檜風
檜風
檜(kuài),西周初分封的諸侯國,妘(yún)姓,故都約在今河南密縣與新鄭之間,疆域大致包括今河南密縣、新鄭、滎陽的一些地方。“檜風”就是采自這個區域的民歌。春秋初年,檜國為鄭武公所滅。“檜風”產生的時代,一說在檜滅之前,即春秋初以前;一說檜詩實際是鄭詩,即檜滅之后,二說都系猜測,姑并存待考。
當時,鄭人東遷,憑借虢、鄶奉獻的五城立足,同時也帶來了京畿的時尚和奢華,這從《詩經·鄭風》不難看出。一方面,風光旖旎、山水秀麗、經濟富庶的溱、洧之地奢華之風大張;另一方面是鄶國王室主昏臣怠,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檜風”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檜風”共4篇,計為:素冠、隰有萇楚、羔裘、匪風。
羔裘
【原文】
羔裘逍遙,狐裘以朝(1)。豈不爾思?勞心忉忉(2)。
羔裘翱翔,狐裘在堂。豈不爾思?我心憂傷。
羔裘如膏(3),日出有曜(4)。豈不爾思?中心是悼(5)。
【注釋】
(1)朝:上朝。
(2)忉(dāo)忉:憂愁的樣子。
(3)膏:脂膏。
(4)曜(yào):金光閃耀的樣子。
(5)悼:悲傷,憂慮。
【譯文】
穿著羔裘去逍遙,穿著狐袍去坐朝。怎不叫人為你慮,憂心整日把心操。
穿著羔裘去游逛,穿著狐袍上朝堂。怎不叫人為你慮,想起國家時憂傷。
羊皮襖色如脂膏,太陽一照金光耀。怎不叫人為你慮,心事沉沉真煎熬。
【解析】
這首詩為檜國大臣因檜君治國不以其道被迫離去后所作。詩中表達了大臣對檜君治國不思進取而只知逍遙的不滿,也體現了他對國家命運的深深憂慮。
全詩三章,反復描述統治者衣著華麗,天天貪圖享樂,卻不顧朝政。而當時檜國“國小而迫”,周邊大國正虎視眈眈,而君王對此卻不自知,詩人想到國家的命運掌握在這種人手中,不禁發出深深的感嘆,為之憂慮重重。
素冠
【原文】
庶(1)見素冠兮,棘(2)人欒欒(3)兮。勞心慱慱(4)兮。
庶見素衣兮,我心傷悲兮。聊與子同歸兮。
庶見素韠(5)兮,我心蘊結兮。聊與子如一兮。
【注釋】
(1)庶:有幸。
(2)棘:瘦。
(3)欒(luán)欒:瘦弱的樣子。
(4)慱(tuán)慱:憂愁勞苦的樣子。
(5)韠(bì):即蔽膝,古代官服裝飾,革制,縫在腹下膝上。
【譯文】
幸而見人戴白帽,身體瘦弱面容憔。心中憂愁又哀傷。
幸而見人穿白衣,我的心中多傷悲,甘愿與你共患難。
幸而見人穿白褲,心中有郁結難解,甘愿與你結同心。
【解析】
關于此詩的主旨,古代學者多認為這首詩寫晚周禮崩樂壞,為人子者多不能守三年之喪,而詩中服“素衣”者能盡孝道、遵喪禮。而今學者卻認為這是一首痛惜賢臣遭受迫害、斥逐的詩。因為在先秦時代,素衣素冠本是常服,非專指孝服,因此詩中描寫的人物很有可能是位受到政治迫害的良臣。全詩三章,通過對良臣悲慘形象的描寫和自己同情之心的抒發,明確表示自己與之同歸的態度,毫無避忌之心,實在難能可貴。
隰有萇楚
【原文】
隰有萇(1)楚,猗儺(2)其枝,夭(3)之沃沃,樂子之無知。
隰有萇楚,猗儺其華(4),夭之沃沃。樂子之無家。
隰有萇楚,猗儺其實,夭之沃沃。樂子之無室。
【注釋】
(1)萇(chánɡ)楚:植物名,今稱羊桃。
(2)猗儺(ē nuó):柔軟的樣子。
(3)夭:肥嫩的樣子。
(4)華:花。
【譯文】
低洼地里長羊桃,枝條柔美隨風搖。鮮嫩光潤惹人愛,羨慕你無覺無知。
低洼地里長羊桃,花兒鮮艷好嬌美。鮮嫩光潤惹人愛,羨慕你無累無家。
低洼地里長羊桃,果實累累真漂亮。鮮嫩光潤惹人愛,羨慕你無室無家。
【解析】
這首詩的主旨歷來說法不一。單從全詩的內容來看,無非是羨慕羊桃生機盎然,無思慮、無家室之累,意明語晰,無可爭議。但對于詩人為何會有這種想法,則見仁見智:或說是賦稅苛重,或說是社會亂離,或說是遭遇悲慘,或說嗟老傷生……誰也無法證實。
全詩三章,每章二、四句各換一字,重復訴述著一個意思,這是其感嘆之深的反映。也許是因為當時的社會狀況使得民不聊生,生活凄慘,所以當詩人看到羊桃藤柔美多姿,葉色光潤,開花結果,生機蓬勃的時候,不免心生羨慕,產生“人不如草木”的感慨。
匪風
【原文】
匪(1)風發(2)兮,匪車偈(3)兮。顧瞻周道,中心怛(4)兮。
匪風飄兮,匪車嘌(5)兮。顧瞻周道,中心吊(6)兮。
誰能亨魚?溉(7)之釜鬵(8)。誰將西歸?懷(9)之好音。
【注釋】
(1)匪:通“彼”。
(2)發:猶“發發”,風吹聲。
(3)偈(jié):疾馳。
(4)怛(dá):憂傷。
(5)嘌(piāo):輕快的樣子。
(6)吊:悲傷。
(7)溉:洗滌。
(8)鬵(xín):大鍋。
(9)懷:送。
【譯文】
大風刮得呼呼響,大車急馳塵飛揚。一條大道環顧望,令我心中真悲傷。
大風刮起直打旋,大車飛馳如閃電。一條大道環顧望,令我心中真凄慘。
哪位將要煮魚嘗?大鍋小鍋洗干凈。哪位將要回西方?請捎好信到家鄉。
【解析】
這是一首思鄉之作。詩人遠走他鄉,在路上看到奔馳的馬車因而勾起了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他期望能夠遇到一個向西去的路人,能夠把自己的口信帶給家人。全詩共三章,首二章描寫游子看到路上飛馳的馬車,聽著馬車疾馳呼嘯而起的風,不禁心生思鄉之情。末章詩人以愿為善烹魚者洗鍋起興,表明自己將厚謝為自己捎帶口信的西行路人。真摯的言語間體現了詩人思念親人的濃厚情感,讓人為之動容。
上一篇:詩經《曹風》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詩經《清廟之什》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