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文學·《圣經·舊約》·上帝與人立約》原文與賞析
《舊約·創世記》第15—17章
耶和華在異象中對亞伯蘭說:“亞伯蘭!你不要懼怕!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地賞賜你。”亞伯蘭說:“主耶和華啊,我既無子,你還賜我什么呢?并且要承受我家業的,是大馬士革人以利以謝。”亞伯蘭又說: “你沒有給我兒子,那生在我家中的人,就是我的后嗣。”耶和華又對他說: “這人必不成為你的后嗣,你本身所生的,才成為你的后嗣。”于是領他走到外邊,說: “你向天觀看,數算眾星,能數得過來嗎?”又對他說: “你的后裔將要如此。”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耶和華又對他說:“我是耶和華,曾領你出了迦勒底的吾珥,為要將這地賜你為業。”亞伯蘭說:“主耶和華啊,我怎能知道必得這地為業呢?”他說:“你為我取一只三年的母牛、一只三年的母山羊、一只三年的公綿羊、一只斑鳩、一只雛鴿。”亞伯蘭就取了這些來,每樣劈開分成兩半,一半對著一半地擺列,只有鳥沒有劈開。有鷙鳥下來落在那死畜的肉上,亞伯蘭就把他嚇飛了。
月頭正落的時候,亞伯蘭沉沉地睡了,忽然有驚人的大黑暗落在他身上。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確切地知道,你的后裔必寄居別人的地,又服事那地的人,那地的人要苦待他們400年,并且他們所要服事的那國,我要懲罰。后來他們必帶著許多財物,從那里出來。但你要享大壽數,平平安安地歸到你列祖那里,被人埋葬。到了第四代,他們必回到此地,因為亞摩利人的罪孽,還沒有滿盈。”日落天黑,突然有冒煙的爐并燒著的火把,從那些肉塊中經過。當那日,耶和華與亞伯蘭立約,說:“我已賜給你的后裔從埃及河直到伯拉大河之地。就是基尼洗人、甲摩尼人、赫人、比利洗人、利乏音人、亞摩利人、迦南人、革迦撒人、耶布斯人之地。
亞伯蘭的妻子撒萊不給他生兒女。撒萊有一個使女名叫夏甲,是埃及人。撒萊對亞伯蘭說:“耶和華使我不能生育,求你和我的使女同房,或者我可以因她得孩子。”亞伯蘭聽從了撒萊的話,于是亞伯蘭的妻子撒萊將使女埃及人夏甲給了丈夫為妾。那時亞伯蘭在迦南已經住了10年。亞伯蘭與夏甲同房,夏甲就懷了孕。她見自己有孕,就小看她的主母。撒萊對亞伯蘭說:“我因你受屈,我將我的使女放在你懷中,她見自己有了孕就小看我,愿耶和華在你我中間判斷。”亞伯蘭對撒萊說:“使女在你手下,你可以隨意待她。”撒萊苦待她,她就從撒萊面前逃走了。
耶和華的使者在曠野,在書珥路上的水泉旁遇見她,對她說:“撒萊的使女夏甲,你從哪里來?要往哪里去?”夏甲說:“我從我的主母撒萊面前逃出來。”耶和華的使者對她說:“你回到你主母那里,服在她手下。”又說:“我必使你的后裔極其繁多,甚至不可勝數。”并說:“你如今懷孕要生一個兒子,可以給他起名叫以實瑪利,因為耶和華聽見了你的苦情。他為人必像野驢,他的手要攻打人,人的手也要攻打他,他必住在眾兄弟的東邊。”夏甲就稱那對他說話的耶和華為看顧人的上帝,因而說:“在這里我也看見那看顧我的嗎?”所以這井名叫庇耳拉海萊。這井正在加低斯和巴列中間。
后來夏甲給亞伯蘭生了一個兒子。亞伯蘭給他起名叫以實瑪利。夏甲給亞伯蘭生以實瑪利的時候,亞伯蘭年86歲。
