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907—
【介紹】:
杰出的劇作家,被喻為二十世紀的“莎士比亞克里斯托弗·哈里斯(Christopher Harris)。由于早年喪父,克里斯托弗在十八歲成為了教師之后改用了母親的姓氏———弗賴伊。克里斯托弗一生經歷豐富,成為著名的劇作家之前,做過多年的演員、導演,寫過時事諷刺劇。1932年,克里斯托弗還是個年輕教師時,就幫助創立了登布里奇威爾斯保留劇目劇團,并執導了一些名家的經典劇作。兩年后,他與女記者菲利斯·哈特結婚。1939年,他離開教師的崗位,成為牛津劇院的藝術指導。但是二戰卻中斷了他的戲劇生涯。作為貴格會教徒和和平主義者,他在利物浦船塢一個沖鋒部隊服役四年。克里斯托弗的重要作品包括處女作《趕大車的男孩》(The Boy with a Cart,1939)以及他戰后所作的著名的“四季喜劇”(four seasonal comedies):“春”———《不該受火刑的女人》(The Lady's Not for Burning,1948)、“秋”———《觀察到的金星》(Venus Observed,1949)、“冬”———《黑暗將逝》(The Dark Is Light Enough,1954)、“夏”———《陽光院子》(A Yard of Sun,1970)。此外,他還創作了許多詩體的宗教戲劇,如《長子》(The Firstborn,1946)、《囚徒的沉睡》(A Sleep of Prisoners,1951)等。幾部重要的劇本翻譯也是克里斯托弗的重要貢獻,如法國劇作家尚·安努易的《月亮的指環》(Ring Round the Moon,1950)和《云雀》(The Lark,1955)以及尚·吉拉杜的《門口的老虎》(Tiger at the Gates,1955)。克里斯托弗的劇本吸引了很多著名的演員,如《不該受火刑的女人》中的約翰·吉爾古德。克里斯托弗是二十世紀少數幾位成功用詩體寫劇本的劇作家,他在語言文字上的造詣令其大受贊譽。演員勞倫斯·奧利弗稱他為“對話的魔法師”;批評家哈羅德·霍布森則把他描述成“文字的雕琢大師”。他的許多劇本被奉為現代經典。
上一篇:《康格里夫,威廉》作家人物簡介
下一篇:《彌爾頓,約翰》作家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