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鼎卦第五十·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虧悔,終吉。
【譯文】九四,鼎器耳部變異,插杠舉移的路途堵塞,精美的雉膏不得獲食;待到出現陰陽調和的霖雨必能消除悔恨,終獲吉祥。
【注釋】①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雉,音至zhi,野雞,“雉膏”謂“野雞羹”,《釋文》引鄭玄曰:“食之美者”。此言九三處《鼎》下卦之上,當“鼎耳”之位,但以陽居陽,剛實不能虛中,猶如鼎耳中空處變異堵塞,無法插杠舉鼎運行,故曰“鼎耳革,其行塞”;又因三、上俱陽不應,則九三既難行又無援,故徒有鼎器無所爲用,雖有“雉膏”不能見食。《王注》:“三處下體之上,以陽居陽,守實無應,無所納受。耳宜空以待鉉,而反全其實塞,故曰‘鼎耳革,其行塞’,雖有‘雉膏’而終不能食也。” ②方雨虧悔,終吉——方,將要,此處含“待到”之意;雨,象徵陰陽調和;虧,消也,這兩句從正面誡勉九三,謂其雖陽剛太甚,有“耳革”、“行塞”、“雉膏不食”之悔,但所屬下巽爲陰卦,若能取陰調陽,必能出現陰陽和通之“雨”,則可消其悔,終獲吉祥。《王注》“雨者,陰陽交和,不偏亢者也。雖體(“體”阮刻作“陰”,據《校勘記》改)陽爻,而統屬陰卦,若不全任剛亢,務在和通,‘方雨’則悔虧,終則‘吉’也。”
上一篇:周易·漸卦第五十三《九三,鴻漸于陸,夫征不復,婦孕不育,兇,利御寇.》
下一篇:周易·訟卦第六《九二,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無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