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伙伴》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90 彩色片 145分鐘
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攝制
導演:馬丁·斯科西斯 編劇:尼古拉斯·彼勒基 馬丁·斯科西斯
攝影:邁克爾·保爾華斯 主要演員:羅伯特·德尼羅(飾吉米·康韋) 雷·萊歐塔(飾亨利·希爾) 喬·帕斯(飾托米·德維多) 保爾·索維諾(飾保利·西塞諾) 羅蘭·白瑞柯(飾凱倫·希爾)
本片獲1990年美國影藝學院最佳男配角奧斯卡金像獎,全美電影評論家聯合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紐約影評協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獎,洛杉磯影評協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獎
【劇情簡介】
“在我看來,當一名槍手當比美國總統更來勁!”隨著影片主人公亨利·希爾的畫外音,影片開始。
1955年,美國紐約東布魯克林區。13歲的中學生亨利·希爾從小在紐約意大利居民區長大,一心想成為黑手黨徒。他厭惡學習,找到了一個在停車場為闊佬存車的工作。他的主顧是那些有卡迪拉克豪華車的富人,其中他最崇拜的是那些悠閑自在的黑手黨頭目。在亨利眼中,這些人有權有勢,似乎法律也莫奈其何。亨利的父親,一位愛爾蘭后裔,一心想讓亨利上學,但亨利決心要過“輕松”的生活。他開始接迎黑手黨分子,慢慢地從傳遞消息,到破壞汽車,亨利成了黑手黨的小嘍羅。一個偶然的機會使亨利出了名。一次販賣走私香煙時,亨利被警方逮住,送上法庭。他一口咬定是自己單個干的,拒絕交待同伙。黑手黨教父保利·西塞諾看中了這個小伙子,當他了解到亨利的母親也是來自意大利西西里島時,他決定把亨利培養成黑手黨頭目。在保利的介紹下,亨利認識了吉米·康韋和托米·德維多。
1936年,亨利同他的好伙伴吉米、托米神出鬼沒地組織了紐約艾德維爾德機場搶劫。吉米也是愛爾蘭后裔,他冷靜、幽默,而且頗有風度,醉心于搶劫、綁架,而托米則是個嗜血之徒。亨利同他們成了鐵哥們兒,吉米也不時為亨利出些主意。
經人介紹,亨利認識了出身于中產階級的猶太姑娘凱倫。凱倫很有個性,亨利不久就向她求婚。婚后的凱倫發現了亨利的秘密勾當,但由于她已懷有孩子,雖不滿意,也只好聽之任之。
一天凱倫發現亨利在外面還與別的女人有來往時,終于按捺不住,與亨利吵了起來,亨利離開了自己的家。教父保利是他們的婚姻的證婚人,他不同意兩人分手,于是亨利只好又回到家中。
亨利與吉米因毆打欠債人而被捕——其實警察早就在盯著他們了,總想找個借口逮捕他們。黑手黨內無人出面救援。凱倫帶著兩個孩子來探監,她告訴亨利生活很艱難,平日的那些好伙伴們現在已不來了。亨利十分氣憤,但又無可奈何。為了維持家計,亨利在獄中繼續干販賣毒品的勾當。
四年之后,亨利被假釋出獄。牢獄生活使他認識了黑社會的無情無義,但他沒有別的出路,仍然去找保利。保利給了他一筆錢,于是亨利又同剛出獄不久的吉米、托米干起老行當。亨利來到匹茨堡,逐漸成為有權勢的黑社會頭子。
1980年,亨利、吉米等人又策劃了一次大行動,綁架搶劫了600萬美元,引起聯邦調查局的注意。聯邦調查局及警方四下張網捕獲了不少黑社會人物,從而掌握了亨利、吉米與托米等人的犯罪行徑。警方經進一步調查,發現托米是幾年前一系列暗殺案件的兇手。亨利自感難逃法網,只好再次求助保利,但這位教父深知形勢危險,因而決定犧牲亨利。同時吉米也不再接近亨利了。
亨利發現警方正在跟蹤他,他告訴了凱倫并讓她做好準備:他決心向警方透露黑手黨內幕。在法庭上,亨利揭發了保利正是警方追尋的黑手黨頭子,也揭發吉米是個慣犯。為了保護亨利的安全,聯邦調查局根據“證人保護權”的規定,把亨利送到某個秘密地方。亨利改名換姓后開始了新生活。
