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趣談·褚遂良
《褚遂良》:褚遂良(596—658或659),唐代書法家,和歐陽詢、虞世南、薛稷并稱為 “初唐四大家”。字登善,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博涉經(jīng)史,能楷書。父與歐陽詢友善,遂良拜歐為父執(zhí)。魏征薦其善書,為太宗所重,官中書令。高宗即位,封河南郡公,世稱 “褚河南”。
褚遂良善書法,初師虞世南、歐陽詢,晚好王羲之。集歐、虞之大成,豐艷流暢,變化多姿,疏朗而多媚趣,豐艷自成一家。行草亦婉暢多姿,人以 “美女簪花”,喻其秀麗。對后代書風(fēng)影響很大。作品有《雁塔圣教序》、《伊闕佛龕碑》、《孟法師碑》等。
筆墨調(diào)暢
筆墨對書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筆墨調(diào)暢會使書法家興趣大增,寫出的字也有精神,耐人尋味。
相傳有一次,褚遂良問虞世南: “你看我的書法比起智永禪師來怎么樣?”虞世南回答說:“我聽說智永禪師的書法很有名氣,一個字就要值五萬,你怎么能和他相比呢? ”褚遂良又問:“那你看我的書法是不是比歐陽詢要好? ”虞世南答道:“我聽說歐陽詢寫字從來不挑選紙和筆,因為無論什么樣的紙、筆,他都能熟練運用,寫得稱心如意。難道你也能做到這樣嗎? ”聞聽此言,褚遂良又問:“既然這樣,我為什么還要把功夫花在書法上呢? ”虞世南笑道:“學(xué)習(xí)書法必須吃苦,像古人那樣臨池學(xué)書,池水盡黑,這點非常重要; 另外,寫字還要重視工具,如果筆墨調(diào)暢,手一定很順,也就一定能寫出精彩的字來。”聽了虞世南這番話,褚遂良高興極了,因為他從中獲得了學(xué)習(xí)書法的經(jīng)驗和體會。此后,他練習(xí)得更加刻苦、勤奮,并虛心向虞世南、歐陽詢等書法前輩學(xué)習(xí),終于練出了一筆好字,寫出了像《雁塔圣教序》那樣優(yōu)美的書法珍品,受到世人珍愛。褚遂良的書名也從此大振,被人們稱贊為集大成的書法家。
褚遂良像
鑒賞書法
鑒賞書法古已有之。所謂鑒賞是指鑒別、欣賞,既鑒別真?zhèn)危残蕾p優(yōu)劣得失。褚遂良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書法鑒賞家。
褚遂良才學(xué)出眾,博涉經(jīng)史,尤善書法。他長于楷、行書,集眾家之長,被人評為“字里金生,行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到了晚年,人書俱老,豐艷流暢,變化多姿。這些都為他鑒賞書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chǔ)。
貞觀十年,一天,唐太宗對魏征說: “虞世南死后,沒有人可以和我談?wù)摃恕!蔽赫髡f:“褚遂良工于書法,落筆勁健,很得王羲之書法的妙處。”聞聽此話,唐太宗當(dāng)即拜褚遂良為書法老師。
《雁塔圣教序》 (局部) 唐 褚遂良
唐太宗酷愛王羲之的書法,不惜用重金求購其書法真跡,百姓爭相呈獻。而是真是假,當(dāng)時沒人能夠辨別。褚遂良挺身而出,對這些一一鑒別篩選,并造冊登記,去偽存真,一點差錯都沒有,天下人沒有不佩服的。唐太宗讓人把經(jīng)過褚遂良鑒別確證后的王羲之真跡摹刻上石,錘拓后分發(fā)給文武大臣,讓大家學(xué)習(xí),成為當(dāng)時的一種時尚。這也足可見褚遂良鑒賞書法的功力。
上一篇:印章趣談·袁枚
下一篇:閑章趣談·趙之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