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叫》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57 黑白片 118分鐘
意大利羅貝托·亞歷山大制片公司攝制
導演:米蓋朗琪羅·安東尼奧尼 編?。好咨w朗琪羅·安東尼奧尼埃尼奧·德孔奇尼 埃利奧·巴爾托利尼 攝影: 姜尼·迪偉南佐 主要演員: 斯蒂夫·科克倫 (飾阿爾多) 阿莉達·瓦利(飾伊爾瑪) 貝齊·布萊爾(飾埃爾維拉) 多里婭·格雷(飾維爾吉尼婭) 林恩·肖 (飾安德莉娜)
【劇情簡介】
初秋,波河邊的一個小鎮(zhèn)。伊爾瑪從一所簡陋的房子里走出來。她來到市政廳,市長告訴她,她的丈夫去世了,他8年前去澳大利亞后便再無音訊。她來到糖廠,把給阿爾多的飯放下走了。阿爾多和她已同居多年。一個工人告訴阿爾多說她哭了。阿爾多未找到伊爾瑪,晚上才知道這一消息,于是便要求同伊爾瑪結婚,結束8年的非法同居,而且他們的女兒羅西娜也已7歲了。但她的回答是:“讓我走吧。”阿爾多憤怒地問她,另外一個男人是誰,她不肯回答,只說4個月前尚可挽回。
阿爾多領到工資,在街上碰到買菜的伊爾瑪,便拉她來到商店,想給她買條腰帶,但她不要,轉身走出商店。
廣場上熙熙攘攘。阿爾多憤怒地走出酒館,到處尋找伊爾瑪,正好她走過來。阿爾多狠狠打了她一耳光,她剛要開口,又被他打倒。他左右開弓,狠狠抽打,周圍的人默不作聲地看著。
阿爾多帶著羅西娜來到一個小鎮(zhèn),鎮(zhèn)上的女裁縫埃爾維拉是他以前的戀人。在小店里,阿爾多注意到,埃爾維拉尚未戴結婚戒指。鎮(zhèn)上正舉行摩托艇比賽,機修工阿爾多不費力便修好了人們怎么也修不好的摩托艇。他和埃爾維拉去看比賽。她緊緊地靠在他身上。晚上,他們來到舞廳。他們談起來,她說:“如果伊爾瑪沒有離開你,你是不會回到這里的。”他無話可說。
阿爾多帶著羅西娜來到一個采石場,他想找個工作。當他看到采石工人住的陰暗潮濕的房子時,他知道,不能帶著女兒住在這里。他和女兒爬上一輛卡車來到一個加油站??ㄜ嚰雍糜鸵_了,阿爾多想繼續(xù)搭車,但司機指指來到加油站的警察,聳聳肩,阿爾多只好作罷。他問加油站的老頭兒,能不能住下來。這個老頭是個酒鬼,加油站的一切都由他的女兒維爾吉尼婭說了算。她把阿爾多父女兩個安排到一個棚子里過夜。流浪了3個月的阿爾多雖然很累,可棚子又冷又吵,他無法入睡。
第二天一早,阿爾多想搭車繼續(xù)去找工作,但一直沒有車,正等時一輛小摩托開來,騎車的小伙子要維爾吉尼婭加5升油,剛加完,小伙子向她做了個猥褻手勢,一踩油門跑了。她氣得大喊大叫,正好一輛卡車開來。她示意卡車停下來,爬上車便讓司機去追那個小伙子。這時,一輛車開來要加油,阿爾多只好拿起注油管去加油。加完油,車開走了,維爾吉尼婭乘著卡車返回來,手里揮著追回的油款。阿爾多把剛才加油的錢如數(shù)交給她,她很滿意:“你不是很快就找到了工作嗎?”他留了下來。一天清晨,她給一輛車加好油回自己的房間,阿爾多坐在她的床上。他說得回棚子了,但她說,她剛看過,羅西娜睡得正香。說完,深情地吻了他一下。
維爾吉尼婭的爸爸和羅西娜看到農民在砍楊樹,老頭對著農民大罵起來,說這土地是他的,樹是他的,不能砍。農民來找維爾吉尼婭論理:她的丈夫去世后,這土地已經(jīng)賣了,瘋老頭不能再干涉。維爾吉尼婭只好把父親拉回家。她決定把父親送進老人院。
