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黨戰役
其實,蔣介石早已經開始布置他的新一輪“剿匪”大業了,他的《剿匪手冊》在8月29日開印,在9月4日那天就已經秘密派飛機飛赴太原,給閻錫山送去了,10月8日已經是第二次傳送這個小冊子了。蔣介石一而再、再而三地給閻錫山送他的手冊,這一方面說明老蔣對這個小冊子的高度重視,一方面也說明了老蔣對“剿匪”大計的高度重視。
讓我們來看看《剿匪手冊》里都寫了一些什么。
《剿匪手冊》是蔣介石為了對付共產黨、對付紅軍,于1933年親自主持編寫的,這一次他又加了新的親筆按語,作為督戰密令:
此次剿匪為人民幸福之所系,務本以往抗戰之精神,遵照中正所訂《剿匪手冊》,督勵所屬,迅速完成任務。其功于國家者必得贗賞,其遲滯貽誤者當必執法以罪。希轉飭所屬剿匪部隊官兵一體悉遵為要。
與9月4日蔣介石派飛機給閻錫山送《剿匪手冊》只相隔一天,9月6日,毛澤東也在向外贈送,贈送他自己創作的《沁園春·雪》。他借贈送《沁園春·雪》的機會與孫俍工探討書法藝術,與柳亞子切磋詩藝,與于右任在那里瀟灑地唱和!毛澤東為什么能如此從容面對蔣介石的窮兵黷武呢?原來,毛澤東早已經料定了蔣介石的伎倆,在離開延安到重慶之前,毛澤東就已經制定了對待蔣介石的策略,那就是“以談對談,以打對打”,“用革命的兩手對待反革命的兩手”。
當國民黨軍蠢蠢欲動,準備搶占上黨的時候,毛澤東在重慶接到了劉伯承和鄧小平關于上黨作戰方案的電報,他非常干脆地回復:“打得越狠越好!”
毛澤東手里拿著擬好的電文,臉上流露出嚴肅的表情,他的眼睛因此而凝視著遠方,果斷地說:“蔣介石在談判桌上得不到的東西,在戰場上同樣得不到!”
上黨戰役于9月10日打響,于10月8日結束。晉冀魯豫軍區部隊以傷亡4000人的代價殲滅敵軍35000人,繳獲山炮24門,輕重機槍2000余挺,長短槍16000支。
上黨的砝碼被重重地壓在了重慶的談判桌上。毛澤東的腰桿硬了,蔣介石的舌頭軟了。面對輿論的譴責,他只好把全部責任都推到了閻錫山的頭上,他說:“這是閻錫山自己做主干的事,中央并不知道。”
毛澤東得到戰報之后異常興奮,他說:“太行山、太岳山、中條山的中間,有一個腳盆,就是上黨區。在那個腳盆里,有魚有肉,閻錫山派了十三個師去搶。我們的方針也是老早定了的,就是針鋒相對,寸土必爭。這一回,我們‘對’了‘,爭’了,而且‘對’得很好,‘爭’得很好。就是說,把他們的十三個師全部消滅。他們進攻的軍隊共計三萬八千人,我們出動三萬一千人。他們的三萬八千人被消滅了三萬五千,逃掉兩千,散掉一千。這樣的仗,還要打下去。”
毛澤東來重慶就是為了和談,根本就不想和蔣介石打仗,所以在重慶的時候,他很有一點閑情逸致,經常和朋友們吟詩作賦。現在毛澤東說“這樣的仗,還要打下去”的時候,蔣介石卻害怕了,他在10月6日,也就是閻錫山部下彭毓斌兩萬多援軍在上黨全軍覆沒的那一天,派人到紅巖村與周恩來聯絡,希望盡快在協定上簽字。
而那個時候毛澤東在干什么呢?我們知道,10月7日那一天,毛澤東的情緒極好,他給柳亞子寫了一封信,同時他用自己那類似懷素的狂草給柳亞子重寫了他的那首《沁園春·雪》。
10月10日,這是一個歷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時刻,毛澤東和蔣介石最終簽訂了《雙十協定》,毛澤東在戰場上得到的東西,在談判桌上同樣也得到了。而且毛澤東在談判桌以外,在戰場之外還獲得了很多意外的收獲。
毛澤東將他的《沁園春·雪》傳播出去,可謂“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毛澤東、共產黨在人們的心目中不再是“赤匪”、“草寇”,《沁園春·雪》征服了重慶無數文人、志士、百姓,也征服了無數國民黨的官員和士兵。
一時間,無數雪片在重慶的上空漫天起舞,仿佛“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重慶不再是一個霧都,而是一個雪都了。
這的確是毛澤東在重慶談判期間獲得的額外收獲,是毛澤東在另一個戰場——文化戰場上的一個巨大的勝利。
上一篇:《一個“詞學家”的詞》毛澤東詩詞故事
下一篇:《伯仁由我》毛澤東詩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