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號趣談·歸有光
歸有光(1506~1571),字熙甫,人稱 “震川先生”,昆山(今屬江蘇)人。明文學家。年輕時累舉鄉試不第,徙居安亭江邊(今上海嘉定縣境內),以講學為生。嘉靖末年中進士,官至南京太仆寺丞。為明文壇 “唐宋派” 的代表人物之一。有《震川先生文集》傳世。
主要書齋號有: 世美堂、項脊軒等。
世美堂世美堂本為歸有光妻子的先人所建。嘉靖年間,原房主因欠交稅賦,便有意出售房屋。歸有光愛其屋閑雅安靜,可避開世俗的打擾,于是就借款買下了它,仍沿襲舊名,稱 “世美堂”。世美堂建于明成化初年,坐落在今上海嘉定縣西南風光綺麗的江邊。其屋廳堂居室皆寬大敞亮,幽雅清靜,因而深得主人的喜愛。歸有光經常在世美堂內讀書談道,著書立說,并在其內寫出許多與王世貞、李攀龍等 “后七子” 辯論的文章。晚年,出于對去世的妻子的懷念,他終年累月地住在里面,以寄托自己的無窮哀思。
項脊軒
江蘇昆山舊有項脊涇,歸有光的遠祖曾在此居住。他以 “項脊” 命軒,有紀念先祖之意。
據其名作 《項脊軒記》 云: “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 它原是百年老屋,年久失修,下雨滴水,方向又朝北。作者卻不嫌棄它,稍經修葺后,也別有一番風光: “前辟四窗,垣墻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補漏使屋不滴水,開窗建圍墻,又使滿室增暉。庭院中遍種蘭桂竹等花木,但見綠葉映窗,桂香襲人。
歸有光從15歲起,就在項脊軒中刻苦攻讀。他這樣描寫自己讀書時的情景: “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讀得饒有興致時,甚至一連幾天足不出軒,以至其祖母疼愛地說: “吾兒,久不見若影,僅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
由于他久居軒中,軒外有人走過,竟能以足音辨人。結婚后,仍不移其志,在軒中苦讀,還與妻子輪流 “憑幾學書”。因對此軒懷有深情,歸有光遂自稱“項脊生”。青少年時期在“項脊軒” 中的讀書生涯,使他學業大進,知識淵博,后終成一代文豪,人稱“震川先生”。他死后,當時文壇盟主王世貞曾題詞曰: “千載有公,繼韓歐陽”,把歸有光與韓愈、歐陽修相提并論,由此可見其在當時文壇的地位。
歸有光像
上一篇:齋號趣談·張長弓
下一篇:齋號趣談·徐乾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