阿爾多和維爾吉尼婭來到拉韋納市,為瘋老頭辦好了住老人院的手續(xù)。傍晚,兩人帶著羅西娜來到近郊的一個公園。羅西娜躺在草地上睡著了。維爾吉尼婭示意阿爾多,他們來到一段矮墻后面,緊緊摟在一起。羅西娜醒來,撿拾著地上的石子,突然,她看到了矮墻后的父親,嚇得眼睛睜得大大的。阿爾多看到了羅西娜,羞愧難當。他喃喃自語:“要是伊爾瑪知道了這件事……”維爾吉尼婭聽了,嘴唇開始顫抖,站起來走開了,免得讓人看到她的眼淚。
第二天小鎮(zhèn)廣場的公共汽車上,羅西娜顯得心神不安,問站在車下的阿爾多什么時候也回家,他只能回答說不知道。車開了,阿爾多大聲喊著“再見”。
阿爾多來到波河上的一艘挖泥船上,他想找工作,船上的一個工頭正談他在拉丁美洲的經(jīng)歷。阿爾多聽了也想去,還要了幾份介紹情況的小冊子。他離開那條船,沿堤走了一段,抬手把那些小冊子扔進河里。突然,他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年輕姑娘正要把一面白旗掛到桿子上。她有病,怎么也掛不上去。阿爾多幫她掛好。他們來到她那潮濕臟亂的小屋里。他想起來,她是剛才在船上賣笑的那個姑娘,叫安德莉娜。她病得很重,他去叫來醫(yī)生,但醫(yī)生不肯給這樣的人診治,阿爾多把醫(yī)生抓進她的小屋。晚上,他正同姑娘說話,突然看到了那個醫(yī)生。他以為醫(yī)生是來報復,趕緊逃跑了。
安德莉娜的病好了,她來到漁民住的小草房里,終于找到了阿爾多。大雨滂沱,她住了下來,但兩人都沒有吃飯。她離開小屋,說是去想辦法,阿爾多過了一會也向村里跑去。他找到了她。她說,她的傷心事“幾個月也講不完”。阿爾多更顯煩亂,憤怒地轉身走了。
一天黎明,阿爾多又搭車來到維爾吉尼婭的加油站。他看到瘋老頭已從老人院逃回來,依然瘋瘋癲癲。維爾吉尼婭對他說,伊爾瑪寄來過一張明信片,他追問寫了些什么,但她說寫的只是些問好之類的話。他抓住她,她從他的怒容中發(fā)現(xiàn)了他對伊爾瑪?shù)母星槭嵌嗝瓷?,感到十分辛酸。他放開她,爬上一輛卡車離開加油站。
阿爾多回到故鄉(xiāng),士兵擋住了他的去路。他問為什么,士兵說是上頭的命令。阿爾多繞道走向村里,迎面碰上一個農民。農民告訴他,這里要修機場,征用了農民的土地,農民們今天開大會,然后舉行抗議游行。他無心同農民再談,又向村里走去。村中廣場上,4名士兵開著大型拖拉機正在設法包圍工廠的工人和市政廳開完會出來的人。一陣騷動,只聽一個男孩大叫:“他們燒莊稼了!”人們涌向田野,阿爾多也被卷進人流,他問一個女人,伊爾瑪在哪里?女人說可能回家了。
阿爾多來到一條小街,看到糖廠的工人們向村里走去,工頭在同工人們講,“你們?yōu)槭裁磳r民有那么大興趣。他們比你們過得好,他們有產(chǎn)業(yè)……就算征用一些土地,也是為了國防……”一個工人回答他:“我們和農民有聯(lián)盟?!卑柖嗖焕頃切┕と?,向伊爾瑪姐姐家走去。突然,遠遠看到了羅西娜,她正走進一所房子。阿爾多遲疑了一下,向那所房子走去。他小心地向房子里張望,看到伊爾瑪正給一個新生嬰兒洗澡。他離開房子,但又回頭張望。伊爾瑪一抬頭,透過玻璃窗看到了阿爾多。
