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昂
陳子昂(約659~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家世顯赫,年少時便以行俠仗義聞名,為人豁達大度,樂善好施。后刻苦攻讀,學識極高,二十四歲舉進士,官擢麟臺正字,后升右拾遺,敢于直言進諫。當時的武周王朝實行酷吏制度,朝廷內外人心惶惶,他多次上書勸諫,但始終沒有效果,還因此遭到貶黜甚至入獄。曾兩次隨軍征討契丹,任軍事參謀。因政治主張不能實現,仕途坎坷,圣歷元年(698)以照顧老父為由辭官歸隱。居喪期間,被權臣武三思陷害,含冤入獄,死于獄中。
感遇(其二)
【原文】
蘭若 ① 生春夏,芊蔚 ② 何青青 ③ 。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遲遲白日晚,秋風生。歲華 ④ 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注釋】
①蘭若:蘭花和杜若。這是《楚辭》里邊屈原最贊賞的兩種花。
②芊蔚:草木茂盛、一片碧綠的樣子。
③青青:即“菁菁”,繁盛的樣子。
④歲華:草木一年一榮枯,故曰歲華。
【譯文】
蘭花和杜若均生長于春夏之交,它們花葉繁茂郁郁蔥蔥。獨自在幽僻的林間綻放,紅色的花朵正從紫色的花莖上冒出。漸漸到了秋季,白晝短暫起來,秋風也開始強勁。這一年的芬芳就要消逝,彌漫的芳香卻始終無人欣賞。
【鑒賞】
《感遇》本是組詩,共三十八首,以詩人對自己身世的感嘆和政治主張的表達為主要內容。此詩是其中第二首,詩中詩人以“蘭若”自況,抒寫自身際遇。
全詩描寫連貫,一氣呵成,主要寫的是對蘭若的感嘆。蘭指蘭花,春季開花,長于山谷;若指杜若,為香草,夏季開花,長于水邊。“芊蔚”與“青青”形容花葉的茂盛,表達“好花還須綠葉襯”之意。
頷聯由莖及花,描寫了蘭若花朵的美。詩人贊美蘭若艷壓群芳,林中各種花草的繽紛色彩在它們面前黯然失色。紅色的花朵微微下垂,花瓣隱隱遮蓋住紫色的花莖。一句詩寫盡蘭若的芳姿。
全詩以頸聯為轉折,由贊美轉為哀嘆:夏季漸漸過去了,白天的時間逐漸變短,秋風也越來越頻繁地吹起,再美的花草也終會隨秋天到來而凋零。“遲遲”對“嫋嫋”,一表天色漸變,一表其后突變,工整生動。
尾聯點明主旨,貌似評花,實為述己,寫蘭若雖艷冠群芳,但卻生于山林,孤芳自賞而無人問津,歲末只能孤獨凋落。詩句中流露出詩人仕途不得志,空有滿腔抱負卻難遇伯樂的苦楚心情。
上一篇:陳子昂《春夜別友人》原文、注釋、譯文、鑒賞
下一篇: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原文、注釋、譯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