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號趣談·陶冷月
陶冷月(1895~1985),原名善鏞,后改名鏞,字詠韶,號宏齋,又名柯夢道人,江蘇無錫人。書畫家。年輕時曾主持湖南雅禮大學藝術系,最初,長于國畫,繼而采用西法,畫風別具機杼,被蔡元培譽為 “新中國畫”。善六法,尤工畫月。曾任上海暨南大學藝術系主任,四川大學、河南大學教授。其作品曾參加東京中日書法展、美國費城的博覽會和萬國美術競賽會。著有《冷月畫集》 等。
主要書齋號有: 風雨樓、東風時雨之樓等。
風雨樓抗戰時期,上海淪為孤島,陶冷月隱居上海淡水路的豐裕里。“豐裕”兩字,諧音“風雨”,他遂題其畫室為“風雨樓”,寓處于風雨飄搖之中之意,以發泄對日寇侵華的不滿之情。
東風時雨之樓全國解放后,東風頻吹,民心安定,他又把“風雨”兩字,衍變為“東風時雨之樓”。晚年,他安貧樂道,埋首畫案,“構形興象于靈府,振筆所至,奇詭不可名狀”。
鄭逸梅曾為他作 《東風時雨之樓記》云:“每一畫竟,輒張之粉壁,驟視之,幾疑錦屏翠幬黼黻螭鳳之昭宣炳煥也。是故疏林繞郭,崇堞依巖。東風時雨之樓,忽為山水之窟; 垂柳棲禽,柔條止蝶,東風時雨之樓,頃成花鳥之鄉。” 臨終前他將《秋山丹楓》《月梅軸》等8幅精品,捐贈給上海博物館。
風雨樓 黃肇豫刊
東風時雨之樓 陳巨來刊
陶冷月在書齋中 沈健攝
風雨樓 陶為浤題
東風時雨之樓 陶為浤題
海上風雨樓 自題
上一篇:齋號趣談·陳鳴樹
下一篇:齋號趣談·韓天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