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列奧麥涅斯三世(Cleomenes Ⅲ,公元前260—219),古代斯巴達的國王(公元前236—222年在位),以其改革著稱。
在古典悲劇的故鄉——古代希臘,曾經出現過一些悲劇性的歷史人物。他們為了實現某種理想,下了極大的決心,作了難能的奮斗,而結果事與愿違,收獲竟然是失敗。他們的主觀努力,常常引起人們的感情激發;而他們奮斗的結果,卻往往引起人們的理性深思。克列奧麥涅斯三世,可以說是他們中的最后一個典型人物。
當克列奧麥涅斯繼位為王的時候,斯巴達城邦歷史本身已經顯出了一種悲劇性的特色。在公元前五世紀以前的兩三個世紀里,斯巴達人用了極大的力量征服了拉哥尼亞和美塞尼亞的廣大地區,把被征服者變為斯巴達國有的奴隸——黑勞士。為了維護對黑勞士的統治,斯巴達國家使每戶公民都領用一份土地,由黑勞士替他們耕種。國家不許公民從事任何生產勞動,也不許他們過豪華享樂的生活。公民的主要任務是,平時從事訓練,戰時從軍出征。斯巴達費盡全力練成一支以公民為主體的、勇敢善戰的軍隊。憑著這個力量,斯巴達在公元前五世紀初期的反波斯戰爭中成為希臘盟軍的領袖,在五世紀后期的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戰勝雅典而成為全希臘的霸主。可是,隨著勝利而來的是大量的金銀財富。這一股財富的洪流沖垮了斯巴達人原有的生活習氣,奢侈享樂、高利貸、土地兼并,接踵而來。失去份地因而不能從軍的人日益增多,斯巴達的軍事力量逐漸削弱。到公元前四世紀,它先被忒拜打敗,失去對美塞尼亞的統治。接著馬其頓興起,它勉強維持了自治的地位。到公元前三世紀初,剩下的斯巴達公民不過700家,而且其中只有100家是占有土地的。許多從前屬于公民階層的人家,現在既無土地,又無公民權,他們無心也無力為國從軍,卻時時伺機發動政變。
斯巴達城邦已經走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再也難以繼續維持了。在克列奧麥涅斯的少年時代,出身于另一王族①的國王阿基斯四世(公元前262—241)就進行了一次改革。阿基斯生長于巨富之家,18歲登了王位。他一心向往斯巴達往昔的“光榮”,決心改變社會風氣,恢復過去的公民人數。為此,他主張廢除債務,重分土地,使無地者重得土地并從而再得公民權,使社會財富的分配在公民中不至相差太遠。他說服自己的親屬獻出財產,爭取了很多人(特別是青年人)的支持。他的辦法基本是通過合法的立法途徑來進行的。可是,在剛剛廢除了債務而未來得及重分土地的時候,他被監察官們(他們當時比斯巴達國王的權力還大,甚至可以處死國王)派遣帶兵出境作戰。他一走,作為當時反對改革的富人代表的另一個國王——列奧尼達斯(克列奧麥涅斯的父親)乘機奪取了權力。他和監察官們勾結起來處死了阿基斯四世。改革全部被推翻。改革已被認為一種罪行,甚至談論這些都被認為危險的事。
列奧尼達斯在害死阿基斯以后,又奪取了他的妻子,迫使她嫁給年齡尚小的克列奧麥涅斯。可是克列奧麥涅斯同她感情很好,而且通過她了解了阿基斯的事跡,接受了阿基斯的影響。克列奧麥涅斯在24歲的時候繼承列奧尼達斯登上王位。
克列奧麥涅斯認為,在和平時期實行改革是有困難的,所以一即位就找機會對外作戰。當時,伯羅奔尼撒的多數城邦已組成一個阿哈伊亞同盟,斯巴達人、埃利斯人和阿爾卡迪亞人沒有參加。同盟的領袖阿拉托斯①想利用斯巴達老王剛死、新王年輕的機會,把這些未加入者也納入同盟領導之下。他先后出兵侵擾阿爾卡迪亞人和埃利斯人,這就給克列奧麥涅斯帶來了出征的機會。他在戰爭中表現出了智慧和勇氣,博得了聲望。
克列奧麥涅斯暗中組織力量,準備一舉清除監察官,實行改革。據說,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監察官對克列奧麥涅斯說,他睡覺時得了一個夢,看到5個監察官辦公地方的5把椅子,少了4把,只有一把還留在那里。克列奧麥涅斯聽了這話,很感緊張。他推測,這是監察官們對他起了疑心,故意來做試探。不管怎樣,他加緊了行動的步伐。
克列奧麥涅斯又一次組織了對阿哈伊亞同盟的“出征”。這一次,他把凡是有可能反對他的改革計劃的公民都帶了出去。他說要去攻打兩個城市,把軍糧運到一個地方,把軍營扎在另一個地方,然后就在兩個地方之間往返長途行軍。這樣,克列奧麥涅斯就把那些可疑的公民拖得精疲力盡。當他們要求就地停留休息的時候,克列奧麥涅斯表示同意,但決定帶著他的親信和雇傭兵先回斯巴達去。
