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章趣談·沈樹鏞
《沈樹鏞》:沈樹鏞 清道光十二年—同治十二年(1832-1873),字均初,一作韻初,號鄭齋,南匯(今上海)人。咸豐九年進士。精鑒別,嘗與趙之謙合撰《寰宇訪碑錄》。
《沈樹鏞》:主要閑章:鄭齋金石 寶董室 漢石經室
鄭齋金石
此印為趙之謙于同治二年所刻,其款云:“北朝書無過熒陽鄭僖伯,均初既得云峰、大基兩山石刻全拓,乃以鄭名齋,屬余題額,并刻是印。”鄭僖伯即北魏著名書法家鄭道昭,字僖伯,號中岳先生。包世臣《藝舟雙楫》云:“鄭文公季子道昭,自稱中岳先生,有云峰山五言及題名十余處,字勢巧妙俊麗,近南朝郗超、謝萬。常疑其父墓下碑,經石峪大字,《刁惠公志》出其手也。”又“北碑體多旁出,《鄭文公碑》字獨真正,而篆勢分韻、草情畢具,其中布白本《乙瑛》,措畫本《石鼓》,與草同源,故自署‘草篆’,不言分者,體近易見也”。康有為《廣藝舟雙楫》云:“云峰石刻,體高氣逸,密致而通理,如仙人嘯樹,海客泛槎,令人想象無盡。若能以作大字,其儂姿逸韻,當如食防風粥,口香三日也。”從上面兩則跋文,我們就不難理解沈樹鏞為何要號鄭齋了。
沈樹鏞像
鄭齋金石
邊款
寶董室
此印為趙之謙所刻,約在同治二年,其款云:“北苑《江南》半幅希世珍也,近為均初所得,又得《夏山圖卷》,兩美必合,千古為對。爰刻寶董室印。無悶。”北苑,即董源,北宋畫家,鐘陵人,事南唐為后苑副使,因咸稱之為董北苑。善山水,水墨類王維,著色如李思訓;尤工秋嵐遠景,多寫江南真山,不為奇峭之筆。米芾《畫史》云:“董源平淡天真,唐無此品,在畢宏上。近世神品,格高無與比也。峰巒出沒,云霧顯晦,不裝巧趣,皆得天真,嵐色郁蒼,枝干勁挺,咸有生意,溪橋漁浦,洲渚掩映,一片江南也。”
漢石經室
此印為趙之謙所刻,漢石經是指傳為東漢蔡邕所書的《熹平石經》,原石久佚,傳世皆為宋、明之際的翻刻本。同治二年秋,沈樹鏞聞知曾藏黃易小蓬萊閣的石經拓本尚在人間,乃欲訪之,先求趙之謙刻“漢石經室”印,“銘其室以俟”。而后他多方搜求,“風雨寒暑,幾忘寢食”,其急渴之情于此可見。“是歲除夜,均初來告,已得石經,元日早起,急走相賀,出此縱觀,歡喜如意。”(此印邊款)趙之謙后來還刻了“如愿”印,記敘其事本末。并在致魏錫曾的信中說:“漢石經竟為均初買到,二百金,價可謂大矣,拓本實佳。”
寶董室
漢石經室
邊款
邊款
上一篇:信札趣談·沈從文
下一篇:閑章趣談·沙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