挺好的,唉,今年鬧豬瘟,家里的幾頭豬全死了,天又干,莊稼收成不好,還有你爸……看病……花了好多錢……你爸身子好的話,我們早來看你了,你別怪爸媽。”
指導(dǎo)員擦了擦眼淚,悄悄退了出去。李斌低著頭問:“爸的身子好些了嗎?”李斌等了半天不見回答,頭一抬,媽媽正在擦眼淚,嘴里卻說:“沙子迷眼了,你問你爸?噢,他快好了……他讓我告訴你,別牽掛他,好好改造。”
探監(jiān)時間結(jié)束了。指導(dǎo)員進(jìn)來,手里抓著一大把票子,說:“大娘,這是我們幾個管教人員的一點心意,您可不能光著腳走回去了,不然,李斌還不心疼死啊!”李斌媽媽雙手直搖,說:“這哪成啊,娃兒在你這里,已夠你操心的了,我再要你錢,不是折我的壽嗎?”
指導(dǎo)員聲音顫抖著說:“做兒子的,不能讓你享福,反而讓老人擔(dān)驚受怕,讓您光腳走幾百里路來這兒,如果再光腳走回去,這個兒子還算個人嗎?”
李斌撐不住了,聲音嘶啞地喊道:“媽!”就再也發(fā)不出聲了,此時窗外也是哭泣聲一片,那是指導(dǎo)員喊來旁觀的勞改犯們發(fā)出的。
這時,有個獄警進(jìn)了屋,故作輕松地說:“別哭了,媽媽來看兒子是喜事啊,應(yīng)該笑才對,讓我看看大娘帶了什么好吃的。”他邊說邊拎起麻袋就倒,李斌媽媽來不及阻擋,口袋里的東西全倒了出來。頓時,所有的人都愣了。
第一只口袋倒出的,全是饅頭、面餅什么的,四分五裂,硬如石頭,而且個個不同。不用說,這是李斌媽媽一路乞討來的。李斌媽媽窘極了,雙手揪著衣角,喃喃地說:“娃,別怪媽做這下作事,家里實在拿不出什么東西……”
李斌像沒聽見似的,直勾勾地盯住第二只麻袋里倒出的東西,那是一個骨灰盒!李斌呆呆地問:“媽,這是什么?”李斌媽神色慌張起來,伸手要抱那個骨灰盒:“沒……沒什么……”李斌發(fā)瘋般搶了過來,渾身顫抖:“媽,這是什么?!”
李斌媽無力地坐了下去,花白的頭發(fā)劇烈的抖動著。好半天,她才吃力地說:“那是……你爸!為了攢錢來看你,他沒日沒夜地打工,身子給累垮了。臨死前,他說他生前沒來看你,心里難受,死后一定要我?guī)麃恚茨阕詈笠谎邸?/p>
李斌發(fā)出撕心裂肺的一聲長號:“爸,我改……”接著“撲通”一聲跪了下去,一個勁兒地用頭撞地。“撲通、撲通”,只見探監(jiān)室外黑壓壓跪倒一片,痛哭聲響徹天空……
上一篇:孝經(jīng)全集《天子章第二》原文賞析與注解
下一篇:孝經(jīng)全集《廣揚名章第十四》原文賞析與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