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沉帝王夢·京城之旅·北京·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
在文學作品和人們慣常的意識中,“燕趙”往往是河北省的別稱。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該省北部為燕國地,南部為趙國地,人們以“燕趙”稱呼這塊土地,乃為表示其悠久的歷史。其實,在我國最古老的一部地理著作《禹貢》中載,這里屬冀州之地,春秋時為燕、晉諸國,戰國時為燕、趙、中山以及魏、齊等國,秦置上谷、漁陽、右北平、代、巨鹿、邯鄲、廣陽、恒山等八郡。自漢代始,正式命名為幽、冀等州,隋置幽州總管府。唐代始稱河北道,宋分河北為東、西兩路。在元、明、清諸代,河北是京畿重地,明稱北直隸,清置直隸省。1928年改直隸省為河北省至今。
燕趙大地北控長城,南界黃河,西倚太行,東臨渤海,地形地貌千姿百態,自然景觀豐富多彩。古老的燕趙文化,造就了世代相傳的燕趙俠風。《隋書·地理志》云:“悲歌慷慨”、“俗重氣俠”、“自古言勇敢者,皆出幽并”;被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有句名言:“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宋代大文豪蘇東坡亦曾贊嘆:“幽燕之地,自古多豪杰,名于圖書者往往而是。”的確,這塊土地上自古英雄輩出。“千場縱博家仍富,幾處報仇身不死”的邯鄲游俠,“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燕地刺客,“當陽橋頭一聲吼,喝斷了橋梁水倒流”的涿郡猛張飛,刺配滄州道、雪夜上梁山的好漢林沖,血染沙場、舍身報國的狼牙山五壯士……古往今來,唱出了一曲又一曲激烈、高亢的浩浩燕趙歌!
文天祥被俘押解到元大都,誓不投降,寧以死殉國,寫下千古絕唱《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現,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稽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在東城西裱褙胡同23號,是“于忠肅公祠”,即于謙祠。他寫的《詠石灰》家喻戶曉:“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明正統十四年(1449)蒙古瓦剌族入侵,英宗在土木堡被俘,于謙堅決主戰,擁立代宗朱祁鈺,率軍民英勇抵抗,保衛了北京城。本為砥柱中流,獨挽朱明殘祚,英宗復辟后,卻被石亨等進讒言以“謀逆罪”于天順元年(1457)殺害。據說于謙被害之日“陰霾翳天,京郊婦孺,無不灑泣”。成化二年(1466),憲宗皇帝說:“先帝已知其枉,朕心實愍其忠,故特詔追認復官。還將其故宅改為忠節祠”。萬歷十八年(1590)改謚“忠肅”,并于祠中立于謙像。
清道光年間,鴉片涌入,白銀外流,形勢不堪,朝中議論蜂起,有人主張妥協,以馳禁來抵抗洋煙;有人主張投降,任中國一天天淪喪。自然,也有人主張抵抗,道光十年與林則徐結成宣南詩社朋友的黃爵滋、龔自珍、魏源等都是抵抗派。黃爵滋于道光十八年(1838)奏請嚴禁鴉片,主張限期戒絕,否則常人處死刑、官吏加等治罪,發動禁煙運動。林則徐則是禁煙先鋒,在湖廣總督任上,首先實行黃氏主張,使兩湖禁煙大見成效。然而道光帝終將林則徐、鄧廷禎革職,轟轟烈烈的禁煙運動就此夭折。這使高呼“九洲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龔自珍是何等悲慨!
在西山腳下,那個蔑視權貴、遠離官場、貧病交困的曹雪芹,用十年時間增刪五次,寫下了《紅樓夢》,給賈、史、王、薛四大家族描繪了一個衰敗史,反映了統治集團互相傾軋的險惡風暴,指示了那個社會“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的結局。而雪芹“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風月憶繁華”,過的卻是“滿徑蓬蒿老不華,舉家食粥酒常賒”的日子,有時還要靠賣畫度日,然而,即便如此,他仍賣畫“非其人,雖重酬不與”,連皇帝畫苑召請,他也拒絕,他有自題畫石詩一首:“愛此一拳石,玲瓏出自然。溯源應太古,墮世又何年?有志歸完璞,無才去補天。不求邀眾賞,瀟灑做頑仙。”不甘屈服的叛逆性格躍然紙上。結果嘔心瀝血,卻“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身后只留下一個飄零的新婦和幾束殘稿,埋葬之資還是生前好友捐助的——“牛鬼遺文悲李賀,鹿車荷鍤葬劉伶”。
戊戌變法失敗后,譚嗣同不改其志,拒絕逃亡,終與劉光第、楊深秀、楊銳、林旭、康廣仁六君子被西太后下令殺害于菜市口刑場。他在獄中寫下了“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豪邁詩句。
李大釗從日本回國,辦起了《晨鐘報》,在中國宣傳共產主義,被張作霖絞死于京師地方法院看守所,同難者二十人,時間是1927年4月28日。犧牲后,遺骨一直存放在宣外長椿寺、浙寺等處。1933年4月23日遷葬到海淀萬安公墓南墻外,并由劉半農題寫了碑文。
邵飄萍是中國新聞事業的先驅者之一。為中華的振興大聲吶喊,卻在1926年被張作霖逮捕殺害。林白水(林萬里)曾任過袁世凱大總統府秘書,也是近代中國新聞事業先驅之一,他辦報屢觸時忌被封,1923年因反對曹錕賄選總統又被封禁數月,1926年被張宗昌逮捕殺害。聞一多是現代詩人、學者,“五四”時就積極參加學生運動,抗戰后因反對內戰被害。
在泱泱中華的古都北京,有許多聞人達士、莘莘學子,憂國憂民,為中華的崛起而奮斗乃至流血犧牲。北京的“五四”學潮、“一二九”運動、前此的義和團運動等等都有一種悲壯之氣,有一種北國的豪放之風。
上一篇:悠悠吳越曲·上海之旅·豫園·點春有豫園
下一篇:灼灼閩粵花·福州之旅·林則徐墓·百丈松楸千秋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