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富平縣·唐定陵》陜西名勝簡介
在富平縣宮里鄉獅子窩村北鳳凰山。定陵是唐中宗李顯的陵墓。
唐中宗李顯為唐高宗李治的第七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駕崩,太子李顯即位,政事取決于生母皇太后武氏。中宗嗣圣元年(684年)二月,皇太后武氏廢中宗李顯為廬陵王,立豫王李旦為皇帝,是為睿宗,改元文明,李旦為帝兩月,當年四月又將皇帝李旦遷于房州,又遷均州。九月太后武氏改元光宅,第二年太后武氏又改元垂拱。垂拱四年(688年)五月,武承嗣使人獻石上刻“圣母臨人,永昌帝業”,言說獲之洛水,太后喜,命曰寶圖,改洛水為永昌水,改年號為永昌。太后、李旦、百官皆拜洛受圖。永昌元年(689年)武氏十一月自名曌(即照字),改詔曰制,改國號為周,改了許多年號,在圣歷元年(698年)八月立李顯為皇太子,賜姓武。神龍元年(705年)武曌年老疾甚,春正月,張柬之、崔元綜、敬暉、桓彥範、袁恕己,李多祚、薛思行、王同皎及李顯,進行宮廷政變,李顯殺了武氏病時掌權用事的張易之、和張昌宗,進至武氏疾寢的長生殿,武氏驚起,問曰亂者誰邪?李多祚等人說,易之、昌宗謀反,臣等奉太子(李顯)之令誅之。武氏曰,既然如此,回東宮去。彥範進曰:太子安得更舊,昔天皇以愛子托陛下,今年齒已長,久在東宮,天意人心,久思李氏,愿陛下(指武則天)傳位太子(指李顯),以順天人之望。中宗李顯就這樣復了位,徙武氏居上陽宮,帝帥百官上尊號曰則天大圣皇帝。二月,復國號曰唐,十一月武則天病老死去,葬乾陵。中宗復位,坐了5年皇位,他的皇后韋氏和他的女兒安樂公主密謀奪位,企圖臨朝稱制。安樂公主在餅中摻毒,弒帝于神龍殿。這是景龍四年(也是唐少帝李重茂唐隆元年和唐睿宗李旦景云元年,710年)六月發生的事。中宗被弒,朝議以韋后有罪,不應袱葬,乃謚故英王妃趙氏為和思皇后,招魂袱葬。同年十一月,葬唐中宗李顯于定陵。
定陵陵園為長方形,坐北朝南,北高南低,由南向北分為多層臺地,陵居制高點,周10公里許,有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即南、北、東、西)4門。南北長6里,東西擴8里,陵前立石人、石馬、石獅等石刻,惜今石刻無存。
據《舊唐書》載,英王妃趙氏、節愍太子李重俊、宜成公主、長寧公主、成安公主、安定公主、永壽公主及駙馬王同皎陪葬于定陵附近。
唐定陵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一篇:《寶雞·岐山縣·周公廟》陜西名勝簡介
下一篇:《咸陽·涇陽縣·唐崇陵》陜西名勝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