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荊三隆 【本書體例】
【原文】:
有卷者阿(1),飄風自南。豈弟君子(2),來游來歌,以矢其音。
伴奐爾游矣(3),優(yōu)游爾休矣。豈弟君子,俾爾彌爾性(4),似先公酋矣(5)。
爾土宇皈章(6),亦孔之厚矣。豈弟君子,俾爾彌爾性,百神爾主矣。
爾受命長矣,茀祿爾康矣(7)。豈弟君子,俾爾彌爾性,純嘏爾常矣(8)。
有馮有翼,有孝有德,以引以翼。豈弟君子,四方為則。
顒顒卬卬(9),如圭如璋,令聞令望。豈弟君子,四方為綱。
鳳凰于飛,翽翽其羽(10),亦集爰止,藹藹王多吉士,維君子使,媚于天子。
鳳凰于飛,翽翽其羽。亦傅于天。藹藹王多吉人,維君子命,媚于庶人。
鳳凰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菶菶萋萋(11),雝雝喈喈(12)。
君子之車,既庶且多。君子之馬,既閑且馳。矢詩不多,維以遂歌。
【鑒賞】:
這是一首歌頌周王的詩。這首詩篇幅較長,共分十章,在內(nèi)容上也具有一定的容量,并在形式上表現(xiàn)為一石兩投、花開兩朵的特點。也有人因此而懷疑此為兩首詩,前六章為一篇,后四章為一篇,這種觀點可備一說。從內(nèi)容上來看,仍看作是一首詩較為妥當。詩的前半部分共為六章,先從周王出游的時間和地點寫起,山陵高低起伏,綿延不絕,迅疾的南風撲面而來,涼爽宜人,在游覽的歡悅氣氛中贊揚周王的德政,并為他祝福,此仍不出大雅詩中祭祀先祖、歌功頌德的范圍。但在表現(xiàn)手法上卻很有特色,是以“暢游”于丘陵來貫穿全詩的。“優(yōu)游”于山地之間,使你心情舒暢,生命充滿活力而長久,那遼闊的疆域都是你治下的地方,并提出了“百神爾主矣”的認識。這里指的不僅僅是周王主祭百神這極其重要的大典,還應(yīng)當含有主宰天地山川任何之地所有的神的意味,這樣就表現(xiàn)了人治的思想,這是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的認識。受命于天的周王,是“純嘏”,即大福之人,作者進而又從面貌和人品著筆,周王的儀態(tài)“卬卬”,品德像美玉一樣潔白無瑕,他的威儀和盛德皆可成為四方的準則,從而使人民敬仰,諸侯順服。如果本篇到此為止亦可以獨立成篇,但作者猶感不足,接著筆鋒一轉(zhuǎn),頌美周王賢臣之盛,從而引出下面四章來。
本篇的后四章,在形式上別具一格,前兩章起句都以“鳳凰于飛”起興,緊接著又以“鳳凰鳴矣”承接,最后又落到隨從周王的賢臣、車馬眾多上來,并且祝愿頌揚周王的詩篇被譜成樂章,長歌不衰。在表現(xiàn)手法上頗有特色,將周王比作高棲在梧桐樹上的鳳凰,從而具有了傳說中百鳥朝鳳的意蘊。而“鳳凰鳴矣”一章,借鳳凰的高鳴,召至群鳥的齊鳴,鳳凰的起舞引而百鳥的奮飛,表現(xiàn)出周王朝得道于天,被眾多人材“藹藹”而擁戴的興盛氣象。《說文》中說:“鳳飛,群鳥從以萬數(shù)”,詩中以此來比喻周王朝的興旺,可謂極盡運思之筆。
就全篇來看,先以游于丘陵來起興,敘說周王得命于天的大福,又用鳳凰作比來表現(xiàn)周王出游,賢臣相隨的隆盛之況,詩的前后兩部分雖然各有側(cè)重,手法也各有特色,但都圍繞周王而形成,結(jié)尾的“矢詩不多”又照應(yīng)了首章的“以矢其音”,章法也極為嚴謹。雖是一首祝福和頌德之詩,然而寓意深長,并具有希望周王朝永遠興旺發(fā)達,周王本人要知人善任,永葆其美好品性的豐富內(nèi)涵。
上一篇:《卷耳》原文與鑒賞
下一篇:《卿云歌》原文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