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趙超構
趙超構也是《新民報》里的一個了不起的頭面人物,他是《新民報》的主筆,也是毛澤東的朋友,他與毛澤東最早相識于延安。
晚年的趙超構
那是1944年5月間的事情。當時,美國副總統華萊士訪華,美國方面急于要掌握中共的一些情況,從而根據盟軍的力量來制定美國的對華政策。在美國大使館的再三要求下,華萊士說服了蔣介石,迫于國際和國內形勢的壓力,國民黨勉強同意了美國大使館要求派遣軍事觀察小組和記者團訪問延安的要求。這個新聞代表團由中外記者十多人組成,帶隊的是陳銘德的小舅子,鄧季惺的親弟弟,國民黨中宣部秘書鄧友德。而《新民報》方面派出的記者是《新民報》主筆趙超構。
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早上,記者團的每一位都意外地收到了一張淺紅色的、樸素大方的請柬,毛澤東邀請所有記者于當天下午到大禮堂聚會。大家在下午4點左右的時候就來到了聚會的場所,大約過了幾分鐘的光景,毛澤東和周恩來一前一后來到了大家的面前。周恩來將大家一一介紹給毛澤東,毛澤東和大家親切地握手、交談。
趙超構這樣描寫當時的毛澤東:
身材頎長,并不奇偉。一套毛呢制服,顯見已是陳舊的了。領扣是照例沒有扣的,一如他的照相畫像那樣露著襯衣,眼睛盯著介紹人,好像在極力聽取對方的姓名。
談話時,依然是滿口的湖南口音,不知道是否因為工作緊張的緣故,顯露疲乏的樣子,在談話中簡直未見笑顏。然而,態度儒雅,音節清楚,詞令的安排恰當而有條理。我們依次聽下去,從頭至尾是理論的說明,卻不是煽動性的演說。
這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領袖毛澤東先生。
接著,趙超構對毛澤東又進行了近距離的觀察,對毛澤東的肖像進行了細致的刻畫:
……濃厚的頭發,微胖的臉龐,并不是行動家的模樣,然而廣闊的額部和那個隆起而端正的鼻梁,卻露出了貴族的氣概,一雙眼睛老是向前凝視,顯得這個人的思慮是很深的。
吃過晚飯之后,毛澤東又請大家在大禮堂看了四出京劇。趙超構恰好坐在毛澤東的右側,毛澤東和趙超構很自然地進行了朋友式的交談。當時張恨水的小說非常流行也非常有名,毛澤東也讀過張恨水的一些作品,于是兩個人的話題首先就從張恨水聊起。
趙超構問:“張恨水寫的《水滸新傳》您看了嗎?”
毛澤東說:“這本《水滸新傳》寫得很好,等于在鼓舞大家抗日?!?/p>
后來趙超構還專門采訪了毛澤東。趙超構在延安一共待了四十三天,返回重慶的第五天,他撰寫的長篇通訊《延安一月》就在重慶的《新民報》上開始連載。由于蔣介石多年對新聞、文化的封鎖,延安這個西部的邊塞小城的確是令人感到陌生的、神秘的。趙超構憑著記者敏銳的眼光、憑著記者公正的筆觸,全方位地描繪了延安的一切,有毛澤東的訪問記、朱德將軍的招待會、民眾大會、邊區貨幣、標準化生活、干部政策、文藝座談會、秧歌大會、作家生活、魯迅藝術學院等;而文章對邊區的文化藝術工作傾注了更多的筆墨,描寫了延安的劇院、邊區文協、端午節訪問丁玲、延安文藝群像、文藝政策等;此外,還詳細介紹了延安大學、邊區教育、《解放日報》、醫藥衛生、陜北的巫神、土地政策、勞動英雄、二流子、邊區財政、民主方式的黨治、領導作風……
雖然經過了七八年的抗戰,蔣介石對共產黨的看法、對待共產黨的政策沒有絲毫的改變,但是陳銘德和鄧季惺對共產黨的看法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否則,在國民黨占絕對統治地位的重慶,陳銘德敢在《新民報》上發表《延安一月》這樣的文章,是絕對不可能的。這是陳銘德的膽量和魄力。后來,毛澤東曾經和夏衍說:“我看過《延安一月》,能在重慶這個地方發表這樣的文章,作者的膽識是可貴的?!?/p>
一年之后,也就是1945年8月底的一天,毛澤東在緊張的工作之余,邀請趙超構到八路軍辦事處聚談。上午9點,趙超構如約而至,趙超構一見面就關切地對毛澤東說:“你這次來重慶,許多人都替你的安全擔心?!泵珴蓶|輕松地說:“蔣介石這個人,大家都是清楚的,但是這一次來重慶,也是經過研究分析的,有準備的?!?/p>
接著毛澤東和趙超構談起了當前的形勢,毛澤東說:“如果沒有美國人幫蔣介石運兵運槍炮,大片的‘淪陷區’是會由人民收復的,因為‘八路軍就在城門口’?!?/p>
趙超構領會地點點頭。
毛澤東突然想起了趙超構的《延安一月》,微笑著說:“看到你寫的《延安一月》了,我看你是個自由主義者?!?/p>
趙超構笑了,毛澤東也笑了。
上一篇:《柳亞子溘然長逝》毛澤東詩詞故事
下一篇:《首發之功》毛澤東詩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