在路上,克列奧麥涅斯布置好了行動的具體計劃。他們慢慢地行進,計劃好到用晚餐的時分到達斯巴達,因為這時5個監察官將在一起進晚餐,便于一網打盡。到了斯巴達的附近,克列奧麥涅斯先派了一個親信,裝作國王的使者,到監察官的餐廳報告軍中消息;接著又派幾個親信帶一小隊士兵跟在后面。當這個“使者”正在向監察官們作“報告”的時候,后面這一隊士兵就沖進餐廳,拔劍把5個監察官一齊刺倒在地(其中一個受傷未死,后來被寬饒了)。少數人跑來支援監察官,也都被殺死了。
第二天,克列奧麥涅斯公布了一份流放者的名單,把80個反對派人物驅逐出國境,同時廢除了監察官制,撤去了監察官們的座椅,只留一把供自己辦公時坐用。他獨攬了斯巴達國家的軍政大權。
克列奧麥涅斯隨后又召開公民大會。首先他為自己的行動作了解釋。他說,最初并沒有監察官,后來因為國王長期領導對美塞尼亞的戰爭,無暇管理司法事務,所以才委托一些人留下來替他為人民辦事。這些人就是監察官,原本是國王的助手。可是后來他們的權力逐漸擴大,可以傳召國王,放逐國王,甚至處死國王。監察官損害了斯巴達的古制,已經無法容忍。而且,斯巴達人中的貧富差別已很嚴重,國家已經到了危急的關頭,不采用暴力和恐怖的手段對付那些反對拯救斯巴達的人,就沒有可能實行改革。他說,要把土地變成國家的財產,要廢除債務,并對外邦人進行審查和評定,使他們中間最強壯的人成為斯巴達的公民。他說,這樣,斯巴達就不會由于缺乏男丁保衛而成為別國侵掠的對象。
說完,他率先把自己的財產投入公庫,接著他的支持者們也捐出了自己的財產。于是其他公民也照樣做了。在這樣情況下,重新分配了土地。他還從“邊民”①中選出一部分最優秀者,讓他們補充了公民的人數。這樣他就建成了一支4,000人的軍隊,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城邦的公民兵制度。
為了鞏固和加強這一支隊伍,他一方面加強了軍事訓練,另一方面又恢復古老的習慣和風紀,例如實行公餐,倡導儉樸,嚴肅紀律等等。
由恢復古代的制度而挽回斯巴達往日的“光榮”,這是克列奧麥涅斯的中心目的。他也很以此自負。可是,他實際不可能完全恢復古制。公民份地制度實際恢復到什么程度,現在沒有確切的材料;就以4,000份計,也沒有達到斯巴達盛世(公民份地9,000份)的半數。同時,他又不得不改變一部分古制。他破壞了兩家王族分享王權的傳統,實行個人獨裁;只是為了在形式上保持兩個國王的格局,才讓他的弟弟當了另一個國王。
有了一支以公民兵為核心的軍隊,克列奧麥涅斯又對阿哈伊亞同盟發動戰爭,并且打了一些大勝仗。他要求阿哈伊亞人承認他在希臘人中的領導地位。
阿哈伊亞同盟的領袖阿拉托斯覺得自己陷入兩難之中。他想同克列奧麥涅斯修好,卻怕斯巴達的改革在阿哈伊亞同盟各邦中流行起來,因為同盟諸邦中的很多貧苦自由民早已躍躍欲試,準備分地廢債。他想求援于馬其頓,可是阿哈伊亞同盟和他本人原來都是以反抗馬其頓與保持各邦獨立為奮斗目標的。最后,阿拉托斯終于覺得貧苦的同胞比馬其頓人更為可怕。他不惜認敵為友,向馬其頓國王請求援助。
面對著馬其頓人和阿哈伊亞人的聯合力量,克列奧麥涅斯在戰爭中逐漸陷于被動,兵力被壓縮在斯巴達國境以內。他意識到,繼續這樣下去,敗亡不久就要到來。于是,他下令,凡是能繳納一定數量的錢的黑勞士,都予以解放。據說,他因而得到了一筆500塔蘭特的款項,同時還武裝起2,000名被解放了的黑勞士,補充了軍隊。克列奧麥涅斯增加了一點力量,就又打出國境。他希望在戰爭中速勝,因為無論就人力或財力資源來說,他都是無法和馬其頓人相持的。公元前221年7月,兩軍在塞拉西亞發生了決戰,斯巴達軍寡不敵眾,最終失敗。
克列奧麥涅斯只身逃回斯巴達,然后又乘船逃往埃及。馬其頓軍隨后進入了斯巴達,廢除了克列奧麥涅斯的一切改革,恢復了斯巴達改革前的狀況,然后退去。
克列奧麥涅斯原想到埃及尋求埃及國王的支持,再回國恢復王位。可是后來埃及國王對他逐漸疏遠,懷疑以至把他軟禁起來。克列奧麥涅斯和他的十幾個同伴冒險發起暴動,得不到當地群眾的支持,最終自殺而死。
為了復興自己的國家,克列奧麥涅斯不惜冒險犯難,甚至不惜獻出自己的一切,一心實行改革,其精神是很感人的。 可是,他的目的是恢復公民兵和恢復斯巴達的霸權,這在當時的國內外條件下已經完全不再可能了。因此,他的事業只能作為悲劇結束。
上一篇:克列奧帕特拉七世
下一篇:克利斯提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