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837—1909
【介紹】:
詩人、批評家,生于倫敦,父親是海軍上將。他曾就讀牛津大學,與“前拉斐爾派兄弟會”成員結識。史文朋的詩歌體裁多樣,擅長使用經典的四音步創作滑稽、具有現代特征的民謠和回旋詩。詩劇《阿塔蘭忒在卡利敦》(Atalanta in Calydon,1865)套用經典的希臘戲劇形式,合唱部分展示出詩人出色的音韻技巧。《夏特拉爾》(Chastelard,1865)是描寫蘇格蘭女王瑪麗的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發表后曾引起了人們對詩中道德觀點的爭議。1866年出版的《詩歌與民謠》(Poems and Ballads)第一輯收錄了他最優秀又最聲名狼藉的詩作,包括《多洛雷斯》(“Dolores”)、《普羅塞耳皮娜的花園》(“The Garden of Proserpine”)、《時間的勝利》(“The Triumph of Time”)和《福斯汀》(“Faustine”)。該書因充滿了薩德式的性欲、受虐傾向和蕩婦形象以及對基督教的批判,曾受到猛烈攻擊。1867年他結識了馬志尼,創作了《意大利之歌》(A Song of Italy,1867)及《日出前的歌》(Songs before Sunrise,1871),表達他對馬志尼爭取意大利獨立斗爭的支持以及對權威的憎惡。1874年他發表瑪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博恩韋爾》(Bothwell,1874)。1878年出版《詩歌與民謠》的第二輯,內容不如第一輯狂熱。這一時期,他的健康由于酗酒等行為而受到嚴重的損害。1879年,他移居帕特尼,在友人的照顧下逐漸戒酒,恢復了健康,最終采取了保守的觀點,成為了一個有名望的人。在這段時間里,他發表了更多的作品,包括《瑪麗·斯圖亞特》(Mary Stuart,1881)、《里昂的特里斯特拉姆》(Tristram of Lyonesse and Other Poems,1882)、《馬里諾·法里埃羅》(Marino Faliero,1885)及《詩歌與民謠》第三輯(1889)。但是,這些作品都缺乏他早期作品的力度。史文朋還是個有獨創性的批評家。他對查普曼、馬婁、米德爾頓、圖爾納等人的研究是繼蘭姆之后在復興伊麗莎白和詹姆斯時期戲劇方面的第一位重要繼承人。他還翻譯了維永的民謠,對佩特等唯美主義者及后代的詩人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上一篇:《卡魯,托馬斯》作家人物簡介
下一篇:《葉芝,W.B.》作家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