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眷中州情·開封之旅·商丘·火種誕生地
商丘是豫東著名古城。豫東位于華北平原,平野千里,一望無際。其中開封以東地區由于歷史上黃河泛濫,土壤嚴重沙化、鹽堿化。但在古代,這里也曾是重要的文明地區,該地區眾多的古跡正是其曾經輝煌的明證。
鉆木取火燧人氏
在豫東商丘縣城西南3里多路,有一座2丈多高的巨大墳冢,傳說這就是燧人氏之墓。
燧人氏是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一位發明了鉆木取火辦法的文化英雄,歷來受到世人的崇拜。據《韓非子·五蠹》記載:“上古之世,……民食瓜蓏蚌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鉆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曰燧人氏。”在現代流傳的神話傳說里,燧人氏是古代商丘一帶百姓的首領,平時率百姓打獵為生。他從偶然的山火受到啟發,決心到太陽那里取火種回來,使人們能吃到熟食。這時有一只大鳥飛來,將燧人氏馱到了遙遠的太陽宮里。燧人氏拜見太陽公主,向她求火種。太陽公主贈他一塊寶石,說這寶石可以為他帶來火。燧人氏回到人間后,寶石怎么也生不出火來,非常生氣。正好有野獸襲來,他舉石便砸,不料野獸卻不見了,寶石砸在一塊石頭上,火星飛進,燃著了地上的朽木。從此,人們學會了取火的辦法。至今人們仍把那種能打出火的石頭稱為燧石,說燧石是燧人氏從太陽宮取來的那種寶石。
燧人氏死后,就安葬在他擊石取火的地方。
盜火英雄閼伯臺
古希臘神話英雄普羅米修斯盜取天火,為人類創造光明與幸福的事跡,世人共知。而我國古代神話中同樣的英雄,卻一直湮沒無聞。他就是閼伯。
根據古文獻上所記錄的神話材料,閼伯是帝嚳高辛氏的兒子。閼伯兄弟兩人,另一個叫實沈。弟兄不和,帝嚳只好把閼伯派往商丘主辰星(商星),把實沈派往大夏主參星,使二人永不相見。后世用“參商”一詞比喻親友不能相見,即源于此。有些古文獻對神話進行了歷史化改造,說閼伯被父親帝嚳封在商丘當火正,閼伯管火有功,人們便尊之為火神。閼伯死后筑臺而葬,即今商丘之閼伯臺。
閼伯臺,又名火神臺、火星臺,其形狀如墓;底部周長約300米,高約35米,全為夯土筑成。古時候國家派人在此觀察商星(大火星),研究天文,并在每年正月初七進香于此,群眾稱之為“朝臺”。以后逐漸形成了極其盛大的古廟會。臺上今存閼伯廟以及大殿、拜廳、鐘樓、鼓樓等建筑,臺下有戲樓、大禪門等建筑,均為元代大德年間建,明清兩代重修;紅墻金瓦,十分壯麗。臺上殿內又有明清時代的壁畫,人物逼真,色彩明麗,工藝價值極高。
研究者認為,閼伯作為神話人物,其真正的面貌乃是一位盜火英雄。民間神話傳說云,商伯(即閼伯)原來是天上火神。他憐惜人間無火,幾次向下邊投火種,均未成功。天帝發現后貶商伯下凡。商伯離開天宮時把一根點燃的蒿繩悄悄帶出,給人間盜來了火種。從此,人們過上了幸福生活。天帝得知商伯盜火,立即發洪水企圖淹滅火種,懲罰商伯。商伯讓人們幫自己修筑高臺,把火種保存在上面,然后讓百姓逃命,自己獨自看守火種。洪水消退以后,人們回到臺上,火種依然在燃燒,商伯卻餓死了。這位偉大的盜火英雄為了人類的幸福,與天帝抗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于是,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英雄,遂將保留火種的高臺稱作閼伯臺。
上一篇:灼灼閩粵花·桂林之旅·漓江·漓水情
下一篇:沉沉帝王夢·京城之旅·景山·煤山鎮禁城崇禎自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