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章趣談·趙之謙
《趙之謙》:趙之謙 清道光九年—光緒十年(1829-1884),字益甫,號叔、冷君、憨寮、悲、無悶、梅等,會稽(今紹興)人。咸豐己未舉人,官江西鄱陽、奉新知縣。書法初師顏真卿,后專意北碑,篆、隸師鄧石如,加以融化,自成一家,能以北碑寫行書,尤為特長。作花卉木石及雜畫亦以書法出之,寬博淳厚,水墨交融。合徐渭、石濤、李而獨具面目,為清末寫意花卉開山。印師鄧石如,工整秀逸,古樸雋雅。著有《二金蝶堂印譜》、《六朝別字》、《補寰宇訪碑錄》等。
《趙之謙》:主要閑章:悲翁 悲庵 未了事 二金蝶堂 為五斗米折腰
悲翁 悲庵
趙之謙19歲與范璥結為夫婦。范璥,字敬玉,長之謙一歲,紹興道墟章家溇人。與之謙生母章氏同族同村,兩家還是世交。他們結婚那年,之謙生母故世已五年,范璥事奉“余祖母、余父,養生送死”,“無失道”。處理家中事務能克盡職守,不失規矩。趙之謙《亡婦范敬玉事略》說:“六歲時求父授書,母親安撫她說:‘如你是男孩,當讀書明理,既是女的,就算了吧!’但她堅持讀書,認為女的不應矮男的一截,‘七年,遍五經’,喜為詩,書宗率更(歐陽詢)?!睂φ煞虻囊笫恰安辉诳泼蠄D幸進,要在學術上開先路”。真是不僅有學,而且有識了。這是同時期一般婦女所不能企及的。關于他們的夫妻生活,《事略》說:夫人與先生“共貧賤,交勉以義”??梢姼星樯钪詈裾鏌?。不幸咸豐十一年初春,之謙襆被離家,次年二月,夫人病故紹興母家,女惠榛亦卒。妻女的過世,對趙之謙來說是無比沉痛的打擊?!拔覌D死離亂,文字無一存;惟有半紙書,依我同風塵!”并寫信對朋友立誓:“終身不續正配矣?!彼€刻了幾方印來悼念亡妻。如“如今是云散雪消、花殘月缺”、“俯仰不能弭,尋念非但一”、“我欲不傷悲、不得已”等,并始號“悲庵”。
趙之謙像
悲翁
悲庵

未了事
未了事
趙之謙3 0歲以后,正值太平軍興,舊居被毀,“余家五人死者三”??梢哉f是家破人亡。最悲痛的是失去了在生活、事業上支持自己的愛妻,在這悲憫窮愁、萬念俱滅的情況下,藝術成了支撐生命的唯一理由,是他為之一生追求的未了事業。
二金蝶堂
趙之謙曾刻“二金蝶堂”和“金蝶投杯”印。關于這個齋號的由來,張宗子《三不朽圖贊》云:“明末時,之謙七世祖伯寧君字萬全者,在他甫離襁褓時,父親就游學遠方。等他長大,又值兵連禍結,頻年災荒,而老父亦早客死異鄉。萬全痛父不歸,出外尋父。越七載,抵大同,遇父親的舊徒,因同至墓地。墓啟,‘有金蝶自墓內飛來,投萬全懷’。萬全負乃父的骸骨歸,人稱‘趙孝子’?!比f全一生清貧,傳說他“行孝負骨,以余金市藤,及歸,發現藤夾中藏金累累,家遂大昌”。趙之謙刻此印,主要是為了紀念其先祖。吳讓之56歲時,也曾為趙之謙治此印。
為五斗米折腰
陶淵明曾有“不為五斗米折腰”,與趙之謙提法不一,但寓意卻很相近。起初,趙之謙與其他有志的讀書人一樣,想通過仕途,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如他在鄱陽、奉新、南城任內,治水賑撫、懲蠹胥、緝訟棍,著實辦了一些好事,但晚清的官場是極其腐惡的,趙之謙不愿沉陷其中,屢屢有全身以退的想法,但因家庭的負擔、周濟親朋、刻書事業處處都要錢用而不得脫身。趙之謙刻此印正體現了他當時矛盾、復雜,而又不得已的心態。
二金蝶堂
二金蝶堂
為五斗米折腰
上一篇:閑章趣談·趙之琛
下一篇:印章趣談·趙之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