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需卦第五·《象》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
【譯文】《象傳》說:“不召而至的客人來訪,恭敬相待終將獲得吉祥”,說明上六儘管處位不妥當,但未至于遭受重大損失。
【注釋】①不當位——王弼以爲“上”爲“虛位”,故曰: “處無位之地,不當位者也。”(《王注》)似可從。
【說明】《象傳》“不當位”之義,除王弼以“處無位”爲說外,《易》家尚有不同看法。如: (一)、朱熹指出: “以陰居上,是爲當位;言 ‘不當位’,未詳。”(《本義》)這是“闕疑”態(tài)度。(二)、蔡清認爲: “雖不當位,謂其陰居險極,正與《困》上六‘困于葛藟,未當也’ 一般。”(《易經蒙引》)這是理解爲“處于不穩(wěn)當的環(huán)境”,于義亦通。
【總論】《需》卦發(fā)“需待”之義,闡明事物在發(fā)展過程中當耐心待時的道理。卦辭所謂“亨”、“吉”、“利涉大川”,即是守正需待所致。卦中六爻,不論剛柔,各能容忍守靜、敬慎待時,故或吉、或無咎、或化險爲夷,皆不呈“兇”象。《折中》引呂祖謙曰:“《需》初九、九五二爻之吉,固不待言。至于余四爻,如二則‘小有言,終吉’,如三之《象》則曰‘敬慎不敗’,四之《象》則曰‘順以聽也’,上則曰‘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大抵天下之事,若能款曲停待,終是少錯。”案《論語·子罕》有一段記載:“子貢曰:‘有美玉于斯,韞匵而藏諸,求善賈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劉寶楠《正義》曰:“君子于玉比德。時夫子抱道不仕,故子貢借玉以觀夫子藏用之意。‘善賈’喻賢君也,雖有賢君,亦待聘乃仕,不能枉道以事人也。”孔子所言“待賈”,意謂“藏德待用”;就“待”這一意義看,實與《需》卦“守正待時”之旨相切。
上一篇:周易·大壯卦第三十四《《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詳也,“艱則吉”,咎不長也.》
下一篇:周易·復卦第二十四《《象》曰:“不遠之復”,以脩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