亞伯蘭年99歲的時候,耶和華向他顯現,對他說:“我是全能的上帝,你當在我面前作完全人。我就與你立約,使你的后裔極其繁多。亞伯蘭俯伏在地。上帝又對他說:“我與你立約,你要作多國的父。從此以后,你的名不再叫亞伯蘭,要叫亞伯拉罕,我已立你作多國的父。我必使你的后裔極其繁多,國度從你而立,君王從你而出。我要與你并你世世代代的后裔堅立我的約,作永遠的約,是要作你和你后裔的上帝。我要將你現在寄居的地,就是迦南全地,賜給你和你的后裔,永遠為業。我也必作他們的上帝。”
上帝又對亞伯拉罕說:“你和你的后裔必世世代代遵守我的約。你們所有的男子,都要受割禮,這就是我與你,并你的后裔所立的約,是你們所當遵守的。你們都要受割禮,這是我與你們立約的證據。你們世世代代的男子,無論是家里生的,是在你后裔之外用銀子從外人買的,生下來第8日,都要受割禮。你家里生的,你用銀子買的,都必然受割禮。這樣,我的約就立在你們肉體上,作永遠的約。但不受割禮的男子,必從民中剪除,因他背了我的約。
上帝又對亞伯拉罕說:“你的妻子撒萊,不可再叫撒萊,他的名要叫撒拉。我必賜福給她,也要使你從她得一個兒子。我要賜福給她,她也要作多國之母,必有百姓的君王從她而出。”亞伯拉罕就俯伏在地喜笑,心里說:“100歲的人,還能得孩子嗎?撒拉已經90歲了,還能生養嗎?”亞伯拉罕對上帝說:“但愿以實瑪利活在你面前。”上帝說:“不然,你的妻子撒拉要給你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以撒,我要與他堅定所立的約,作他后裔永遠的約。至于以實瑪利,我也應允你,我必賜福給他,使他昌盛,子孫極其繁多,他必生12個族長,我也要使他成為大國。到明年這時節,撒拉必給你生以撒,我要與他堅定所立的約。”
上帝和亞伯拉罕說完了話。就離開他上升去了。正當那日,亞伯拉罕遵照上帝的命令,給他的兒子以實瑪利和家里的一切男子,無論是在家里升的,是用銀子買的,都行了割禮。亞伯拉罕受割禮的時候,年99歲。他兒子以實瑪利受割禮的時候,年13歲。正當那日,亞伯拉罕和他兒子以實瑪利一同受了割禮。家里所有的人,無論是家里生的,是用銀子從外人買的,也都一同受了割禮。
這段文章所敘述的猶太民族的始祖亞伯蘭與上帝立約的事情至關重要。在亞伯蘭之前,只有挪亞,上帝曾經與他立約。上帝嫌棄世人的罪惡,放滔天洪水滅世,唯獨眷顧義人挪亞,囑咐他造方舟,因此挪亞一家以及他們帶到方舟上的一些動物得以存活。出方舟后,挪亞獻燔祭,耶和華聞見馨香之氣,就后悔放洪水滅世,他與挪亞立約: “凡有血肉的,不再被洪水滅絕,也不再有洪水毀壞了。”上帝又說: “我與你們,并你們這里的各樣活物所立的永約,是有記號的。我把虹放在云彩中,這就可作我與地立約的記號了。……虹必現在云彩中,我看見,就要記念我與地上各樣有血肉的活物所立的永約。”這是上帝在重重懲罰了世人之后與世人的人以及世上的一切活物所立的永恒的約定,即永遠眷顧人類,永不報復人類。
