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中孚卦第六十一·《彖》曰:“中孚”,柔在內而剛得中;說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魚吉”,信及豚魚也;“利涉大川”,乘木舟虛也;中孚以利貞,乃應乎天也。
【譯文】《彖傳》說:“中心誠信”,譬如柔順處內能夠謙虛至誠而剛健居外又能中實有信;于是下者欣悅、上者和順,誠信之德就能被化邦國。“(誠信到) 能感化小豬小魚(故而)可獲吉祥”,是說誠信已施及于豬、魚微物;“利于涉越大河巨流”,是因爲此時能像乘駕木船那樣暢行無阻;中心誠信而又利于守持正固,是因爲應合“天”的剛正美德。
【注釋】①柔在內而剛得中——柔,指六三、六四;剛,指九二、九五。此以中四爻的結構釋卦名“中孚”。從全卦整體看,兩陰正居其內,猶如“中虛”至誠;從上下卦看,兩陽分處其中,猶如“中實”有信,故謂“中孚”。《程傳》:“二柔在內,中虛爲誠之象;二剛得上下體之中,中實爲孚之象:卦所以爲‘中孚’也。” ②說而巽,孚乃化邦也——說,指下兌爲“悅”;巽,指上巽含“和順”之義。這兩句又以上下卦象再釋卦名“中孚”之義,謂上下交孚,則其信可以“化邦”。《程傳》:“上巽下說,爲上至誠以順巽于下,下有孚以說從其上。如是,其孚乃能化于邦國也。” ③信及豚魚也——此釋卦辭“豚魚吉”。《程傳》:“信能及于豚魚,信道至矣,所以吉也。” ④乘木舟虛——木,指“舟”,上巽爲木、下兌爲澤,故有乘舟之象;虛,此處亦指“舟”,“木舟虛”三字合稱“船”。本句釋卦辭“利涉大川”。《尚氏學》據王應麟輯《鄭康成易注》,認爲古“舟”又名“虛”,指出“‘木、舟、虛’三者平列爲義,皆船也”。案,《王注》釋“舟虛”爲“舟之虛”,《程傳》云“卦虛中,爲虛舟之象”,于義亦通。⑤乃應乎天也——此釋卦辭“利貞”。《正義》:“天德剛正,而氣序不差,是正而信也。今信不失正,乃得應于天,是中孚之盛,故須濟以‘利貞’也。”
【說明】本卦中二爻陰虛,前人多以爲此象蘊含著“誠信”須以“中虛”爲本的哲理。《重定費氏學》引曾國藩曰:“人必中虛不著一物,而后能真實無妄。蓋‘實’者,不欺之謂也。人之所以欺人、所以自欺者,以心中別著私物也。不欺者,心無私著。是故天下之至誠,天下之至虛者也。靈明無著,物來順應,是之謂虛,是之謂誠而已矣。”
上一篇:周易·雜卦傳《《乾》剛《坤》柔,《比》樂《師》憂,《臨》、《觀》之義,或與或求.》
下一篇:周易·剝卦第二十三《《彖》曰:“剝”,剝也,柔變剛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長也.順而止之,觀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虛,天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