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士(Darius,約公元前558—486),古代波斯帝國的國王(公元前522—486在位)。
大流士的父親希司塔斯佩斯是波斯國王岡比斯的堂兄弟。岡比斯在出征埃及期間,任命大流士為萬人不死軍的總指揮。岡比斯在埃及逗留期間(公元前525—522),波斯境內發生了反對他的起義。岡比斯在回波斯途中病故。這時28歲的大流士和另外6個貴族青年急忙趕回波斯,合謀誅殺起義領袖偽巴爾迪亞。
偽巴爾迪亞本名高墨達,原是穆護,即拜火教僧侶。他在各族人民不滿當時統治的情況下冒充巴爾迪亞,篡據了王位。真巴爾迪亞本是岡比斯的胞弟,他統治帝國東部各省,很有聲望。岡比斯怕他爭奪王位,在出征埃及之前已派人秘密殺害了他。
高墨達在公元前522年3月稱王。他蠲免賦稅和兵役三年,大得民心。他還摧毀各地的神廟,可能是企圖實行宗教改革。整個帝國,波斯,米底,巴比倫,乃至其他各地人民都背離岡比斯,擁戴這個高墨達。只有奴隸主感到自身的利益受了損害才反對他,因為高墨達剝奪了他們的“牧場、畜群、奴仆和邸宅”。同年9月,大流士七人集團在奴隸主貴族的支持下,在米底的西迦耶胡瓦提堡殺死高墨達,并殺盡他們遇到的所有穆護。以后把每年這一天作為一個節日,叫作“殺穆護”。實際上,所殺的乃是穆護高墨達的支持者,并非都是穆護①。大流士就是這樣取得了王位。
大流士即位以后的措施,諸如將牧場、畜群、奴仆等歸還奴隸主貴族之類,更激起人民的不滿。各被征服民族奮起反抗,企圖恢復獨立。暴動蔓延全帝國。只是因為他們各自為謀,不相連系,終歸失敗。在公元前522年9月到521年11月的一年多之內,大流士和他的8個將領(6個波斯人,一個米底人和一個亞美尼亞人)以少數兵力實行各個擊破,經過18個戰役, 擒獲8個暴動首領,才扭轉了帝國搖搖欲墜的形勢。
帝國形勢基本安定后,公元前520年9月,大流士在從巴比倫到埃克巴坦那大路中途,克爾曼沙以東32公里的貝希斯頓村懸崖峭壁上刻石紀功,這就是著名的《貝希斯頓銘文》。這個銘文上方浮雕受俘圖。鉻文中所說“俘九王”中的八個王, 長索魚貫系頸,背縛雙手,面向大流士。②大流士昂然直立, 左腳踏在仰臥地上的高墨達身上,左手按弓,右手指向中央天空上的阿胡拉馬資達,表示向神敬禮。阿胡拉馬資達左手持象征王權的環,準備授予大流士。銘文用古波斯語、埃蘭語、阿卡德語三種楔形文字寫成,主要內容是:(1)證明大流士繼承王位的合法;(2)夸耀“十九戰,俘九王”的武功;(3)表示受命于阿胡拉馬資達,強調王權神授,不可侵犯①。
兩年多的動亂幾乎使帝國土崩瓦解。這說明專憑武力征服形成的帝國,如果沒有強有力的統治和措施,是難以維持的。不但被征服民族時時企圖恢復獨立,乃至國王所任命的方面大員也往往窺伺時機,謀求割據。波斯王室動搖之際,岡比斯任命的埃及總督將鑄有大王像的銀幣熔為銀塊,高價出售。大流士認為那是叛逆,把他撤職,后來處死。居魯士晚年任命的薩迪斯總督奧羅提在大流士即位之初專斷獨行,乃至殺死大流士所派的使者。公元前518年,大流士命奧羅提的侍衛把他除掉。
與誅除不聽命的總督同時,大流士采取一系列措施確立中央集權的專制統治。
居魯士和岡比斯只是在個別被征服地區置省,任命總督。大流士則以此制適用于全帝國。他分帝國為20省②,每省置總督一人,照例由波斯貴族和王室成員任之,其職司主要是處理行政,直接對王負責。總督之外置將軍一人,統領一省駐軍,也是直接對王負責。還有第三個高級官吏專司征收貢賦。貢賦根據各省資源規定,輸交國庫。每年貢賦總額14,560塔蘭特。除貴金屬外,各省還有各種土貢,如谷物、家畜等,以供宮廷的需要和各地駐軍及遠征軍的軍需。埃及每年要給駐孟斐斯的波斯軍隊供應谷物。巴比倫一省供應宮廷和帝國軍隊全年所需食糧三分之一,另外還要貢500名閹童。
