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謙卦第十五·《象》曰:“嗚謙”,志未得也;“可用行師”,征邑國也。
【譯文】《象傳》說:上六“謙虛名聲遠聞”,是說其心志尚未完全實現(xiàn);“可以帶兵作戰(zhàn)”,是說只征討四旁都邑。
【注釋】①志未得——上六位高謙極,足以感化衆(zhòng)人;但畢竟還有驕逆不順者,故其安定“天下”之志尚未完全實現(xiàn)?!墩壑小罚骸捌渲疚吹谜?,乃未能遂其大同之心?!?/p>
【說明】上六有“鳴謙”之德,順從者必衆(zhòng),背逆者必寡,這是利于“行師、征邑國”的重要條件。朱熹曰:“謙極有聞,人之所與,故可用行師?!?《本義》)
【總論】《尚書·大禹謨》稱:“滿招損,謙受益”,自古以來被人奉爲至理名言?!吨t》卦大義,即主于贊揚“謙虛”美德。卦辭指出:“謙,亨,君子有終”,正表明“謙”道美善可行。周公旦曾經(jīng)藉此告誡伯禽曰:“《易》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其國家,小足以守其身:謙之謂也。”(《韓詩外傳》卷三引)全卦六爻,一一揭示行謙必益的道理: 初六卑下“謙謙”,無往不吉;六二謙德廣聞,中正獲吉; 九三勤勞謙虛,“有終”致吉;六四發(fā)揮其謙,無所不利;六五居尊行謙,亦“無不利”;上六謙極有聞,利于“行師”。胡一桂曰:“《謙》一卦六爻,下三爻皆吉而無兇,上三爻皆利而無害?!兑住分屑?,罕有若是純?nèi)撸?謙之效故如此也?!?《周易本義附録纂疏》)然而,“謙”與“驕” 又是相對立而并存的現(xiàn)象,欲使“天下歸謙”,必當(dāng)平“驕”去“逆”。五、上兩爻有“侵伐”、“行師”之象,正見此義;《大象傳》謂“裒多益寡,稱物平施”,亦寓此旨。馬振彪云:“君子以德服人,然有時亦不得不用兵”,“周公東征,四國是皇”;“其用行師,志雖未得,所以濟謙德而妙其用,平天下之不平者一歸于平,故五、上兩爻言‘征伐’也。”(《周易學(xué)說》)可見,《周易》作者在強調(diào)“謙”的思想的同時,還注意到排除“驕逆”的一面:這又是本卦辯證觀念的體現(xiàn)。
上一篇:周易·大壯卦第三十四《《象》曰:“喪羊于易”,位不當(dāng)也.》
下一篇:周易·謙卦第十五《《象》曰:“嗚謙貞吉”,中心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