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施教驪姬譖申生
【原文】
優施教驪姬夜半而泣謂公曰:“吾聞申生甚好仁而強,甚寬惠而慈于民,皆有所行之。今謂君惑于我,必亂國,無乃以國故而行強于君。君未終命而不歿,君其若之何?盍殺我,無以一妾亂百姓。”公曰:“夫豈惠其民而不惠于其父乎?”驪姬曰:“妾亦懼矣。吾聞之外人之言曰:為仁與為國不同。為仁者,愛親之謂仁;為國者,利國之謂仁。故長民者無親,眾以為親。茍利眾而百姓和,豈能憚君?以眾故不敢愛親,眾況厚之,彼將惡始而美終,以晚蓋者也。凡民利是生,殺君而厚利眾,眾孰沮之?殺親無惡于人,人孰去之?茍交利而得寵,志行而眾悅,欲其甚矣,孰不惑焉?雖欲愛君,惑不釋也。今夫以君為紂,若紂有良子,而先喪紂,無章其惡而厚其敗。鈞之死也,無必假手于武王,而其世不廢,祀至于今,吾豈知紂之善否哉?君欲勿恤,其可乎?若大難至而恤之,其何及矣!”
公懼曰:“若何而可?”驪姬曰:“君盍老而授之政。彼得政而行其欲,得其所索,乃其釋君。且君其圖之,自桓叔以來[1],孰能愛親?唯無親,故能兼翼。”公曰:“不可與政。我以武與威,是以臨諸侯。未歿而亡政,不可謂武;有子而弗勝,不可謂威。我授之政,諸侯必絕;能絕于我,必能害我。失政而害國,不可忍也。爾勿憂,吾將圖之。”驪姬曰:“以皋落狄之朝夕苛我邊鄙[2],使無日以牧田野,君之倉廩固不實[3],又恐削封疆。君盍使之伐狄,以觀其果于眾也,與眾之信輯睦焉。若不勝狄,雖濟其罪,可也。若勝狄,則善用眾矣,求必益廣,乃可厚圖也。且夫勝狄,諸侯驚懼,吾邊鄙不儆,倉廩盈,四鄰服,封疆信,君得其賴,又知可否,其利多矣。君其圖之!”公悅,是故使申生伐東山,衣之偏裻之衣,佩之以金玦[4]。
仆人贊聞之,曰:“太子殆哉!君賜之奇,奇生怪,怪生無常,無常不立。使之出征,先以觀之,故告之以離心,而示之以堅忍之權,則必惡其心而害其身矣。惡其心,必內險之;害其身,必外危之。危自中起,難哉!且是衣也,狂夫阻之衣也[5]。其言曰:‘盡敵而反。’雖盡敵,其若內讒何!”申生勝狄而反,讒言作于中。君子曰:“知微。”
【注釋】
[1]桓叔:晉獻公的曾祖。
[2]皋落狄:狄族的一支。
[3]倉廩(lǐn):儲藏米谷之所。
[4]偏裻(dú):指戎衣。金玦(jué):有缺口的黃金環。
[5]狂夫:古代掌驅疫和墓葬時驅鬼的官屬,又叫方相氏。
【譯文】
藝人施獻計讓驪姬在夜里哭著對獻公說:“我聽說申生為人很仁義而且勢力強大,對百姓也很寬厚慈愛,這些都是別有用心的舉動。如今他說國君被我迷惑,一定會因此而亂國,我恐怕他要以國家利益為借口對你強制施行武力。君王你還健在,準備怎樣處理這件事呢?何不殺了我,不要為了一個女人而禍亂百姓。”獻公問:“他難道會施惠于百姓而不愛他的父親嗎?”驪姬說:“我也正害怕這個啊。我聽別人說:施行仁義和效忠國家不一樣。施行仁義的人,把愛自己的親人稱作仁;而效忠國家的人,把安定社稷稱作仁。所以能長久受百姓擁戴的人沒有私親,而以百姓為親。倘若他認為對多數人有利又能把百姓團結在自己周圍,還怕弒君嗎?為了多數人的緣故而不愛私親,大家會更加擁戴他,他開始雖有弒君的惡名,可是最終能得到忠于國家的美名,用后來的善行掩蓋前面的罪惡。民眾總是為追求利而生的。殺了國君而讓民眾得到厚利,民眾有誰還會反對他呢?殺了父親但沒有施惡于他人,民眾有誰還會背棄他呢?如果大家都得利而受尊寵,他的志向得以實現又使大家高興,大家就會更擁戴他了,誰能不被他所迷惑呢?即使百姓想愛戴國君,可這種迷惑解脫不了啊。現在且把國君比作紂王,如果紂王有個好兒子,先把紂王殺了,這樣就不會張揚紂的罪惡而招來周的誅伐。同樣是死,就不必借周武王之手了,而且國家也不會滅亡,祖宗至今還能得到祭祀,我們豈能知道紂王其人是善還是惡呢?你想不讓這類事發生,能辦得到嗎?等到大禍臨頭時才憂慮,就再也來不及了!”
獻公害怕地問:“怎么辦才好呢?”驪姬說:“你何不稱老退位而把國政交給申生。申生掌握了國政,按自己心愿行事,得到了他追求的東西,就會放過你。你再考慮一下,自你的曾祖桓叔以來,誰能愛過親人?正因為不愛私親,所以才能把本家占有的翼地兼并了。”獻公說:“不能把國政交出去。我憑著武力和威勢,才得以駕馭諸侯。沒死就丟失國政,不能算是勇武;連兒子也制服不了,不能算有威勢。我把國政交給他,諸侯必定會和我們斷絕關系;能斷絕關系,必定會加害于我們。丟失國政而且害了國家,這是不能容忍的。你不必擔心,我會有辦法對付他。”驪姬說:“皋落狄不分早晚侵擾我國的邊境,使那里的邊民沒有一天可以到田野放牧牛羊。國君的倉庫本來就不充實,又擔心外族削減我國的疆土。你何不派申生去討伐狄國,以便觀察他是否能帶兵,與民眾的關系是否確實很和睦。如果他不能戰勝狄國,那就自然構成罪名,可以加罪于他;如果戰勝了狄國,那就說明他善于籠絡人心役使民眾,他所求就會得到更多,我們就更要想辦法對付他。況且戰勝狄國,諸侯們將會驚恐懼怕,我們的邊境即使不必戒備,國庫也一樣充實,四鄰畏服,疆界不會有爭議,你得到這些利益,又可以知道如何去對付申生,好處太多了。你何不謀劃一下這件事!”獻公聽了很高興,于是決定派申生討伐東山的狄人,讓他穿一件左右顏色各異的戎衣,佩戴一塊有缺口的金玦。
申生的仆人贊聽到后說:“太子太危險了!國君賜給他奇異的東西,奇就要生怪,怪就要出現反常,反常預示著太子將不能繼位成為國君。派他出征,先以此觀察他和民眾的關系,用左右顏色各異的衣服象征不一致,用有缺口的金玦暗示冷淡和離心,這就必定是討厭他的心性而想加害于他的身體了。討厭他的心性,就必定在內部使他陷于危險;要加害于他的身體,就必定在外面使他陷于絕境。危險從內部產生,難以擺脫啊!況且那件衣服,是要讓方相氏詛咒后才能穿的。方相氏的詛咒說:‘消滅敵人而返回。’即使消滅了敵人,申生又能對內部的讒言怎么樣呢?”申生戰勝了狄國回來以后,對他不利的讒言從宮中開始散布。有識之士說:“贊這個人知道精微的道理。”
上一篇:《仲山父諫宣王立戲》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優施教驪姬遠太子》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