總督、將軍、司稅收的大員分權,各自對王負責,以收互相牽掣之效。這還不夠。總督身旁有秘書一人,作為他和中央的聯絡員,同時也就監督著他的一切行動。此外,從中央派出的欽使,希臘人稱之為“王的耳朵”,經常巡行各地, 視察行政情況。這些辦法,在能夠嚴格執行的情況下,對地方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大流士深知法律對于鞏固帝國的作用。他的《貝希斯頓銘文》在敘述他所征服的各個國土時,首先說:“在這些國土上, 容易相處的人,我善待之;虛妄的人,我懲治之。賴阿胡拉馬資達的佑助,這些國土尊重我的法律;我所說的,他們遵辦。”從這可以看出,他是以高壓的手段和嚴酷的立法, 對待被征服國土的人民,藉以維持帝國的統治。他以制定法律知名當世,曾被柏拉圖稱道。他所制定的法典,直到公元前三世紀末塞琉古時期仍被引用為權威之作。他的法典雖已不傳,但根據他留下的《貝希斯頓銘文》和《納克什·伊·盧斯丹銘文》的措詞和用語看, 有許多地方跟《漢謨拉比法典》的前言和結語極其相似。可以肯定,他是以《漢謨拉比法典》為藍本的。
為了密切中央與地方的聯系,大流士繼承亞述帝國的驛遞制度,在帝國境內修筑若干驛路,形成驛路網。最重要的一條驛路是“御路”,自都城蘇薩至小亞都會薩迪斯,延伸到以弗所,全程2,000多公里,驛站110個,每站備有人和馬匹輪換。人馬行程一天,無間風雪、炎熱、黑夜。王家信使趕完全程只需一周時間,一般商隊要走3個月。這樣的驛路雖是本為行政需要而修筑,自然也有利于商業的發展。
為了探索富源和到埃及的海路,約在公元前516年, 大流士派希臘人斯基拉克斯(出生于小亞的卡利安達城)自喀布爾河與印度河會流處出發,由印度河順流而下,入印度洋,過波斯灣,環繞阿拉伯半島,抵今蘇伊士港。這一次航行歷時兩年半。斯基拉克斯歸后用希臘語撰寫了航行記。印度省就是在這一次航行之后不久才設置的。印度置省后,海上貿易開始發展,不久就有印度婦女在基什城開設旅棧。
另一件有關航運的事是開鑿運河。早在埃及中王國時期,尼羅河的支流佩盧西亞克有一條灌溉運河。公元前七世紀,法老尼科二世企圖延長運河通過苦湖到蘇伊士灣,以實現其從紅海到地中海環航非洲的計劃。公元前518年,大流士決定完成這項未完成的工程。尼科開鑿的部分已被沙湮沒,進行開鑿的工人得靠打井供應飲水。運河開成,長四日程,寬可容兩艘三層槳座的戰船并行。這條運河可以說是近代蘇伊士運河的前驅。
行政方面還有些對經濟生活大有影響的措施。
首先是改革稅制。在大流士以前,兩河流域計算土地大小,不論面積,而論產量。稅額若干,每年由稅吏預先估定。即使歉收,仍須如數繳納,十分苛刻。大流士開始實行測量土地,從而根據面積、種植谷物的種類以及平均產量,規定固定的稅額。這樣,對農民來說,雖然仍不免是沉重負擔,但較之以前毫無規定,任意強征,已是一種改進。
再則是統一度量衡和幣制。大流士制定的度量衡和貨幣有些實物遺留下來。蘇薩發現的遺物中有黑石灰石的尺,長18時,上面刻有大流士的王號。另外還有大小不等的青銅和石制的權。一個青銅制獅形的權,重460磅,銘文注明為7塔蘭特。波塞波利斯發現有金字塔形的權,重22磅,銘文注明為120卡爾沙。埃及南境埃列方丁納地方發現的紙草文書中,有一件記載當地猶太雇傭軍是“按照國王的石(權)”償還債務。計算谷物、豆類、椰棗等的量,以“丕”計算。大流士在位末年,據說,“國王的量”已經代替了私家的量。