阿爾多來到他原先工作的糖廠,工廠空無一人。他來到高高的煙囪下,順著梯子爬了上去。伊爾瑪來追趕阿爾多,她看到,他已爬到煙囪頂端處,他在張望:波河,鄉(xiāng)村,一片田地在冒煙。伊爾瑪來到煙囪下高喊:“阿爾多!”他聽到了,扶著欄桿搖晃了幾下。伊爾瑪張大了眼睛,極度恐懼,發(fā)出一聲令人毛骨悚然的尖聲喊叫。一陣死一般的寂靜。她向他的尸體跪下。幾個工人向田野的人流中走去。只有伊爾瑪一個人陪伴著阿爾多的尸體。
【鑒賞】
米·安東尼奧尼是意大利當代最重要的電影導演之一,他曾以新穎獨特的風格轟動了國際影壇,出現(xiàn)了“安東尼奧尼電影”這一新詞匯。他的影片力圖表現(xiàn)人與人之間無法溝通,揭示人的精神世界中的種種矛盾,以探討資產(chǎn)階級社會中人的異化問題。
安東尼奧尼年輕時畢業(yè)于波洛尼亞大學經(jīng)濟貿易系,但很快即對電影著了迷,開始在一些報刊寫影評。后來到羅馬電影實驗中心學習了3個月。這一中心是新現(xiàn)實主義的搖籃,很多意大利新現(xiàn)實主義電影導演即畢業(yè)于此。后來安東尼奧尼同新現(xiàn)實主義導演羅西里尼、德·桑蒂斯、費里尼等人合作,拍攝了一些新現(xiàn)實主義影片。從1942年起,安東尼奧尼開始獨立拍片,他的創(chuàng)作一般分為早期、中期和后期三個時期。早期作品屬于新現(xiàn)實主義。中期作品以“人的感情三部曲”《奇遇》、《夜》和《蝕》為代表。后期作品雖比較少,但均很有名,如《放大》、《扎布里斯基角》、《職業(yè):記者》、《一個女人的身份證明》等。50年代初期,新現(xiàn)實主義運動接近尾聲,一些新現(xiàn)實主義導演開始由描寫勞動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的卓絕斗爭和戰(zhàn)后初期的艱苦生活轉向描寫人們的精神生活,即由描寫社會現(xiàn)實現(xiàn)象及其矛盾,轉向揭示精神世界的矛盾。在這一轉變過程中,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費里尼和安東尼奧尼。《喊叫》是安東尼奧尼從創(chuàng)作早期走向中期的一部過渡性影片,它兼有這兩者的特征,而后者更為明顯。
50年代初期,意大利的社會發(fā)生了較大變化。由于法西斯專政和世界大戰(zhàn)的影響,戰(zhàn)后,意大利人民經(jīng)歷了生活極為艱苦的困難時期,這正為新現(xiàn)實主義電影提供了創(chuàng)作的豐富素材,這些影片集中體現(xiàn)了反法西斯精神和對普通勞動者命運的同情。幾年之后,意大利經(jīng)濟得到恢復,甚至出現(xiàn)了“經(jīng)濟奇跡”,人民的生活有了改善。一方面,反法西斯問題已經(jīng)退居次要地位,另一方面,由于經(jīng)濟的復蘇,電影已不可能再僅僅去描寫人們的艱苦生活。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問題和矛盾依然存在。電影應當反映什么和如何反映,成了電影工作者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安東尼奧尼曾說過:“看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已不那么重要,而重要的是考察每個人本身,揭示他們的內心世界,從中看出他們歷盡滄桑之后(包括戰(zhàn)爭和戰(zhàn)爭剛結束后的局勢,現(xiàn)實生活中一切足以給個人和社會留下烙印的重大事件)在內心殘留下來的一切,看出那種剛剛露頭的不滿心情,它大致地預示了后來我們在心理、情感甚至道德觀念上發(fā)生的變化?!边@正是理解《喊叫》這部影片的重要線索。
