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州:詩酒趁年華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望江南·超然臺作》
愛極了蘇子的這首《望江南》,只為其中的一句“詩酒趁年華”。表達過相同意思的還有一個人,他就是北宋詞人晏殊。他說:“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我以為,晏殊這句詞的格局不如蘇子的“詩酒趁年華”。
晏殊是位太平宰相,一生安享榮華,他沒有經(jīng)歷過仕途的大風大浪,因而他在詞中勸人“酒筵歌席莫辭頻”,以安享盛世太平。而蘇子的境遇與他不同,雖然同為神童級的人物,蘇子卻因其率真、不合時宜,屢遭政治打擊。因而,在感慨生命不再現(xiàn)、時光不重來時,晏殊選擇的是享受生命——“酒筵歌席莫辭頻”,而蘇子選擇的是讓生命有意義——“詩酒趁年華”。
蘇子二十歲參加科考,因一篇科考奇文深得當時的主考官歐陽修賞識。歐陽修是當時的文壇領袖,讀罷蘇子的文章后,曾對人感慨:幾十年后你們都只知道蘇軾,而不記得我了。就連宋仁宗也高興地對他的皇后說,我為子孫又覓得兩位太平宰相(指的是蘇軾和蘇轍)。革新派領袖王安石,也曾感慨:不知道再過幾百年才能出現(xiàn)像蘇軾這樣的天才。
然而,就這樣的一位天才,卻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而屢遭貶謫。當他從杭州被貶謫到密州時,敬愛的父親和親愛的妻子王弗都已離開人世,那首著名的天下第一悼亡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就是在密州任上寫的。自己仕途不順,一腔抱負難以實現(xiàn),而生命中至愛的親人已到另一個世界,即便是“不思量”,也“自難忘”,現(xiàn)實中唯一的親人只有弟弟子由了。在一個萬家團圓的中秋夜,蘇子萬般思念弟弟子由,他對月抒懷,寫下了千古絕唱《水調(diào)歌頭·中秋》。他想“乘風歸去”,離開這紛紛擾擾的世界,但是這世間還有許多的留戀,讓他回歸了現(xiàn)實,他有自己的親人,還有自己未立的功名。
帶著這樣的苦悶和愁緒,在熙寧九年(1076年)暮春,蘇軾登上了“超然臺”。他眺望春色煙雨,不禁觸動鄉(xiāng)思,寫下了這首《望江南》。
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秋,蘇軾由杭州移守密州。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舊臺,并由弟弟蘇轍題名為“超然”,取《老子》“雖有榮觀,燕處超然”之義。這便是“超然臺”的來歷。
蘇軾的這首《望江南》,將豪邁之情溶于婉約之中,通過春日麗景和他神情的復雜變化,表達其豁達超脫的襟懷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人生態(tài)度。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這句點明了是暮春時節(jié),因為春天還沒有結(jié)束,所以風還是那樣溫柔,碧綠的楊柳很享受這樣溫情的吹拂,在微風中裊娜起舞。
春天的柳是醉人的,然而,登上超然臺后,所見之景更是讓人沉醉。“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登上超然臺遠遠眺望,只見城外護城河里只半滿的春水,在陽光下泛著粼粼的波光,在春風中微微地閃動。城內(nèi)則處處都是繽紛競放的春花。春雨迷蒙,遠處的人家,家家瓦檐都籠罩在朦朧的煙雨中。“煙雨暗千家”隱含了詞人淡淡的憂郁之情,蒙蒙煙雨又觸動了他的思鄉(xiāng)之念。
寒食節(jié)在清明節(jié)前一二日,這兩天禁煙火,只吃冷食。因為寒食節(jié)后就是清明節(jié),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任由誰都會思念起自己的故鄉(xiāng),因而蘇軾在這一年一度的“寒食節(jié)”后,“酒醒卻咨嗟”。
他的內(nèi)心是滿懷愁緒的,這種愁緒除了是仕途的不得意,還有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人在艱難不得意時,最渴望的就是親情的撫慰,因為親人的愛就是最溫暖的港灣。無論多疲憊的心,只要有親人、愛人的關懷和撫慰,一定能修整好自己,重新?lián)P帆起航。而此時的蘇軾,離家萬里,父親和原配妻子王弗皆已到另一個世界了,他們隔著的不僅僅是千山萬水,還隔著一抔冰冷的黃土。他想對他們傾訴自己這些年的盛衰榮辱、得意失落,但是家在萬里之外,自己有家卻不能回。“酒醒卻咨嗟”的嘆息,正表現(xiàn)了蘇軾的思想,處于極度的矛盾之中,思歸卻又不能滿足。
此時的故鄉(xiāng)和逝去的親人,是蘇軾心中最柔軟的地方,不能觸碰,一碰便會有淚涌出,因此他只好“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以此來自我安慰和解脫。內(nèi)心的這種復雜情感,不便言說,也無法排遣,他只能到超然臺上登高望遠,希望春風能將這份綿長的思念,吹到自己的故鄉(xiāng)眉山。那故鄉(xiāng)逝去的親人會明白自己的心意,縱然是“相顧無言”,也會因彼此的心意相通而“惟有淚千行”。“休對故人思故國”寄寓了詞人對故國、故人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
逝去的人終究已逝去了,活著的人還要好好活著。縱然是宦海沉浮,人生失意,但是日子還是要過下去的?????????????????????????????。內(nèi)心的這種糾結(jié)和失落,暫且放下不說了吧,還是點燃寒食后的新火,煮一壺今年新上市的新茶,細細品茗吧,茶中自有另一番人生。“且將新火試新茶”是寫詞人為擺脫思鄉(xiāng)之苦,借煮茶來排遣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既隱含著他難以解脫的苦悶,又表達了為解脫內(nèi)心苦悶的自我心理調(diào)節(jié)。
人生得失相伴,有得必有失,有失也必有得,重要的是看你用什么樣的心態(tài)面對。不拘泥于過往,不拘泥于得失,這就是蘇子的可愛之處。他沒有像晏殊那樣醉心于歌舞宴會享受生活,而是在失意的人生中成就另一番自己——“詩酒趁年華”!
蘇子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盡管他一生顛沛流離,但他每到一處都致力于解決當?shù)匕傩盏拿裆鷨栴},也從沒放下手中的三寸狼毫。在他人生最凄苦的日子里,他依然克服困難著書立說。在黃州雪堂,他注解了《論語》和《周易》,在惠州和儋州時,又對其進行了修訂。在蘇軾的一生中,有許多不朽的篇章,都是他處于人生低谷時創(chuàng)作的。如果蘇軾不是經(jīng)歷了一場莫須有的“烏臺詩案”,他又怎能創(chuàng)作出驚天動地的傳世佳作《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的是那些所謂的王者、得意之人。真正不朽的千古風流人物,是那些為國立功、為民立德、為后世立言的人。蘇子便是這樣的人!
“詩酒趁年華”!無論人生是什么樣的境遇,都不要辜負這僅有的一次生命。只要你用心了,你所有的付出,時光都不會辜負!
上一篇:品讀蘇東坡之汝州:人間有味是清歡
下一篇:品讀蘇東坡之王閏之:只與離人照斷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