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聯趣談·鄭燮
鄭燮(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道人,早年曾用理庵為其號,有時自署板橋居士、板橋道人等,江蘇興化人。清大學問家、書畫家。幼時家貧,應科舉,為康熙年間秀才、雍正年間舉人、乾隆年間進士。曾任山東范縣、濰縣知縣,后因助農民勝訟及辦理賑濟,得罪豪紳而罷官。做官前后均居揚州賣畫,擅畫蘭竹,以草書中豎長撇法運筆,體貌疏朗,風格勁峭; 善工書法,用隸體參入行楷; 長于詩文,清峻雋永,漫出真氣。有《板橋全集》。
曾三顏四
禹寸陶分
這是鄭板橋為蘇州網師園題寫的對聯。有意思的是,此聯八個字中用了四個典故。“曾三”是孔子學生曾參的“五日三省吾身”;“顏四”是孔子另一個學生顏四的“四勿”,即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禹寸”是夏禹王愛惜“寸陰”;“陶分”是東晉陶侃珍惜“分陰”。后人抄錄此聯時,上下聯前各添四個字,變為“學問無窮,曾三顏四; 光陰有限,禹寸陶分”。勸導人們珍惜一寸一分光陰,注重修養,研究學問。
刪繁就簡三秋樹
領異標新二月花
乾隆年間,濰縣城里有一位年輕書生,姓韓名鎬,字西京。此人天資聰明,勤奮好學,鄭板橋做濰縣知縣時,常到衙署拜見鄭板橋,向他請教學問。
韓鎬知識淵博,為文總是引經據典,讀古論今,下筆千言。鄉試來臨,他覺得胸有成竹,中舉準能十拿九穩,可是發榜一看,自己卻落了榜。韓鎬非常掃興,覺得文章做得挺滿意,為什么會落榜呢?他帶著應試的幾篇文章來到衙署,向鄭板橋請教。鄭板橋看了一遍又一遍,說道:“文章詞匯豐富,斑駁陸離,五彩絢爛,不過有兩個不足之處。”于是便給韓鎬說起宋人歐陽修“逸馬殺犬”的故事:
歐陽修在翰林院時,有一天,他跟兩位好友到城郊游逛。忽然一匹駿馬從遠道奔馳而來,此時路上有一只狗,由于躲避不及被踏死了。歐陽修說: “咱們用文字把這件事記下來,你們倆看如何記最為合適? ”其中一個搶先說:“有犬臥于通衢,逸馬蹄而殺之。” 另一個說: “有馬逸街衢,臥犬遭之而斃。”兩人說完,都望著歐陽修,等待他的評價。歐陽修說: “如果按你們倆的記法來寫《春秋》《史記》,恐怕一萬卷也寫不完。”兩人齊聲說:“依你看應怎樣記為好? ”歐陽修說: “用 ‘逸馬殺犬于衢’ 六個字,不就滿可以了嗎? ”兩人齊聲稱好。
鄭板橋對韓鎬說: “你的文章不足之處就是寫得太冗長煩瑣,另外就是有些拘泥古法,平庸無奇。”接著又給韓鎬講起三國時曹植寫《七步詩》的事: 曹植自幼很有文才,曹操生前特別喜歡他。可是,其兄曹丕卻嫉妒他。一天,對曹植說: 聽說你才思敏捷,現在我要你七步之內成詩一首。曹植于是作《七步詩》,曰: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鄭板橋說:“這樣充滿激情的詩,從前人的詩句中是抄不來的。作詩如不能獨樹一幟,只是玩弄詞藻,是萬萬成不了舉世佳文的。”
為了讓韓鎬牢記自己的不足,鄭板橋特意為他寫了一副對聯。上聯是: “刪繁就簡三秋樹”,下聯是 “領異標新二月花”。寫完之后,又在上聯寫下 “與韓生鎬論文”六個小字,然后端端正正地蓋上印。
鄭板橋那獨特的“六分半書”剛健峻潔,筆勢精悍,令韓鎬稱絕。韓鎬說: “這副對聯真是畫龍點睛,師長的教誨都集中在這上面了。今后我將以此為座右銘,為文刪繁就簡,領異標新。”經過幾年的努力,韓鎬果然進步很快,在鄉試時中了舉人。
刪繁就簡三秋樹 領異標新二月花 鄭板橋
七言聯 鄭燮
上一篇:扇面趣談·鄭燮
下一篇:收藏趣談·鄭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