《喊叫》描寫了工人阿爾多尋找自己所愛的女人的過程,最后的結果是在他愛過的女人面前自殺身亡。他是如何由幸福的三口之家走向這一悲劇性結局的?這就是電影要探討的問題。阿爾多愛過一位名叫埃爾維拉的姑娘,在即將結婚時又認識了伊爾瑪,后者的丈夫前往澳大利亞謀生,去后再無音信。阿爾多同這個等于“守活寡”的女人同居了,還有了女兒羅西娜。他同伊爾瑪?shù)?br>
結合似乎是偶然的,但也應認為是有原因的,因為伊爾瑪?shù)恼煞驗樯钏冗h走他鄉(xiāng),她無依無靠,于是便同阿爾多成了非正式的夫妻。在戰(zhàn)后初期,意大利的移民現(xiàn)象非常普遍,前往美國、拉丁美洲等地的人不計其數(shù)。正是社會生活的變故使阿爾多同伊爾瑪結合到了一起。
8年之后,伊爾瑪丈夫死訊傳來,這本來應是她和阿爾多正式結合的一個極好的時機。但是,在阿爾多提出同她正式結婚時,她的回答卻是“讓我走吧”。顯然,中間有了第三者。這次同前一次有所不同,前一次她同阿爾多結合是為生活所迫,這次她移情于另一個男人不是由于這方面的原因,原因只能從物質生活以外去尋找。也可以說,在她的物質生活有了保障或者有了改善之后,她的心理也發(fā)生了變化。但究竟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第三者究竟是什么樣的人,影片對此都沒有作出交待。人與人之間無法溝通,這是安東尼奧尼著力表現(xiàn)的主題之一,伊爾瑪?shù)乃枷胱兓菬o法向阿爾多講清的,她只能對他說,4個月前還可以挽回,現(xiàn)在已無法挽回了。他們是相愛了8年、共同生活了8年、生的女兒也有七八歲的一對事實上的夫妻,但他們無法溝通,相互之間仍然隔著一堵看不見的墻。無法溝通的原因依然是社會生活:生活的艱苦使伊爾瑪投向了阿爾多的懷抱,生活的改善又使她有了新的追求,轉向了別人。他們的結合是生活中的變故造成的,分手也是生活變遷的結果,也就是安東尼奧尼所說的 “歷盡滄桑之后在內心殘留下來的一切”,是生活的變遷造成了“道德觀念上發(fā)生的變化”。
阿爾多雖然仍愛著伊爾瑪,但經(jīng)過多方努力仍不能挽回之后只得離開,他又去找以前的戀人埃爾維拉,她雖仍愛著他,但她的經(jīng)濟情況也已不同于從前,再加上伊爾瑪?shù)氖拢拱柖嘤忠淮闻隽吮?。阿爾多在走投無路時遇上了加油站女老板維爾吉尼婭,他們在一起生活了一段。維爾吉尼婭的瘋瘋癲癲的父親、阿爾多的女兒羅西娜的存在使他們無法自由,也使他們無法溝通。他們把老頭子送進了老人院,把羅西娜送回老家,但是,他們仍不能痛痛快快地生活,他提到了伊爾瑪,這自然又傷了維爾吉尼婭的心。他們各有各的心思,又無法溝通,最后還是只能分手。
阿爾多經(jīng)歷了同維爾吉尼婭的糾葛之后又在走投無路中認識了妓女安德莉娜。他幫了安德莉娜的大忙,也可以說是她的救命恩人,她也喜歡他。但是,他們彼此互不理解,同樣是無法溝通,她提到她的傷心事“幾個月也講不完”,可是,他不想聽,厭煩地轉身走了。他們的生活是艱苦的,連晚飯都吃不上,但是,他們的分手卻并不僅僅是由于生活沒有著落,而更多是由于彼此間無法理解和溝通。
