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國語·秦侵晉止惠公于秦》原文鑒賞
六年①,秦歲定②,帥師侵晉,至于韓③。公謂慶鄭曰④:“秦寇深矣,奈何?”慶鄭曰:“君深其怨,能淺其寇乎?非鄭之所知也,君其訊射也⑤?!惫唬骸熬怂∫?sup>⑥?!?卜右⑦,慶鄭吉。公曰:“鄭也不遜?!币约移屯綖橛?sup>⑧,步揚御戎⑨;梁由靡御韓簡⑩,虢射為右(11), 以承公。
公御秦師,令韓簡視師,曰:“師少于我,斗士眾?!惫唬骸昂喂?”簡曰:“以君之出也處己(12),入也煩己,饑食其糴,三施而無報,故來。今又擊之,秦莫不慍,晉莫不怠,斗士是故眾?!惫唬骸叭弧=裎也粨?,歸必狃(13)。一夫不可狃,而況國乎!”公令韓簡挑戰,曰:昔君之惠也,寡人未之敢忘。寡人有眾,能合之弗能離也。君若還,寡人之愿也。君若不還,寡人將無所避。”穆公衡雕戈出見使者,曰:“昔君之未入,寡人之憂也。君入而列未成(14),寡人未敢忘。今君既定而列成,君其整列,寡人將親見?!?/p>
客還,公孫枝進諫曰(15):“昔君之不納公子重耳而納晉君,是君之不置德而置服也。置而不遂,擊而不勝,其若為諸侯笑何?君盍待之乎?”穆公曰:“然。昔吾之不納公子重耳而納晉君,是吾不置德而置服也。然公子重耳實不肯,吾又奚言哉?殺其內主,背其外賂,彼塞我施,若無天乎?若云有天,吾必勝之?!本敬蠓蚓蛙?,君鼓而進之。晉師潰,戎馬濘而止。公號慶鄭曰:“載我!”慶鄭曰:“忘善而背德,又廢吉卜,何我之載?鄭之車不足以辱君避也!”梁由靡御韓簡,輅秦公(16),將止之,慶鄭曰:“釋來救君!”亦不克救,遂止于秦。
穆公歸,至于王城(17),合大夫而謀曰:“殺晉君與逐出之,與以歸之,與復之,孰利?”公子縶曰(18):“殺之利。逐之恐構諸侯,以歸則國家多慝,復之則君臣合作,恐為君憂,不若殺之?!惫珜O枝曰:“不可。恥大國之士于中原,又殺其君以重之,子思報父之仇, 臣思報君之仇。雖微秦國,天下孰弗患?”公子縶曰:“吾豈將徒殺之?吾將以公子重耳代之。晉君之無道莫不聞,公子重耳之仁莫不知。戰勝大國,武也。殺無道而立有道,仁也。勝無后害,智也。”公孫枝曰:“恥一國之士,又曰余納有道以臨女,無乃不可乎?若不可,必為諸侯笑。戰而取笑諸侯,不可謂武。殺其弟而立其兄,兄德我而忘其親,不可謂仁。若弗忘,是再施不遂也,不可謂智?!本唬骸叭粍t若何?”公孫枝曰:“不若以歸,以要晉國之成(19),復其君而質其嫡子,使父子代處秦,國可以無害。”是故歸惠公而質子圉(20),秦始知河東之政。(21)
【注釋】 ①六年:晉惠公六年,公元前645年。 ②歲定:谷物豐收。秦國曾鬧饑荒,向晉國借糧,晉國不允。 ③韓:晉國的韓原,今陜西韓城縣西南。 ④公:晉惠公,公元前650年——公元前599年在位。慶鄭:晉大夫。 ⑤射:虢射,晉大夫。 ⑥舅:諸侯對異姓大夫的稱呼。?。憾?。 ⑦右:指惠公所在兵車之右。古代兵車上主帥居中,駕車者居左,輔佐主帥的人居右。 ⑧家卜徒:晉大夫。 ⑨步揚:晉大夫。 ⑩梁由靡:晉大夫。 (11)韓簡:晉國卿士。 (12)已:秦國人自稱。 (13)狃(niu音扭):熟習,這里有輕視的意思。 (14)列:君位。 (15)公孫枝:秦國的公孫子桑。 (16)輅(ya音亞):通“迓”,迎接。 (17)王城:秦國地名,今陜西朝邑縣東。 (18)公子縶(zhi音執):秦公子子顯。 (19)成:和好。 (20)子圉:晉惠公嫡子。(21)河東:晉惠公原來答應給秦國的河東五城,今山西省境內黃河以東地區。
【今譯】 晉惠公六年,秦國的糧食豐收了,秦穆公率領軍隊侵入晉國,進軍到韓原。晉惠公對大夫慶鄭說:“秦國的侵略軍深入我們的國土了,怎么辦?”慶鄭說:“您使秦國同我們結下了深怨,能使他們侵入的淺嗎?這事不是象我這樣的人能知道的,您還是問虢射吧?!睍x惠公說:“虢射不擅長這方面的事。”占卜誰來做晉惠公所乘兵車的副手,結果是慶鄭吉利。晉惠公說;“慶鄭不謙遜?!本妥尲移屯阶鏊能囉?,步揚給他駕駛戰車;讓梁由靡給韓簡駕車,虢射做副手,作為晉惠公兵車的副車。
晉惠公率軍阻擋秦軍,命令韓簡先察看一下兩軍的陣勢。韓簡回來報告說:“秦國的軍隊比我們少,但勇士多。”晉惠公說:“為什么?”韓簡說:“因為您當初逃亡時依靠過秦國,回國為君也是麻煩秦國幫的忙,晉國缺糧時他們又給過糧食,這三種恩惠我們都沒回報,所以他們才來侵犯。如今又要同他們打仗,因此秦國的士兵沒有不氣憤的,晉國士兵沒有不懈怠的,所以秦軍的勇士才多?!睍x惠公說:“是這樣。但是現在我們不同秦軍作戰就撤回去,一定會被他們輕視。一個人尚且不能被輕視,何況一個國家呢!”晉惠公命令韓簡去挑戰,讓他對秦穆公說:“當初您的恩惠,我都沒敢忘。我的軍隊,既然已經集合起來了,就不能再散開。您如果能撤回去,這是我的愿望。您如果不撤,我就沒辦法避免這場戰爭了,只能打一仗?!鼻啬鹿掷餀M執著雕花的戰戟出來見韓簡,說:“當初晉君逃亡國外,還沒回國為君的時候,我替他憂慮過。他回到國內但君位未穩時,我不敢忘記他的困難。如今你們國君已經鞏固了地位,而且一切就緒,讓你們國君做好準備,我要親自會會他?!?/p>
晉國的使者韓簡回去了,公孫枝上前勸諫秦穆公說:“當初您不結納公子重耳卻結納晉惠公,這是您不立有德的人為君,而是立服從我們支配的人。立他又不到底,與他作戰要是再打不贏,會惹得天下諸侯來笑話我們,那可怎么辦?您何不等著他們國家內部出現變亂呢?”秦穆公說:“你說得對。當初我不結納公子重耳卻結納晉惠公,確實是我不立有德的人為君卻立服從自己的人。但是公子重耳堅持不肯做晉國的國君,我又能說什么呢?晉惠公殺了國內主政的大夫里克,對外又違背了許諾給我們的河東五城,他還不肯救我國的饑荒,雖然我們一再施惠于他,難道就沒有天理了嗎?如果天理還在,我一定能夠戰勝他?!鼻啬鹿尨蠓騻兌嫉巧蠎疖?,他親自擊鼓進軍。晉惠公的軍隊潰敗了,他坐的兵車陷在泥濘中,拉車的馬不能前進。晉惠公呼喚慶鄭說:“拉上我!”慶鄭說:“你忘恩負義,又不按卦卜的吉象去做,現在為什么讓我拉你呢?我的車不夠格屈尊你來躲避!”這時,梁由靡給韓簡駕駛的兵車,迎面攔住了秦穆公,眼看就要俘獲他了,慶鄭說:“放了他,趕快來救國君!”這也沒能救下晉惠公,晉惠公就被秦國俘獲了。
