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青山 【本書體例】
【原文】:
賓之初筵(1),左右秩秩(2)。籩豆有楚(3),殽核維旅(4)。酒既和旨(5),飲酒孔偕(6)。鐘鼓既設,舉逸逸(7)。大侯既抗(8),弓矢斯張。射夫既同(9),獻爾發功(10)。發彼有的,以祈爾爵。
龠舞笙鼓(11),樂既和奏。烝衎烈祖(12),以洽百禮(13)。百禮既至(14),有壬有林(15)。錫爾純嘏(16),子孫其湛(17)。其湛曰樂,各奏爾能(18)。賓載手仇(19),室人入又(20)。酌彼康爵(21),以奏爾時(22)。
賓之初筵,溫溫其恭。其未醉止,威儀反反(23)。曰既醉止,威儀幡幡(24)。舍其坐遷,屢舞僊僊(25)。其未醉止,咸儀抑抑(26)。曰既醉止,威儀怭怭(27)。是曰既醉,不知其秩。
賓既醉止,載號載呶(28)。亂我籩豆,屢舞僛僛(29)。是曰既醉,不知其郵(30)。側弁之俄(31),屢舞傞傞(32)。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謂伐德(33)。飲酒孔嘉(34),維其令儀(35)。
凡此飲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監(36),或佐之史(37)。彼醉不臧(38),不醉反恥(39)。式勿從謂,無俾大怠(40)。匪言勿言(41),匪由勿語(42)。由醉之言(43),俾出童羖(44)。三爵不識(45),矧敢多又(46)。
【鑒賞】:
《詩序》說:“《賓人初筵》,衛武公刺時也。幽王荒廢,媟近小人,飲酒無度,天下化之,上下沈湎淫液。武公既入而作是詩也。”這是關于詩的作者和旨意的說明。漢時《韓》詩、《齊詩》、《毛詩》也都認為該詩是衛武公作、惟齊、韓以為是武公飲酒“悔過”,毛則以為是刺時。且不去較論各家評說,僅就詩的本身來看,實實在在諷刺了貴族階級的飲酒無度,失儀敗德的各種丑態。古之統治階級每每燕飲群臣嘉賓,有的雖也能做到“既醉以酒,既飽以德”,但“側弁醉酗,顛損厥德”者也不在少數。《賓之初筵》寫一群奴隸主在醉酒之后,三爵不識,好樂而荒,失去自控的情景就是絕好的說明。
全詩五章,按宴會進行的過程來寫。第一章先寫飲酒時所舉行的射禮。前八句言飲,后六句言射,射后又飲,你看:在筵席開始之初,來賓濟濟,彼此招呼揖讓,坐次有序,禮儀適度,個個表現得彬彬端莊。席面也準備得非常豐盛而闊氣,“籩豆有楚,殽核維旅。”當酒宴既舉,賓客們喝著芳香甘甜的美酒,聽著鐘鼓優雅動聽的鳴奏,氣氛是熱烈的,也是和諧有序的。在觥籌交錯之后,便開始了射禮,立箭靶,備弓箭,射手們齊集一起,各自努力表現他們發射的本事,以已之“發功”取勝來贏得對方多喝酒。第二章再寫飲酒時所舉行的祭禮。“龠舞笙鼓,樂既和奏”,說明氣氛已進入熱烈的程度,人們吹笙擊鼓,執管而舞,盡情歡樂;接著進獻列祖列宗,繁文縟采,百禮具陳,規模盛大隆重,頌祝祖宗賜福子孫。在此極度歡樂的情況下,來賓們再“各奏爾能”,又開始了射禮。這時,連主人也不由自主地加入了比射的行列,大家為取勝者斟滿一大杯一大杯酒。以上兩章,寫筵席,寫飲酒,也寫了射禮和祭禮,人們愈來愈情濃酒酣,為以下寫他們酒醉失儀、敗德,作了鋪墊。
第三章開始轉入正題,從未醉之威儀和既醉之失儀對照來寫,對酗酒的貴族進行諷刺。他們在未醉之時,“溫溫其恭,威儀反反”,個個溫文爾雅,儀態莊重,顯得很有教養。及至酒酣耳熱,“舍其坐遷,屢舞僊僊”,離開座位,胡走亂動,舉止失措,狂態百出,以致被稱作是“是日既醉,不知其秩。”
第四章,緊接上一章進一步寫其既醉的丑態:“載號載嘆,亂我籩豆,屢舞僊僊”,由先時行態的不雅,發展為紛擾呼叫,喧囂鼎沸,以致東歪西扭,前搖后晃,撞翻杯盤,亂跳亂舞地連帽子都歪在了一邊。對此,詩人禁不住直面評論說:已經醉了就該及時退出筵席,則賓主都會“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謂伐德”。飲酒的人應該有良好的道德修養。
第五章是全詩的結尾,寫為了避免沉湎酒燕,就必須“既立之監,或佐之史”,進行監督。接著,詩人又告誡后人不要以不醉為恥,不要殷勤勸酒,不要說不該說的話。因為醉酒的人已經昏頭昏腦,神智不清,怎能再勸其喝下去;從藝術上看,全詩生動描寫了上層貴族醉后的丑態,但基本上取“怨而不怒”的態度,其中一些漫畫化的諷刺描寫是十分出色的。
上一篇:《宛丘》原文與鑒賞
下一篇:《將仲子》原文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