如果說上帝永不傷害人類的約定是與人類的第二始祖挪亞所立的,是一個對全體人類和地球上生物的一個普遍的約定的話,那么上帝與亞伯蘭的約定則是單對猶太民族的特殊的約定。在這一約定中,上帝將迦南賜給了亞伯蘭,并且非常具體地界定了它的范圍,從此,亞伯蘭和他的猶太后裔就將得到這塊 “流奶與蜜” 的土地,這是上帝的“應許之地”。在 《圣經》 中,耶和華是無所不能的。他先在異向中向亞伯蘭宣布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即他在高齡時,將得到他盼望已久的兒子。并且非常明確地告訴亞伯蘭,這不是指他的義子大馬士革人以利以謝。他親生的,才成為他的后嗣,而且亞伯蘭這一支將世代繁衍下去,繁茂昌盛,后裔將多得像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亞伯蘭還沉浸在欣喜之中,上帝又向他宣布了他的第二個恩典,他將賜給亞伯蘭和他的后裔一塊土地,作為亞伯蘭一族人生活的保障。整個賜地的儀式顯得具有濃厚的原始宗教色彩: 要準備母牛、母羊、公綿羊、斑鳩、雛鴿,除飛禽外,都剖開放好。在上帝對亞伯蘭作了預言,說明亞伯蘭及其族人在得到那塊廣袤的土地之前還將吃很多苦頭之后,突然天空中出現冒煙的爐子和燃燒著的火把,從那些肉塊中經過,顯示這些祭品已經為上帝享用,至此,整個賜地儀式才告完成。可以說,上帝的賜地儀式是莊嚴隆重的,這顯示了上帝對賜地一事的重視。在《圣經》中,只有上帝的揀選之猶太民族才得到了這一恩賜,這一恩典與其他民族無緣。
由于亞伯蘭對上帝無限信仰,無限崇拜,所以,亞伯蘭在上帝眼中是一個 “完全人”。上帝為此要立他 “作多國的父”,并且親自給他賜名為 “亞伯拉罕”。在希伯來文中,“亞伯蘭”是 “高祖” 的意思,“亞伯拉罕”是“眾民之祖” 的意思,上帝親自給亞伯蘭賜名,不僅是一種恩寵,而且表明亞伯拉罕的地位更高了。
作為神與人的約定,上帝向亞伯拉罕許諾,將從埃及邊境直到幼發拉底河邊的一大片土地賜給他,使他部落人口眾多,并永遠作他們的上帝,保佑他們,那么,上帝向亞伯拉罕和他的后裔要求什么呢?上帝要求他們實行割禮,作為他們與上帝立約標志。這是 《圣經》 中第一次提到割禮儀式并且在《圣經》以后的其他各章中不斷提到的問題。
割禮是遠古氏族最古老的儀式之一,它是用石刀 (或其他器具) 割損男嬰陰莖包皮的一種儀式。這種儀式具有濃厚的神秘主義色彩,它的象征意義至今學者之間仍然有爭論。有些希臘學者認為這是關心個人的一種表現,而大部分現代學者認為這是一種向神獻出血肉的行為。可以肯定,割禮儀式并不僅局限于猶太民族,在澳大利亞、非洲和玻里尼西亞的民族中都實行過割禮。埃及的祭司對自己也實行割禮,他們實行這一儀式的年代遠比猶太人久遠。希伯來人可能在埃及時期知道了這一儀式,并且吸收了這一儀式,賦予它宗教色彩,把它當成與神立約的一種表示。據學者考證,埃及實行割禮是從埃塞俄比亞人那里學的,阿拉伯人實行割禮也是在埃塞俄比亞人的影響下實行的。
在原始的石器時代,原始部族常在人們的肉體上作出某種標志,借以識別他從屬的部落。這些具體的記號是不同的,有的是打落門齒,還有的是割破耳朵、嘴唇,還有的是割掉小指。這種現象在《圣經》中也有反映。在《耶利米書》中,上帝指責異教徒說:“他們的耳朵沒有受割禮,他們決不能聽話。”《圣經》中還有這樣的記載:如果奴隸在主人家滿了一周年以后,仍然愿意留在主人家,就把他帶到門環處,在門環附近給他的耳朵穿一個眼,行了這個儀式之后,他即被認為是這個家的永遠的奴隸。
