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4】復原力
(〔日〕久世浩司著,程亮譯,北京聯合出版公司,10萬字,2018年8月第1版,45元)
3章:(序章:理解不安);[1]基礎篇:避免被不安支配的自我管理術;[2]應用篇:化不安為“干勁”的工作術;[3]發展篇:化不安為“轉機”的職業規劃。
復原力,“面對逆境、困難或沉重壓力時自我適應的精神力和心理過程”。
自身成長的實感是金錢無法替代的。
不安是在心向未來時產生的情緒。失敗的不安、未知的不安、喪失的不安。
不安也能發揮積極作用:“警報功能”,不安能使人覺察那些因忙碌而容易忽視的問題或風險;“激勵功能”,能借助不安的推力,激發行動熱情;“推動功能”,促使自己踏出有勇氣的一步。
復原力的技巧是可以通過學習掌握的:必須控制精神消沉的原因——消極情緒;要處理不安等消極情緒發生的契機——“臆斷”,如此就能“觸底反彈”,不至于一直消沉下去;任何人都具備“恢復力”,即使偶爾精神消沉,也擁有使心理狀態恢復原樣的力量;但這種恢復力會被每天的壓力、工作、家庭問題消耗掉,正因為如此,必須在日常生活中鍛煉出重新振作所必需的心理肌肉:“復原力肌肉”。
人一旦畏懼失敗,就會招致失敗。
正念是指“發覺”或“專注地意識到”。
所謂身體掃描,是指將意識遍及全身,如實感受自己當前的身體狀態。身體會變得敏銳,有助于察覺體內流動的情緒。
要想幸福的工作,不讓壓力隔夜的習慣至關重要。
心理學中,將高度專注于某行為甚至忘記時間的心理狀態稱為“心流”。心流體驗能夠促進自我進步。人一旦能夠進入心流,養成集中注意力投入工作的習慣,就能踏上進步的軌道。所謂進步,就是“掌握能夠達到更高目標的能力”。一邊埋頭于眼前的工作,同時又能不斷前進,這種前進和進步的實感是金錢無法替代的。
人對工作的價值觀可分為三種:“差事”、“職業”、“天職”。差事,工作是賺錢謀生的勞動,工作的生產性、積極性、滿足感不高;職業,工作的目的是獲得地位和名譽,對待工作有熱情、目標達成力高;天職,工作是為了更重的意義和目的,對工作抱有很高的滿足感,以自己的工作為榮。
感謝,是在自己接受別人的好意而得到幫助,或是在自己受惠于好的狀況時所感受到的積極情緒。感謝情緒不僅會帶來幸福感,還能提高抗壓能力,降低患抑郁癥的可能性。也就是說,它會讓復原力增強。
以不安為燃料,將意識和精力集中在眼前的問題上。
上一篇:圣經·領導力版
下一篇:大國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