秦穆公搬師回朝,走到秦國的王城時,召集大夫們商量說:“殺了晉惠公還是把他驅逐出去,或是帶他回國,或者把他送回晉國去,哪種方式對我們更有利?”公子縶說:“殺了他有利。驅逐他恐怕他會聯合諸侯,與秦國結仇,帶他回國會給我們的國家帶來很多問題,恢復他的君位,他們君臣合作起來報這次的仇恨,恐怕會成為您的優患,不如殺了他?!惫珜O枝說:“不行。使中原大國晉國的卿士、大夫們蒙受戰敗之恥,再殺了他們的國君增加這種羞恥,那會使兒子總想替父報仇,臣子總想替君報仇。對于這種情況,豈只秦國要受到威脅,天下諸侯誰不以此為優?”公子縶說:“我豈止想殺了他就完事了?我想要用公子重耳代替他。晉國國君的無道沒人不清楚,公子重耳的仁也無人不曉得。戰勝大國,這是武。殺了無道的人而立有道的人為君,這是仁。戰勝晉國之后另立晉君,可以免去后患,這是智?!惫珜O枝說:“使一個國家的士人都蒙受恥辱,又說我讓有道的君主來治理你們,這可能不行吧?如果不行的話,一定會被諸侯們嘲笑。打了仗,又讓諸侯嘲笑,不能稱之為武。殺了他的弟弟卻立他的哥哥做國君,哥哥要是因感激我們而忘了他的親人被我們殺了,就不能說是仁。如果為兄的沒忘殺弟之仇,仍然會再次使我們的打算落空,就不能說是智。”秦穆公說:“如果這樣的話,那該怎么辦呢?”公孫枝說:“不如帶他回秦國,借此促使晉國向我們求和,我們便送回他們的君主而以晉君的嫡親兒子作為人質,讓他們父子交替著留在秦國,就能對我們的國家無害。”因此,秦穆公把晉惠公帶回秦國,以此使他的兒子子圉作為人質。從此秦國才開始管理河東五城的政事。
【總案】 《國語》寫戰爭的目的,不在于記述戰爭本身,而是以此來評價戰斗雙方的是非曲直,并借此來寫歷史人物。對于秦穆公和晉惠公誰是誰非,文中沒有一句作者的直接評價。作者的傾向性,是通過對雙方戰斗的經過及前因后果的記述,在記事中流露出來的。比如,它寫戰爭的原因是晉惠公“三施而無報”;戰斗中“秦莫不慍,晉莫不怠”,諸如此類的描述,清楚地表現了對秦穆公的同情和對晉惠公的憎惡。“寓褒貶”的方式,是《國語》之前的歷史散文《尚書》和《春秋》的主要特征之一,《國語》因其記言敘事的細致、形象,而使之臻于完美。
本文在記述戰爭的時候,也注意以細節描寫和人物的語言來形象化地塑造人物。“衡雕戈出見使者”,表現了秦穆公的威風;“若有天,吾必勝之”,表現了秦穆公的自信;“鼓而進之”,表現了秦穆公的勇敢。問計被拒,訕訕自語“舅所病也”,描寫了晉惠公的自討沒趣;明知晉軍不勇,卻堅持開戰,寫出了晉惠公的剛愎自用;“戎馬濘而止”,“號慶鄭曰:‘載我’!”描述了晉惠公的狼狽不堪。晉大夫慶鄭的幾段話,也體現出他愛憎分明、耿直倔強 、疾惡如仇的性格特征。
上一篇:《漢魏六朝散文·潘岳·秋興賦并序》原文鑒賞
下一篇:《先秦散文·左傳·臧哀伯諫納郜鼎(桓公二年)》原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