【鑒賞】
馬丁·斯科西斯,這位被電影評論家稱之為“美國最杰出的社會學家,電影藝術家”。在拍完引起爭議的、描寫紐約意大利移民區日常生活的影片《大街》之后,又攝制了這部描寫紐約意大利裔黑手黨的社會寫實片《好伙伴》。
早在弗朗西斯·科波拉拍完《教父》(第一集)以后,馬丁·斯科西斯就有心拍一部以意大利黑手黨為主題的影片。科波拉的《教父》(一至三集)帶有史詩色彩。他追敘了美國本世紀初意大利移民的生活,如何在這塊土地安生,如何組成黑社會,進行走私販毒,后來發展到組織跨國公司,在國際上犯罪,以及如何在政治、宗教機構中施加影響等等。科波拉企圖把黑手黨這一罪惡現象同美國的社會、文化聯系在一起,從社會——政治學角度分析。這樣的結果使得影片更具有典型意義。從藝術上講,《教父》確實是大手筆的浪漫主義的史詩片。然而在這一切背后,人們不由得會問:“這是真的嗎?”斯科西斯早就看出這一點,他不止一次地聲稱《教父》有欠真實。在讀到尼古拉斯·彼勒基的紀實傳記作品《機靈鬼》(Wisegay)之后,他感到這是個好機會能真實地從社會學角度來描寫黑手黨。斯科西斯認為:“人們有個錯誤的認識,以為黑手黨就是殺人。其實,黑手黨,甚至于職業槍手的主要目的不是殺人而是賺錢。”
同科波拉的《教父》大異其趣,斯科西斯的影片《好伙伴》沒有一點浪漫色彩,也絲毫不是一部史詩。他以一個普普通通的黑手黨分子的自敘,毫不夸張地描寫黑手黨歹徒罪惡而又渾渾噩噩的日常生活。斯科西斯沒有象科波拉那樣從歷史、文化、社會、政治的角度來分析意大利分子黑手黨。斯科西斯認為紐約意大利黑手黨全是一幫渾人,他們毫無明確的生活目的,因此談不到更深刻的分析 ,只要如實地把他們表現出來就足夠了。
影片由斯科西斯同彼勒基共同編劇,斯科西斯導演,在紐約布魯克林區實地拍攝,并且邀請了當地居民擔任意大利移民的群眾角色。
主人公亨利·希爾自小在貧窮的紐約意大利區長大,耳濡目染,把黑社會分子當成心目中的英雄,從給黑手黨傳遞音信,到后來結識了保利·西塞諾,成了他的走卒。亨利本是個英俊、言談風趣的小伙子。由于好逸惡勞、貪圖享受,竭力想過“上等人”生活而變成黑手黨分子。但因他父親是愛爾蘭后裔,盡管母親是黑手黨頭子保利的同鄉,他在同伙眼中仍然是個外來人。在和吉米成為好友后,他似乎有了依靠。吉米是個沉默寡言、有心計的人,內心極其殘忍。他表面上是“好伙伴”,然而一旦有事,不惜出賣朋友;影片后半部當三人合伙搶劫一案被警方偵破時,亨利求助吉米,而他只是出主意讓亨利逃走——這樣吉米就可解脫。羅伯特·德尼羅成功地表現了這個黑手黨頭目復雜的心理活動。由于自小在紐約意大利區長大對這類人物非常熟悉,德尼羅扮演的吉米從言談舉止到服飾細節都維妙維肖、韻味十足。斯科西斯還用了不少特寫鏡頭來突現他面部的豐富表情。由于扮演托米而獲最佳男配角金像獎的喬·帕斯,其表演也極為成功,他用夸張的動作手勢,帶有意大利音的英語,以及喜怒無常的面容,把一個以殺人為游戲的黑社會職業殺手刻畫得栩栩如生。本片和《教父》不同之處還在于藝術家的視角。科波拉在《教父》中視點較高,他側重描寫黑社會龍頭老大之間的爭斗,而且把黑社會同政界、司法界、宗教界的相互利用作為重點描寫的對象。因此,科波拉用了不少全景鏡頭及仰拍鏡頭以表現一些宏偉的場景。而斯科西斯則把鏡頭搖低對準了黑社會人物自身。即使是教父保利·西塞諾也不同于《教父》中的維多·科萊昂。他似乎沒有科萊昂那種氣派,而且以外表看來還有些萎蔫,全然不像個頭面人物。他精心策劃一些大行動,但自己從不出面。他還訂了戒律——盡量少殺人;一旦出了事,那就是誰干的誰負責,亨利出了紕漏找到他時,他只拿出一筆錢讓亨利快走。斯科西斯把鏡頭焦點對準了這個人的自私本性,而沒有刻意描寫他和外界的關系。
