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勢者昌: 仲長統著 《昌言》》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山陽人仲長統曾經游學來到并州,拜訪當時的刺史高干,高干對他待遇優厚,征求他對時局的看法。仲長統對高干說:“你有雄心大志,卻缺乏雄才大略;喜好賢能之士,卻不能鑒別人才。在這些事上面,你要好好注意。”高干一向自以為是,對仲長統的話很不高興,仲長統就離開了高干。高干死后,荀彧推薦仲長統擔任尚書郎。仲長統撰寫 《昌言》,分析國家的安危治亂,大意是: “受命于上天的英雄豪杰,并不是從開始時就有統一天下的名分,由于沒有這種名分,所以競爭者紛紛崛起。但到后來,那些仗恃智謀的,智謀窮盡,仗恃力量的,力量枯竭,形勢不允許再對抗,也不足以再較量,于是才捉住頭,捆住頸,服從命令。等到第二代統治者繼位時,那些豪杰已不再有爭奪天下的雄心,士大夫與百姓都已習慣于遵從命令,富貴之家已經固定,威權都集中于君主一人手中。在這時候,即使是一個下等的蠢人坐在皇帝的寶座上,也能使他的恩德大到與天地相同,使他的威嚴達到與鬼神相似的地步。即使是有幾千個周公姬旦和孔夫子這樣的圣人,也無法再發揮他們的圣明; 有百萬個孟賁和夏育之類的勇士,也無處再施展他們的勇力。那些繼承天下的愚蠢帝王,見到天下沒有人敢違抗他的旨意,就自認為政權會象天地不會滅亡,于是隨意發展自己的嗜好,放縱自己的邪惡欲望,君主與臣僚都為所欲為,上下一齊作惡,荒廢朝政,排斥人才。所信任親近的,都是奸佞諂媚的小人; 所寵愛提升的,都是后宮妃嬪的家族。以至達到熬盡天下民脂民膏,敲骨吸髓的程度,人民身受怨毒,痛苦不堪,災禍戰亂,同時而起。中原大地紛擾不安,四方外族相繼背叛,政權土崩瓦解,毀于一旦。從前受我養護哺育的小民,如今全都成為喝我鮮血的仇敵。至于那些大勢已去,還不覺悟的人,豈不正是富貴產生的麻木不仁,溺愛導致的愚昧頑劣嗎! 政權的存亡相互交替,治理與戰亂也不斷周而復始地循環,這正是天地運行的規律。”
仲長統識見深遠,《昌言》闡述了中國歷史的一個規律性的現象。從韜略學角度而言,識勢者,為雄才,為達士; 用勢者有大略,有大智。逆勢者亡,順勢者昌,此為韜略家所遵循的最高原則。
上一篇:《韜光晦跡:荀攸去世》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順勢而動:天下豪杰醞釀討伐董卓》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