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簌簌衣巾落棗花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爪?????????????????????????????。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浣溪沙》
這首色調明快的清麗小令,是蘇軾四十三歲在徐州任太守時所作。熙寧九年,也就是公元1077年,朝廷派蘇軾任徐州太守。公元1078年春天,徐州發生了嚴重旱災,作為地方官的蘇軾,按當地的風俗,要率眾人到城東二十里的石潭求雨。求得及時雨后,蘇軾又與百姓同赴石潭謝雨。在赴徐門石潭謝雨路上,蘇軾目睹了當地百姓豐收的景象,他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寫成組詞《浣溪沙》,題為“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這是其中的第四首。
“簌簌衣巾落棗花”,指的是棗花紛紛落下,落在人的頭巾上。這句話說明,當時的蘇軾一定是微服出行,經過村莊里的棗樹下。蘇軾是個親民的好官,他每到一處皆能造福一方百姓,深受當地百姓的愛戴。他出門祈雨,并沒有像有的官僚那樣,鳴鑼開道,驚擾一方百姓,而是選擇輕車簡從,微服前行,從這個細節,就可以看出蘇軾很親民。
作為一方父母官,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自己的子民能夠安居樂業。蘇軾在前去祈雨的路上,沿途看到的是這樣的一幅景象:“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爪。”“繅車”是一種抽取蠶絲的手搖工具。村子里從南頭到北頭,家家戶戶繅絲的聲音響成一片。四月正是采桑繅絲的季節,婦女們都在村頭陌上采桑,坐在自家的窗下繅絲織布。宋朝無名氏的一首《九張機》,寫的就是一位年輕女子采桑織布的情景。其中的一句“吳蠶已老燕雛飛。東風宴罷長洲苑,輕綃催趁,館娃宮女,要換舞時衣”,說的就是“村南村北響繅車”這種情景,每年此時,家家戶戶都必須紡紗繅絲交賦稅。
這里,有棗花紛紛散落,有繅車吱呀歌唱,在路邊古老的柳樹下,還有一個身披蓑衣的農民在賣黃瓜。簌簌的落花聲,嗡嗡的繅車聲,還有瓜農的叫賣聲,這些畫面都生動地展現了農村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看到這樣的一幅祥和的景象,蘇軾的內心是歡喜的。
蘇軾初到徐州任上,就遇到了黃河泛濫,他組織民眾抗洪。為了徹底解決黃河泛濫對徐州城的影響,他還組織民眾建筑了黃樓。后來又遇到旱災,蘇軾又帶領民眾去祈雨。現在,他看到自己的辛苦付出,換來了老百姓安居樂業的場景,他的內心怎能不高興?因而整個畫面充滿了輕快和喜悅。
這首詞不僅是寫景,還記了事。下片記載了詞人自己的一些活動。微服出行在謝雨的路上,這時他已是“酒困路長惟欲睡”。“酒困”是酒后困倦,說明他上路前喝過酒了。“路長”說明目的地很遠,而他已走了很長的路程。“惟欲睡”寫出了他旅途的困倦,一般人酒后都容易犯困,更何況是在炎炎烈日下的長途跋涉呢?這一句已經把他長路遠行,又累又乏的狀態生動地描繪出來了。
初夏的太陽雖然不如盛夏那樣火辣,但曬在人身上已滾燙。在這樣的太陽下趕路,很容易感到燥熱、口渴,更何況太陽已升高,臨近中午了呢?人在酒后易口干,在又乏又累的驕陽下趕路,更容易覺得口渴,這時詞人不由得想喝杯茶潤喉解渴,于是他“敲門試問野人家”。
“野人家”指的是鄉下老百姓的家。作為徐州最高長官的蘇軾,他出行時非但沒有隆重的儀仗,而且還是低調的微服出行。在他疲乏口渴的情況下,他沒有命令隨從差役去索要,而是自己親自去敲老百姓家的門,客氣地同人家商量:老鄉,能不能給一點茶解解渴呀?
“試問”一詞的使用,既寫出了詞人渴望得到一杯茶解渴的急迫心情,又寫出了他的擔心和顧慮。他擔心在農忙季節里,萬一農家無人,自己不便貿然而入,所以要“敲門試問”。整首詞不事雕琢,卻將整個畫面刻畫得栩栩如生,一位謙和、平易近人的太守形象躍然在紙上。同時也說明了蘇軾與當地民眾關系親近、自然。
蘇軾在徐州太守任上,還為徐州人民做了一件好事,就是采煤。徐州過去沒有發現煤,柴米奇貴。公元1078年,蘇軾派人在白土鎮找到了煤,解決了民用燃料和冶鐵燃料問題。蘇軾憂民所憂,急民所急,徐州人民怎能不愛戴他?
這樣的一位親民長官,他不是高高地坐在衙門里,而是時時刻刻處在救災一線,和民眾們在一起,他們之間不是對立的官與民的關系,而是可以肝膽相照的朋友關系。
所以盡管詞中沒有交代蘇軾有沒有要到一碗解渴的茶,但是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出當時的情景?????????????????????????????。他一定是得到了“野人家”的熱情款待,甚至人們會對他的到來奔走相告,他會得到全村人的熱烈擁戴。淳樸的鄉民們,要用他們最真摯、最樸素的情懷,來表達他們對這位可敬、可愛的太守的感激之情。
但凡愛人者,人恒愛之。蘇軾每到一處都留下了不朽的功績,正是源于他對民眾的熱愛,他才博得了民眾對他的愛戴。在他最艱難的貶謫生活里,這些廣大的農民朋友的關懷和支持,給了他慘淡的人生光明和溫暖。正是這些光明和溫暖,給了他面對艱難和困苦的勇氣,也使他變得曠達、灑脫,成就了史上獨一無二的他!
上一篇:荀子個人介紹與主要思想
下一篇:品讀蘇東坡之鄉情:東風吹破千行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