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 安(ān)
79 安(ān)
【尋根溯源】
安姓一是源自姬姓,是黃帝的后代。黃帝有子昌意,昌意的次子安,住在遙遠的西方,自號安息國,長時間和中原沒有聯系。其子孫以國為姓,稱安氏。二是唐代的“昭武九姓”中有安姓。隋唐時,西域阿姆河、錫爾河流域各氏族統稱“昭武九姓”,即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尋和戊地。
【變遷分布】
安姓以分布在東北、西北的安氏最為顯赫。在中原、西北、西南及東部等地有一定分布,在武陵郡(今湖南溆浦)還形成望族。當今在東北、華北、西北及滿、回、朝鮮等族中均有分布。
【名人薈萃】
安金藏:唐代長安(今陜西省西安)人,為太常寺樂工。太子李旦被人誣告謀反,武后下令查處此事,金藏為洗脫太子罪名,當眾引佩刀自剖其胸,腸出,并言“愿剖心以明皇嗣不反”。武后感動,不疑李旦。
安祿山:唐代叛將。營州柳城(今遼寧朝陽)人,原名軋犖山,本姓康。母為突厥人,后因其母嫁與胡人安延偃,改姓安,更名祿山。歷任任平盧(治所在今遼寧朝陽)節度使,天寶三年兼范陽(治所在今北京)節度使、河北采訪使,天寶十年又兼河東(治所在今山西太原)節度使。755年冬在范陽起兵反唐,舉兵南下,攻下重鎮洛陽。756年,于洛陽稱大燕皇帝。后舉兵西進,破潼關下長安,大肆殺戮。757年,因欲立安慶思為太子,被其長子安慶緒殺死。
安民:宋代著名石匠。長安(今西安一帶)人。當時著名的石碑,皆出其手。其品格高尚、不畏權貴,時頒蔡京所書《元黨籍碑》于各州縣,安民刻碑畢才知蔡京乃當朝奸臣,遂拒刻“安民刻石”四字,拒收百兩酬金,為人稱頌。
安維峻:清代著名諫臣。秦安縣(今屬甘肅)人。光緒年(1880)中為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官福建道監察御史。他性情耿直,不阿權貴,后因言獲罪,被革職發派張家口軍臺。京城時人以“隴上鐵漢”四字相贈,大刀王五及京城應考文人為之送行。
上一篇:百家姓《鄔(wū)》姓起源
下一篇:百家姓《鄭(zhèng)》姓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