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憂箴》原文注釋與譯文
憂可無乎?無誰以寧①?子如不憂②,憂日以生。憂不可常,常則誰懌③?子常其憂,乃小人戚④。敢問憂方⑤,吾將告子:有聞不行;有過不徙;宜言不言,不宜而煩⑥;宜退而勇,不宜而恐。中之誠懇⑦,過又不及⑧。憂之大方⑨,唯是焉急⑩。內(nèi)不自得(11),甚泰為憂(12)。省而不疚(13),雖死優(yōu)游(14)。所憂在道(15),不在乎禍。吉之先見(16),乃可無過。告子如斯(17),守之勿墮。
【注釋】
①寧:安寧。
②子:敬稱對(duì)方之詞,相當(dāng)于“您”。
③懌(yi):喜悅。
④戚(yi):憂愁,悲傷。古語說:“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p>
⑤憂方:憂的方法。
⑥煩:多,雜。
⑦中:內(nèi)心。
⑧過:過分。不及:不夠應(yīng)有的程度。
⑨大方:大方法,大方面。
⑩是:這,這些。焉:語氣詞。
(11)自得:自己有心得體會(huì)。
(12)甚:過分。泰:過分。語本《老子》:“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比ド跞ヌ?,意謂去其過甚,事宜適中。
(13)省(xin):察看,檢查。疚(jiu):因某事沒做好或?qū)θ烁械奖付鴥?nèi)心不安。
(14)優(yōu)游:悠閑的樣子。
(15)道:一定的人生觀、世界觀、政治主張或思想體系。
(16)吉:吉祥。
(17)斯:此。
【譯文】
憂慮可以沒有嗎?沒有憂慮,誰能得到安寧?你如果不憂慮,憂慮每天都可以產(chǎn)生。憂慮不能長久,長久誰能快樂?你常常憂慮,便是小人的“常戚戚”。請(qǐng)問憂慮的方法,我將告訴你:聞善不行;有過錯(cuò)不改;該說的不說,不該說的卻羅嗦;應(yīng)該后退的卻勇敢,不該后退的卻害怕;內(nèi)心的誠懇,不是過分就是不夠;憂慮的大方面,最急切的就是這些。內(nèi)心不能有自己的心得體會(huì),處事過分,都應(yīng)該憂慮。反省后不感到內(nèi)疚,雖死了也自由自在。所憂慮的是道,不在乎禍。事先預(yù)見是吉祥的,才可以沒有過錯(cuò)。告訴你這些,請(qǐng)遵守,不要丟掉。
上一篇:《郝經(jīng)·志箴》原文注釋與譯文
下一篇:《吳廷翰·怒戒》原文注釋與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