大流士所鑄金幣叫作“大流克”,重8.4克,成色最好,含純金98%。銀幣叫作“舍克勒”,重5.6克。20舍克勒等于1個大流克。銀與金的比價約為1/3:1。金幣只王家有權鑄造。銀幣和銅此成色不一。國庫將納稅者所繳各種銀幣分類,有白銀或純銀、二等銀、三等銀等,按照標準打折扣。納稅者要補繳成色不足的差額。因為計算得十分精細,所以大流士被納稅者稱為“小商販”。但貨幣標準化對商業的發展確是有利的。
大流士在行政上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保證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鞏固了對征服所得領土的統治,促進了帝國的商業和貿易的發展。在這基礎上,他繼續向外擴張。
當埃及的勞動者開鑿上述那條運河時,大流士已派卡帕多基亞的總督橫渡黑海,偵察黑海北岸歐洲斯基泰人的情況,準備出征。出征斯基泰人的目的大概是為征服希臘作準備。因為從后方占領巴爾干,可以截斷希臘造船所需木材的來源,而黑海沿岸所產小麥又是希臘所需糧食的重要來源。公元前513年,大流士親自出征。薩摩斯島的希臘人曼德羅克列斯為他在博斯普魯斯海峽搭設浮橋。在拜占庭北面進入歐洲后,他征服了色雷斯。600艘戰艦在黑海中沿色雷斯的東岸向多瑙河口進發,與陸軍的行動相配合。通過在多瑙河上架設的浮橋,大流士的軍隊進入斯基泰境。由于斯基泰人境內有許多沼澤和河流,波斯的陸軍和海軍失掉了聯系,因而遭到巨大困難。斯基泰人遠去,實行清野。波斯軍隊得不到食糧,又時時被襲擊, 不得已只有撤退。這一次出征使帝國大受挫折,損失8萬之眾。但是色雷斯和馬其頓并入帝國版圖,色雷斯沿岸的一些希臘城邦的被征服,畢竟是部分地達到了這次出征的目的。對于大流士來說,進一步征服希臘已是遲早不可避免要采取的行動了。
出兵征服歐洲的希臘城邦,藉口是雅典和埃勒特利亞支持了伊奧尼亞的希臘人反對波斯的暴動。伊奧尼亞的希臘人曾隨大流士出征斯基泰。波斯人在那次出征中大遭挫折,這使得伊奧尼亞的希臘人感到,他們自己聯合起來,定可擺脫波斯的奴役。公元前499年,伊奧尼亞各地逐走波斯所任命的僭主,恢復伊奧尼亞聯盟。雅典和埃勒特利亞派水軍幫助聯盟攻下薩迪斯。但那勝利只是暫時的。聯盟各城最后都被波斯軍攻下。其中,米利都的抵抗最為激烈。據說,波斯人集中了600艘戰艦從海上包圍米利都。城破,居民除被殺害外,其余被擄至蘇薩,最后被安置在底格里斯河口居住。
公元前492年,大流士派他的女婿馬爾多尼以戰船600艘出征,中途在離開阿托斯山時遇風暴,損失戰船300艘,人眾兩萬。公元前490年,大流士又派米底人達提斯出征。他圍攻埃勒特利亞。埃勒特利亞的民主和保守兩派一致決定抵抗,最后仍被攻下。達提斯焚燒神廟,把所有居民擄往蘇薩附近為奴。被擄的希臘人在那里自成一個社會,他們的后裔在公元一世紀時還說希臘話,記得他們的故國。達提斯的野蠻暴行激起全體希臘人的憤怒。馬拉松平原一戰,雅典軍以少勝眾,大敗波斯軍。波斯軍乘船退走,有7艘被捕獲。大流士并沒有因此放棄征服希臘的意圖。
公元前486年10月,在埃及爆發了反對波斯人統治的起義。此后一個月,大流士還沒來得及把起義鎮壓下去便死了。
總的來看,在古代各帝國的統治者中,大流士稱得起是一個杰出的代表。在軍事方面,他是成功與失敗參半。他的成就主要是在政治方面。他有組織才能,精密地規劃了中央集權的機構。他有政治遠見,遵循居魯士對被征服國土的政策,尊重當地的宗教、法律和風俗,在一定程度上收到維系人心的作用。他有宏闊遠大的計劃,修筑驛路網,探索航路,開鑿運河,為控制整個國土和發展貿易創造了有利條件。阿黑門尼斯王朝的帝國是由于他的種種措施才得鞏固于一時的。
上一篇:大平正芳
下一篇:大鹽平八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