原始人割破身體某一部分的風俗來源于最原始的血祭。血祭在許多國家、許多民族的原始風俗中都可以見到。由于生產力不發達,由于人們的蒙昧無知,當遇到人力不可抵抗的自然災害,他們向神靈乞求庇護時,往往實行血祭。中國東周列國故事中就有阿伯娶婦的故事,漳河的水神河伯每年要娶一個年輕貌美的姑娘,否則就不能保證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這個年輕的姑娘就是這種殘酷的血祭儀式中的犧牲。這種血祭儀式有《圣經》中也有很多表現,在《舊約·出埃及記》中耶和華曉諭摩西:凡是以色列中頭生的,無論是人或牲畜,都是我的,要分別為圣歸我。亞伯拉罕燔祭獻子和耶弗他的女兒作為燔祭的犧牲,都是這種血祭的反映。
起初,這種血祭,必須拿人來祭神,后來,可以把人贖出來,用牲畜代替。但在許多儀式中,仍然保留了以人作為血祭的遺跡。如不能拿整個人來祭神,就拿他身體的一部分祭神,如割去指頭上的肉,或割開嘴唇、耳朵,使之流血,然后將血涂抹在神像上、神的祭臺上或祭臺的邊緣上。新南威爾斯半島上的土著就砍掉女嬰左手小指的兩個關節,他們這樣解釋這個儀式:他們獻出小指上的兩個關節以換取整個身體不被奪去。在所有這些弄殘身體的某一部分作為對神獻祭的儀式中,把能夠生殖繁衍后代的性器官弄破,被認為是一種特別重大的祭禮。這種與神的立約儀式,顯然表明對神明的特殊崇拜和尊重。因此,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上帝要求亞伯拉罕和他的后裔實行割禮,這是猶太民族信奉上帝、崇拜上帝的標志:“你們都要受割禮,這是我與你們立約的證據。”上帝還說:“不受割禮的男子,必從民中剪除,因他背了我的約。”
因此,凡亞伯拉罕的后裔,也就是說整個猶太民族必須實行割禮,否則就不成其為上帝的子民。亞伯拉罕行割禮時,年99歲,他的兒子以實瑪利實割禮時,年13歲。整個氏族的人,無論是家生的,還是用銀子從外人買的,也都一同受了割禮。行不行割禮儀式還成為辨別敵友的標志,在《舊約·出埃及記》第4章中記載:摩西在路上住宿的地方遇見耶和華,耶和華想要殺他。西坡拉(摩西的妻子)就拿了一塊火石,割下他兒子的陽皮,丟在摩西的腳前,說:“你真是我的血郎了。”這樣耶和華才放了他。西坡拉說:“你因割禮就是血郎了。”從這一段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上帝因為不辨摩西是敵是友,所以要殺他。經過西坡拉割下兒子陽皮的這種舉動,證明了他們是上帝的仆人,上帝自然放他們過去。因此,行不行割禮這種宗教儀式,成為是否信仰上帝為全能的唯一的神的標志,異族人、異族徒如果不是皈依猶太教,是萬萬不肯行這一宗教儀式的。甚至割下異教徒的陽皮成為炫耀勝利的花環,猶太民族的民族英雄大衛為求娶掃羅王的女兒為妻,曾經殺了200非利士人,將他們的陽皮交給掃羅。在《舊約·創世記》第34章中記載,希未人哈抹的兒子示劍強奸了雅各的女兒底拿,雅各的兒子們前去交涉,哈抹和示劍同意娶底拿為妻。雅各的兒子們回答說:“我們不能把我們的妹子給沒有受割禮的人為妻,因為那是我們的羞辱。”哈抹和示劍同意將本族的人都行割禮,行割禮的第三天,在眾人都在疼痛時,底拿的哥哥西緬和利未趁機攻破城池,將城中一切男丁都殺了。這件事是猶太民族的一個恥辱,將皈依猶太教、施行割禮的希未人盡行殺戮,是十分不光彩的,甚至底拿的父親雅各也不能原諒他們。直到臨終時,雅各對此事仍耿耿于懷,不肯為西緬和利未祝福,說,西緬與利未,性嗜殺戮,將來必散居以色列各支派之中。由于雅各的長子流便有穢行,老二老三西緬和利未性嗜殺戮,所以才使雅各的第四子猶大在雅各的眾子中脫穎而出,蒙上帝的祝福。大衛是猶太的后裔,基督耶穌又被稱為大衛的子孫,猶大國也因他得名。猶大族或猶大國之人,又被稱為猶太人,后指被擄回歸的以色列人。“猶太” 即希臘文的 “猶大”。
