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聯之起承轉合
起承轉合似平常,很少人曾細考量。
只道卷舒惟首尾,罔知關節在中央。
頷聯若只窮酸相,頸句空余鑿壁光。
到此詞繁詩已促,陡然收訖?;奶?。
起承轉合,近體詩家口中爛熟之語。
略知格律近體,即知起承轉合,然畢生工近體格律,亦未必能精于起承轉合。此道之易知難精,堪稱格律之門戶,近體之瓶頸也。
人所謂起承轉合,多在首尾二聯翻滾。首尾二聯,廿八字四句。通常言之,首聯上句起,首聯下句承;尾聯上句轉,尾聯下句合。此詩家起承轉合之大要,一時起承轉合之通識也。徐生詩詞講義,即倡此論。
所謂通識云者,多不偏訛,然亦多不及義,往往泛泛,云腳無痕。
蓋詩家循此義賦詩,則疏于頷頸法度,繚亂支離,無復形制矣。何以故?
曰:此徒知其表,無知其里,造次其詞,空疏其境使然。若達于格式之起承轉合,昧于語境之起承轉合,專工措辭葉韻之架構,偏廢表情達意之精工,則形神渙散,無復生氣也。
詩本一氣,首頷頸尾,一氣貫通,若起承轉合囿于首尾,則頷頸之際,神氣何存?此又詩家隨性不察之弊也。
以詩境約之,起承轉合,實四聯之經絡也。四聯渾然一體,此起承轉合之深諦也。
首聯領起端緒,頷聯承接風骨,頸聯轉為深致,尾聯合于身世,此少陵《登高》之法度也。
首聯領起情志,頷聯承接氣象,頸聯轉為世事,尾聯合于襟抱,此少陵《登樓》之法度也。
首聯領起思緒,頷聯承接肺腑,頸聯轉為期許,尾聯合于永味,此玉溪《錦瑟》之法度也。
首聯領起風致,頷聯承接景致,頸聯轉為逸興,尾聯合于情韻,此樂天《錢塘湖春行》之法度也。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若不能將華章錦句逐次賞析,只抱定一隅,期一通識桎梏詩情,又豈能得起承轉合之深諦,會四聯渾然之規制耶?
上一篇:善護本心
下一篇:多師不宜初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