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章趣談·吳昌碩
《吳昌碩》:吳昌碩 清道光二十四年—民國十六年(1844-1927),原名俊,字昌碩,號缶廬,又署破荷、老缶、大聾,70歲后以字行,浙江安吉人。17歲四鄉饑荒,逃難在外,流浪五年,困苦難堪。回鄉后,刻苦求學,22歲補試秀才,遂絕意進取,至53歲曾保舉任安東(今漣水)縣令,一月辭去。從楊峴進修文藝,專研詩、書、篆刻。書法以石鼓文最為擅長,用筆結體,一變前人成法,力透紙背,獨具風骨。篆刻初從浙、皖諸家入手,上溯秦、漢印,不蹈常規,鈍刀硬入,樸茂蒼勁,前無古人。畫初從趙之謙,上溯揚州八怪及石濤、八大、陳淳、徐渭,運以金石書法入畫。渾厚蒼勁,名滿天下。著有《缶廬詩存》、《缶廬印存》。
《吳昌碩》:主要閑章:一月安東令 寓庸齋 明月前身 梅花手段 酸寒尉印 學心聽 缶廬
一月安東令
吳昌碩53歲曾被舉為江蘇安東(今漣水縣)縣令,因不慣于逢迎長官,鞭韃百姓,到任只一個月,便毅然辭去。從此,絕意官場,專心于藝術創作。
寓庸齋
吳昌碩2 9歲后,游學杭州、蘇州、上海等地,在蘇州結識了書家學者楊峴,敬其為人和治學,曾誠意備函要求列名于楊峴之門。楊峴復信婉謝,并表示愿以換帖弟兄相稱。書中有“師生尊而不親,弟兄則尤親矣。一言為定,白首如新”等語,措辭極為懇摯,盡管如此,吳昌碩還是以師尊之禮相待,在其所作詩篇中就有“藐翁吾先師”之句,并取了“寓庸齋”的齋號。因為楊峴的齋號為“庸齋”,表達了他寓居其門下之意。
楊峴,號庸齋,浙江歸安人,工書法,精經學,擅詩文。曾宦游蘇州,因不善奉迎,為上官所不容而罷去。人謂不該藐視上司,他卻不以為意,反而自號“藐翁”,以示傲世之態。其于書法尤工八分,善寫擘窠大字,于漢碑能遺貌取神,著筆欲飛,而古茂之氣溢于紙墨。博學多聞,于經學有精湛研究,詩文簡練凝重。
吳昌碩像
一月安東令
寓庸齋
梅花手段
明月前身
其邊款云:“元配章夫人夢中示形,刻此作造像觀,老缶記?!眳遣T初配夫人章氏,安吉過山村人,未及成婚,病歿于鄉里。他曾作《感夢》長詩,并刻“明月前身”印以志懷念之情。石一邊刻有章氏背面像,直到晚年,還不時將它鈐在自己的書畫上。
梅花手段
吳昌碩酷愛梅,并以畫梅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他曾題梅花有:“唯三更月是知己,此一瓣香專為春,并說自己是‘苦鐵道人梅知己?!庇幸荒甓欤笱⑺霞沂張@一株老梅上開花最盛的一枝壓折,落于鄰家檐前。他看到后,極為痛心,急忙回屋拿繩子來扶救,誰知鄰家老翁捧著一瓦罐興沖沖走進來。罐中養著他正要去扶救的那枝盛開的梅花。老翁認真地說:“你看,這樣養起來,多好!”他聽了難過不已,亦無可奈何?;匚莺?,憂傷之情仍久久不能消除,于是,展紙濡毫畫了一幅老梅,以排除心中憂悶之氣。并題詩云:“風寒月落春夜深,應有花魂根下哭。淡墨聊當知己淚,貌出全神此長幅。殘鱗敗甲好護持,莫再人間遭手毒。”
酸寒尉印
吳昌碩曾請任伯年為其畫像,他自題道:“予索伯年畫照,題曰:《酸寒尉像》冠服,端立,拱手,厥狀可哂;相識者皆曰:‘此吳苦鐵也?!}句自嘲?!痹娫疲骸斑_官處堂皇,小吏走炎暑。來帶趨轅門,三伏汗如雨。傳呼乃敢入,心氣先懾沮。問言見何事?欲答防齟齬。自知酸寒態,恐觸大府怒。怵惕強支吾,垂手身軀僂。朝食嗟未飽,卓卓日當午。中年類衰老,腰腳苦酸楚……”吳昌碩曾為一月安東令。此詩既是自嘲,又是對官場小吏辛勤奔走,處處小心,唯恐有失的生活狀態的一種同情。
學心聽
邊款云:“以仁心說,以學心聽,以公心辨。癸未長夏,昌碩?!?br>
缶廬
吳昌碩有《缶廬詩》,其記曰:“金俯將杰贈予古缶,云得之古壙,了無文字,樸陋可喜,因以名吾廬。光緒八年壬午四月記?!惫饩w八年,時吳昌碩39歲。
其詩云:“以缶為廬廬即缶,廬中歲月缶為壽。俯將持贈情獨厚,時維壬午四月九。雷文斑駁類科斗,眇無文字鐫俗手。即虛其中守厥口,十石五石頗能受。興酣一擊洪鐘吼,廿年塵夢驚回首。出門四顧牛馬走,拔劍或似王郎偶。昨日龍湖今虎阜,豈下懷歸畏朋友。吾廬風雨漂搖久,暫頓家具從吾茍。折釵還釀三升酒。同我婦子奉我母。東家印出復斗鈕,西家器重提梁卣。考文作記定誰某,此缶不落周、秦后。吾廬位置儕箕帚,雖不求美亦不丑。君不見江干茅屋杜陵叟!”
吳昌碩以古缶自況,抒發的是一種懷才不遇的憤懣心緒。
學心聽
酸寒尉印
邊款
缶廬
邊款
明月前身
邊款
邊款
邊款
上一篇:閑章趣談·吳大澂
下一篇:印章趣談·吳昌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