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札趣談·郭小川
《郭小川》:郭小川(1919-1976),詩人。原名郭恩大。河北豐寧人。1936年在北京上學時投身抗日救亡的愛國學生運動,并開始寫詩。1939年參加八路軍,1941年初到延安馬列學院學習。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曾從事地方行政工作和新聞工作。建國后,先后擔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秘書長,《人民日報》特約記者等職。現(xiàn)出版有《郭小川詩選》《郭小川詩選續(xù)集》。
“團泊洼的秋天” ——詩代信的杰作
讀過中學的人幾乎沒有不知道《團泊洼的秋天》的,有的人甚至都能將它背誦下來。這首膾炙人口的詩原本是一封信,一封以詩寫成的信。
1975年入夏以后,社會氣候開始變暖。郭小川的情緒日漸舒朗,生活也有了轉(zhuǎn)變;業(yè)余時間打橋牌,談“紅樓”,議《哥達綱領(lǐng)批判》,下獨流減河游泳。“校友”之間,少了不少互相戒備,多了一些談笑風生。8月,毛澤東關(guān)于電影《創(chuàng)業(yè)》的批示在干校傳達,郭小川更受鼓舞。這時,他遇到了原《人民文學》雜志的編輯劉小珊。
劉小珊作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待分配人員,被派來這里“值班”。勞動之余,她與郭小川一起散步、聊天,很快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而當郭說出準備重新寫詩時,劉則要求: 寫一首戰(zhàn)斗的詩歌送給自己。詩人慨然應(yīng)允。劉回北京后,兩人魚書頻寄。在一封信中,劉小珊寫道:“我最喜歡北京的秋天……但不知團泊洼的秋天怎樣?”郭很快回信說,你的信給我送來了一首詩歌的主題。
1975年9月底,郭小川又回信了。劉小珊打開一看,3頁的信紙上以詩代信,這就是《團泊洼的秋天》。詩人從寫景切入,借景抒情。信借詩言志,情到處,快人快語,無雕無飾,一體天然。
以詩代信,古已有之。如北周庾信的 《寄王琳》、唐代李白 《以詩代書答元丹丘》、岑參《玉關(guān)寄長安李主簿》、宋代黃庭堅《新喻道中寄元明》、歐陽修《答梅圣俞大雨見寄》等,不一而足。在當代,以詩代信,偶有所見。《團泊洼的秋天》無疑是其中的杰作。
轉(zhuǎn)年秋天,“四人幫”垮臺。而在終于可以縱情放歌的秋天,郭小川卻不幸辭世。由劉小珊不怕政治高壓保存下來的書信,變成了大江南北到處傳誦的詩篇。
上一篇:閑章趣談·鄭逸梅
下一篇:信札趣談·郭嵩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