阿爾多在離開伊爾瑪之后一直在到處流浪,去尋找自己的生活和所愛的人。到認識安德莉娜并分手為止,他的路已走到了盡頭,他開始往回返。返回去自然首先要找維爾吉尼婭,但當他來到她的加油站時,看到的又是那個瘋老頭,這預示著他無法再同維爾吉尼婭結合。當他聽維爾吉尼婭提到伊爾瑪時,他又動了情,維爾吉尼婭則從他的憤怒中看到了他對伊爾瑪?shù)母星橹?,她自然也感到了她自己同阿爾多之間的隔膜,于是只好分手。阿爾多在返回的路上繼續(xù)向前走,最后又來到他仍然愛著的伊爾瑪所在的地方。然而他看到的是,她又有了孩子,過著平靜幸福的生活。到此為止,他在尋求的路上已經(jīng)走了一個來回,他又回到了原來出發(fā)的地方。地點仍是原來的地點,人也依然是原來的人,但是,生活變了,伊爾瑪變了,阿爾多未能找到他要找的東西。他走了一個大圓圈,他的尋求到此結束。他徹底失望了,爬上原先工作過的那家工廠的煙囪,在伊爾瑪面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從阿爾多走過的這個大圓圈可以看出,他同幾個女人以及周圍的人之間,都存在一個不能相互理解、不能相互溝通的問題。這是因為生活隨時都在變化,這種變化必然影響到人的思想和感情,使之也跟著發(fā)生變化。生活的變化是多樣的、復雜的,人的思想和感情的變化也必然是這樣,甚至比前者更為復雜,使這種思想和感情的主體也難以把握,難以說清。伊爾瑪沒有向阿爾多說清楚為什么再也無法挽回他們之間的關系了,阿爾多也同樣無法向初戀的埃爾維拉、后來同他一起生活過一段的維爾吉尼婭和妓女安德莉娜等人解釋清楚,他為什么離開她們。另外,在生活的復雜變化面前,阿爾多一直是無能為力,被動應付。同樣,被他拋開的初戀少女埃爾維拉,同他不得不分手的維爾吉尼婭和安德莉娜在阿爾多遠走他方時也只能聽之任之,無可奈何。就是伊爾瑪也是一樣無奈,她又有了男人,而且生了孩子,但是,當阿爾多死在她懷里時,她也只能面對這一現(xiàn)實,只能大聲喊叫,別無他法。她也不能改變現(xiàn)實生活擺到她面前的這一悲劇性結局。在生活發(fā)生了復雜變化之后,人的思想感情也跟著變了,由于思想感情的變化,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在變化,阿爾多的悲劇就是這一連串無法說清的變化的結果。阿爾多和幾個女人在生活千變萬化面前的無奈,他們的思想感情隨生活變化而發(fā)生變化,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隨之發(fā)生的變化。這一切都說明,人在復雜的生活面前無能為力,人的命運只能聽從生活的擺布,人受到社會生活的壓榨,正是這樣的生活,這樣的社會造成了人的異化。安東尼奧尼想要表現(xiàn)的這一主題含有宿命論的成分,但對于人們了解資本主義社會對人的影響有一定幫助。
上一篇:《雙旗鎮(zhèn)刀客》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四百下》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