影片的結構可以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描寫黑手黨躥起初期,伙伴們同心協力策劃一次又一次成功的行動,同時也刻畫了他們的生活方式。第二部分則著墨于表現六七十年代黑手黨內部的混亂,不但行動時常失敗,而且伙伴們之間也互相猜疑。第三部分則描寫黑手黨衰落期內部之間的互相背叛。影片用亨利·希爾的自敘把這三大段落按時序串綴起來。
這種前后的對比,也可以從影片的藝術處理上看出來。整個影片前半部分處理得十分干凈緊湊。藝術家大量運用了快速切換的剪輯手法,有時節奏快得讓人透不過氣來。然而斯科西斯同時也運用了手提攝影機跟拍一些長鏡頭。其中有兩個鏡頭極為突出:第一個鏡頭是黑手黨慣常活動的酒吧所呈現的混亂情景,隨著亨利·希爾的畫外音,鏡頭一個個搖到亨利介紹的伙伴們身上,叫著外號,亂喊狂飲,表現了這幫歹徒醉生夢死的生活方式。第二個鏡頭是亨利請他的女友凱倫到一家豪華的飯店吃飯。斯科西斯用一架小型手提攝影機不停地跟拍亨利的行動。亨利與凱倫來到飯店門口,看到門口長長的等待入內的隊列;他倆繞過人群從旁門徑直走進廚房;廚師們一個個跟亨利打招呼,亨利開著玩笑一一握手;飯館領班忙迎上來接待亨利,吩咐加上一張桌子;亨利請凱倫入座,然后大模大樣同熟人打招呼。攝影機一直對著亨利,使人感到主人公的權勢與洋洋得意的自負心理。
影片的后半部處理則顯得緩慢滯重。有不少鏡頭給人以拖沓之感,而且剪輯上很少有快速切換。有大量鏡頭用于描寫聯邦調查局及警方的偵訊等,似乎警方對黑手黨感到束手無策,顯示出法律的無力。在亨利即將被捕時,斯科西斯用了一段帶有紀實色彩的精彩鏡頭:先是亨利心情不安地在廚房攪拌沙司,準備著做飯的佐料;爾后又連忙跑出屋外,發動車;接著他開車去給伙伴們運送槍枝,他把汽車開上公路,一抬頭發現天空中一架警用直升機正在跟蹤他,監視他的一舉一動;他開到一個公用電話亭前,打電話給家里,通知自己已被監視。然后,當亨利回到家中告訴妻子凱倫,兩人又抬頭看天空:空中只有幾抹云彩。兩人開車上了公路不久,又聽到直升機的馬達聲。這組紀實鏡頭不但細微地表現了警匪之間的斗智,而且刻畫了亨利的緊張、恐懼不安的心理,為下一步亨利交待黑手黨的內情作了鋪墊。
影片的音響處理也很具特色。斯科西斯大量地使用了環境音響,如黑手黨分子活躍的酒吧聲音很嘈雜:笑聲,叫罵聲,意大利語與英語混雜的喧嘩聲,加上背景的音樂聲,突出了混亂喧囂的氣氛,成功地勾勒出黑手黨的生活方式。而在飯店則又是一種氣氛,侍者用法語、意語招呼顧客,背景是悠美的古典音樂,顯現出與酒吧迥異的環境氣氛。斯科西斯還從頭到尾使用亨利的自白作為畫外音,加上意大利的民歌音樂,不但給人以真實感,而且從藝術欣賞心理上講,創造出一種審美間離感。在攝影機角度上,配合亨利的畫外音,時而仰拍、時而俯拍,時而推近、時而拉開,使觀眾感到是亨利·希爾在操縱攝影機運動;這樣斯科西斯一反好萊塢的客觀敘事形式,而用人物的感情起伏來掌握攝影機,鋪展開三大部分的敘述。
某些影評家認為斯科西斯影片中的女性描寫是個敗筆,除了凱倫較有個性之外,其它的女性都很平庸。斯科西斯則表示這正是現實,黑手黨本來就是男人社會,因而不必刻意描寫那些女性。但平心而論,本片中的女性描寫確實不如《教父》精彩。
影片上映后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有趣的是,從90年代開始美國紐約意大利裔黑手黨已經衰敗,不少頭目死的死、逃的逃,黨徒四分五裂,已經不像六七十年代那樣猖狂,甚至于曼哈頓的小意大利區也正縮小。代之而起的是亞裔犯罪集團——特別是越青幫與日本黑社會集團。所以有人戲稱,斯科西斯的影片《好伙伴》似乎給紐約意大利裔黑手黨畫了一個句號。本片若同《教父》系列片對照觀看,或許更有收益。
上一篇:《女歌手蘇妮》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媽媽一百歲》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