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于謙《石灰吟》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原文
千錘萬鑿 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
粉身碎骨 全不怕,要留清白 在人間。
注釋
千錘萬鑿:形容石灰石經(jīng)過千錘萬鑿才開采出來。
等閑:平常。
粉身碎骨:石灰石燒成石灰,比喻犧牲自己。
清白:指石灰的色澤,喻指詩人自己的思想和品德。
作者簡介
于謙(1398—1457),字廷益,號節(jié)庵,漢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qū))人。
譯文
只有經(jīng)過千萬次錘打才能從深山里開采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dāng)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賞析
這首詩是于謙十七歲時寫的,通過對石灰制作過程的擬人化描繪,表達了他不怕艱險、勇于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和為人清白正直的崇高志向。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第一句寫石灰?guī)r的開采,要經(jīng)過石工們千錘萬擊,將整塊整塊的巖石鑿開擊碎,然后將它們運出云封霧鎖、險峻陡峭的深山。而“出深山”僅僅是開始,接著石灰?guī)r被投入石灰窯中燒,而且要用高達九百多度的“烈火”才能燒成堅硬的生石灰。“只等閑”三字以擬人化的筆法,寫出了石灰?guī)r面臨一切嚴酷考驗時鎮(zhèn)定自若的神態(tài),無論千錘萬鑿也好,烈火焚燒也好,它都覺得根本算不得什么,可見其堅強的品格!
石灰?guī)r經(jīng)過了火的洗禮,還得經(jīng)過水的考驗。生石灰被投入水中,堅硬的生石灰經(jīng)過一陣暴烈,逐漸解體,最終溶化成粉末狀的熟石灰,供人們粉刷墻壁,于是在人間出現(xiàn)了粉妝玉琢的白色宮殿。“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石灰仿佛在說:“將我粉身碎骨,最后化成石灰漿水,我也全然不怕,我的心愿就是要把清白的本色長留人間呀!”詩人借石灰之口,表達自己不怕犧牲的精神和執(zhí)著熱烈的追求。
這首詩通篇運用借喻的手法,借物喻人、詠物言志。表面上是寫石灰,實際上是寫人、寫自己,勉勵自己要以石灰為榜樣,要經(jīng)得起任何嚴酷的考驗,表明了自己做人的志向:寧肯粉身碎骨,也要保持崇高的節(jié)操。
知識鏈接
于謙從小學(xué)習(xí)刻苦,志向遠大。相傳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窯前,觀看師傅們煅燒生石灰。只見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經(jīng)過熊熊的烈火焚燒之后,都變成了白色的生石灰。他深有感觸,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