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廟·陳靖姑廟·臺灣臺中臨水宮
臺中臨水宮,位于臺中市西區五廊街,建于20世紀50年代。據考證此廟并非新創建的,而是由原來的臨水宮遷移過來的,舊臨水宮創建時間因沒有詳細廟史記載,已不清楚。
現在的臨水宮為普通店鋪建筑,有二間店面。雖然不及宮殿式建筑那樣耀眼奪目,但也頗為典雅,樸實,大方。左間門楣掛有“臨水宮”匾額一方,紅底金字;正殿供奉三奶夫人金尊,正中為陳靖姑,左右為李三娘與林紗娘。金尊坐姿,各約三尺余高,五官莊嚴端正,面部慈祥和藹,頭部戴有鳳冠,鳳冠上插有21個紅色絨絲球,身著袍襖,長及足部。右間門楣上刻有“濟公活佛”四個金字,正殿供奉有三尺余高的黑面濟公活佛金尊及兩座光明燈。據統計,全島頗具規模的分宮現有72處,其中主祀宮達17處。
我國臺灣各地規模、影響較大的主祀宮還有以下幾座———
臺南市臨水夫人媽廟:在臺南市中區郡王里建業街16號。原廟建于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咸豐二年(1852年)始改今稱。1983年動工重建,1988年竣工,雕梁畫棟,美輪美奐。1989年舉行開光儀式。廟正中祀三奶夫人,旁祀十二婆娘(即陳靖姑結誼姐妹)。廟內存光緒癸巳年間(公元1893年)“仁慈保赤”匾一方。
南臺臨水宮:位于臺南縣白河鎮外角里三民路26號。1661年隨鄭成功到臺的十八位先賢,在蘇望的率領下,到古田臨水宮迎請陳靖姑金身及歷代敕封之神位,漂洋過海輾轉到白河鎮立廟。祀廟幾經翻修,被臺灣民眾確認為臺灣開基臨水宮。1982年11月再度大規模動工重建,1986年秋始竣工,1986年12月三奶夫人入廟安坐。宮前有一大埕,辟有陳靖姑在白龍江脫胎祈雨的勝景。廟內存清代“敕南臺助國顯佑夫人神位”木牌一方,“顯佑護民”匾額一面。舊廟木柱對聯依然保留。
高雄縣大社碧云宮:位于高雄縣大社鄉三奶村三民路315號。該宮初稱三奶壇,至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始由鄉紳建廟奉祀,改稱“碧云宮”。1984年4月拆除重建,1987年1月落成。該宮存有“大明宣德年間制”的一個香爐,是鎮宮之寶,正殿祀陳靖姑。
臺中清水碧華寺:位于臺中縣清水鎮大街路160號,為1953年所建。一樓祀陳靖姑,二樓祀佛祖,是佛道兩棲院。院內有蔣經國先生“弘法利生”題額。
羅東爐源寺:位于羅東鎮西安里中山路。1959年建,供奉三奶夫人。
屏東臨水宮:位于屏東縣屏東市萬年里南針巷29號。1963年建,祀三奶夫人。
臺中市臨水宮:位于臺中市西區五廊街102號。建于1979年,祀三奶夫人。
宜蘭靖安堂:位于宜蘭縣宜蘭市圣后街52巷2號。供“靖姑娘媽”,建于1965年。堂中懸“順天圣母”匾。
高雄市旗津臨水宮:位于高雄市旗津區旗津三路1000號。原系康熙年間奉旨興建,祀三奶夫人。當時所需建筑材料,悉由對岸福州等地千里迢迢運載而來;廟堂設計與土木、泥水、雕刻等工程,全由福州聘來名師高匠擔當。占地五百余坪,是座古色古香、輝煌壯麗的故宮式建筑。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日寇拆毀,唯神像全身被移天后宮得以保全。經熱心人士倡導勸募,1983年11月隆重破土動工重建,1990年落成。占地279坪,相當壯觀。
臺北碧潭觀光臨水宮:位于于臺灣縣新店市溪洲路30號。1969年辟地建造。以臨水祖殿為藍本。
新店的臨水宮:靠近新店溪,臨水而筑。從正面看,附屬房舍不計,主建筑有大殿,左右類似鐘鼓樓型等宮殿式樓房三座。由正殿拜亭進入,可見兩面橫匾,大書“順天圣母”、“永懷慈恩”。兩邊分祀千里眼、順風耳兩尊大神像;中為主塑三奶,兩旁配祀注生娘娘、“虎婆奶”江夫人;其中有臨水陳夫人法身,左邊是玉關慈降救世柳大天尊、右為玉皇宰相梅大將軍。此外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左右班三十六宮夫人,全身高盈數尺。在各宮夫人懷里或身邊塑提攜幼童,活潑多姿。
除上述幾處外,在我國臺灣還有下面一些主祀陳夫人的宮廟:
高雄阿蓮鄉石安村108號,建于嘉慶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的阿蓮三奶宮。
高雄縣彌陀鄉舊巷村舊巷路南二巷16號的彌陀三千宮。
高雄縣林園鄉中門村下厝8號的林園林鳳宮。
云林縣北港鎮文星路144號,建于1972年的北港巡安宮。
屏東縣佳冬鄉玉光村中山路64號,建于1972年的佳冬碧云宮。
彰化縣二林鎮東勢里東勢巷9號,建于1976年的二林廣仁宮(又稱廣仁祠)。
嘉縣東石鄉土仔村三鄰69號的東石福安宮。
宜蘭縣蘇澳鎮南路1號之三,建于1964年的蘇澳紫云宮。
陳靖姑在羅源的古跡不少,據清《羅源縣志》載:沈慰橋旁,松山、起步、云梯、鑒江、河陽、重下里皆有其宮?,F存的陳靖姑古跡有:城關后巷的臨水夫人宮、舍人廟;松山歧頭奶娘宮;飛竹外坂的崇福宮;西洋嶺的西洋宮廢墟;中房的奶娘宮;鑒江的奶娘宮等十多處。飛竹外坂的崇福宮還有彩繪壁畫42幅。
上一篇:祖宗廟·媽祖廟·臺灣興化媽祖天后宮
下一篇:祖宗廟·媽祖廟·臺灣臺南大天后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