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金勇 【本書體例】
【原文】:
斷竹,續竹,飛土,逐宍(2)。
【鑒賞】:
此歌謠錄自逯欽立輯《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這是一首記載遠古時代人類狩獵生活的原始詩歌,最早見于東漢趙曄的《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它產生的時代,以前有人說是黃帝時候的歌謠,如劉勰就說:“二言肇于黃世,竹彈之謠是也?!边@種說法是否可靠,可以存疑。但無論是詩的語言還是從它反映的勞動生產內容來看,“無疑的這是一首比較原始的歌謠?!庇螄鳌吨袊膶W史》)《吳越春秋》記載說:“古者,人民樸質,饑食鳥獸,渴飲霧露;死則裹以白茅,投于中野。孝子不忍見父母為禽獸所食,故作彈以守之,絕鳥獸之害?!边@一記載顯然已經摻雜了漢代儒家的倫理道德意識。在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人類常常是以生命為代價爭取生存,這是當時人們的主要或唯一的目的,而“狩獵是他們的一個重要生活來源。”(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一冊)原始詩歌的內容因而也就必然被局限于人們爭取生存的直接生活范圍內,比如漁獵的過程及其對象等等。據考古證明,遠在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之間的“中石器時代”,人類就已發明了弓箭。恩格斯說:“由于有了弓箭,獵物便成了日常的食物,而打獵也成了普通的勞動部門之一?!?《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無論在河姆渡文化遺址還是仰韶文化遺址中,都發現了不少石球、陶彈丸,……大量彈丸的發現意味著彈弓十分流行?!?《中國原始社會史》文物出版社)這首《彈歌》記錄的就是原始人從制作“彈”到最后追逐、獵取禽獸這一全部的狩獵過程,反映了原始氏族社會的集體狩獵生活。詩的前兩句概括了制造捕獵工具的過程,“斷竹”,就是截斷竹子,準備制作彈弓;“續竹”,用弦連接竹子的兩頭制成彈弓。“彈”的制作完成,只是狩獵的第一步,接下來就該是正式狩獵了。后兩句就是寫獲取獵物的情景;“飛”,射出、發出;“土”,這里說的是用泥土揉成的彈丸。“飛土”,即用彈弓發射出射殺禽獸的彈丸,寫出了獵手動作的敏捷?!爸饘`”,就是追逐和最后獵獲了禽獸。詩歌用寥寥八字,再現了原始人類伐竹、制弓、發丸、逐獸的射獵生活,表現出原始人獲取獵物后的喜悅心情,以及對獵獲更多獵物的美好愿望,洋溢著對勞動工具的贊美之情。在“饑食鳥獸,渴飲霧露”,生產力水平極為低下的原始社會,原始人類就是這樣用非常原始的武器,同大自然進行著頑強的抗爭,使人類得以生存,并發展延續至今。
這首詩歌具有極為原始的藝術特征,它的語言十分質樸,沒有作任何描寫。正如劉勰評論的:“黃歌《斷竹》,質之至也。”(《文心雕龍·通變》)由于原始人類的語言音節短,間歇多,勞動節奏也是一反一復,為了適應這種動作,其歌詞也就多用兩字一拍,“這兩字一拍的語言確是既簡單而又質樸,充分顯示出其原始性?!?《人民日報》海外版1990年8月9日第三版)但這首詩歌在結構上與《候人歌》等原始詩歌比起來,雖仍是兩字一句,它又有所不同,它未用“猗”、“兮”等表嘆聲或呼聲的詞語,而是直接用簡短的四句八字記錄下一種完整的勞動過程,在反映生活的內容上要豐富得多??梢哉f,這是一首語辭古樸、簡潔而完整的敘事詩,是一首發展中的原始詩歌。
上一篇:《式微》原文與鑒賞
下一篇:《彈鐵歌》原文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