割禮儀式起初在嬰兒中實行,但許多嬰兒顯然受不了這種手術,所以改在年齡較大時才行割禮。后來,割禮演變為從兒童進入成年的標志,它被認為是人生中的重大事件。在上古的石器時代,原始氏族并非只對男子實行割禮,也有把女子的生殖器弄破的。例如,古代某些民族將神塑成男子的形象,少女在新婚之前,必然坐在這個神的塑像的生殖器上,從而破壞她的貞操,這就是男性生殖器崇拜。某些民族還有過割下婦女生殖器某些部分 (陰蒂) 的習俗。非洲巴祖特人和別楚安人中的男子,從13歲到17歲之間都要行割禮,行割禮之前被認為是未成年人,行過割禮之后,即被成人社會接納,成為成年人的一員。行割禮用的是鋒利火石刀,這一點證明這種宗教儀式起源于古老的石器時代。在基督教傳入墨西哥時,傳教士驚訝地發現,那里的土著民族已經有嬰兒出生29天實行割禮的習俗。
在猶太人中,“生下來第8日,都要受割禮。”據 《新約 ·路加福音》(第2章) 耶穌也是在生下來第8天行割禮的。教會每年都要慶祝主的割禮節,但是基督徒實際上并不實行割禮,原因是基督徒引證 《新約 ·使徒行傳》,說基督用水受洗禮以后,割禮就成為不必要的了,洗禮代替割禮成為基督徒與上帝立約的標志。
在當代猶太人中間,割禮仍然是一個很重要的宗教問題,這在世界當代的文學作品中也有反映。美籍猶太人著名作家馬拉默德的代表作 《伙計》描寫了一個名叫弗蘭克 ·阿爾派恩的意大利籍青年,在壞人沃德的誘迫下搶劫了猶太人莫里斯 ·博伯開的小鋪,為此他主動來到小鋪幫助莫里斯經營。他愛上了莫里斯的女兒海倫,海倫雖然也愛他,卻不同意和他有肉體關系。一次在公園營救海沃免受沃德的污辱之后,弗蘭克奸污了海倫。事后,海倫嚷道: “狗——沒行割禮的狗!”弗蘭克為自己做的事感到懺悔,在作惡和滌罪之間受到煎熬,從猶太人所經受的痛苦和慈悲心腸中受到凈化,莫里斯死后,弗蘭克照料莫里斯的鋪子,并盡力幫助海倫和她的母親。海倫也原諒了他,她特意跑來告訴他: 她現在用的還是他送給她的莎士比亞的書。在小說的結尾,“弗蘭克到醫院里去請醫生把包皮割了。他走路困難,大腿間疼痛。這痛楚激怒了他,卻也激勵了他。逾越節后,他成了猶太人。”馬拉默德用弗蘭克從一個粗鄙的反猶分子,到自己最終也成為一個“猶太人”,有力地證明了他的名言:“人人都是猶太人。”
這段故事中,亞伯拉罕與撒拉、女奴夏甲的關系寫得生動有致,它為我們提供了早斯猶太人珍貴的民俗史料。夏甲的悲慘故事也可以從漢謨拉比法典中找到依據。漢謨拉比法典明確規定了妾及其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妾必須在無子嗣的妻子的膝上生產方能取得合法繼承人的資格。與古代的中國人一樣,猶太人也頗為重視正房所出的兒子,所以亞伯拉罕光有義子以利以謝并不滿足,有了庶出的以實瑪利心猶不甘,直到上帝答應撒拉生以撒,才算是蒙主深恩。按照《圣經》 的說法,正出的以撒以后成為猶太民族僅次于亞伯拉罕的先祖,而庶出的以實瑪利則成為阿拉伯人的祖先,應驗了耶和華的預言: “他必生12個族長,我也要使他成為大國。”
上一篇:《詩詞曲賦文·〔般涉調〕哨遍》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經籍、寓言故事·不識寶斧》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