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章趣談·范欽
《范欽》:范欽 明正德六年—萬歷十四年(1506-1586),字堯卿,號東明,浙江鄞縣人。嘉靖十一年進士,累官兵部侍郎。性喜藏書,游宦期間,每到一地,即留心搜訪當地文獻,較重視當代人著作,故其所藏以明刻本為主,尤以明代地方志、政書、實錄、詩文集著稱。
《范欽》:主要閑章:天一閣
天一閣
天一閣為范欽藏書樓,其名由來,據清代學者全祖望《天一閣碑目記》稱:范欽在建閣之初,曾鑿一池于其下,后搜集碑刻,得吳道士龍虎山天一池石刻,為元揭文安公所書,并有記于其陰。范欽大喜,以為適與是閣鑿池之意相合,于是即以“天一”為閣名。天一閣藏書樓的格局,由范欽精心設計,一排六開間的兩層磚木結構樓房,坐北朝南,前后均有窗戶,以通風防潮;樓上為一大統間,中間用書櫥隔而為六,正中懸有明王原相所書“寶書樓”扁額。如此上一下六,隱含“天一”、“地六”,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以水制火”之意。閣前一水池,亦即防火之用。閣中藏書:一得之于豐坊萬卷樓,后又與著名學者王世貞相約互抄書籍。二來源于范欽四處為官搜求所得。最后達7萬余卷,其中以明代的地方志書、政書、詩文集等為一大特色。
天一閣
范欽死后,“子孫各房相約為例:凡閣櫥鎖鑰,分房掌之,禁以書下閣梯,非各房子孫齊至不開鎖;子孫無故開門入閣者,罰不與祭三次;私領親友入閣及擅開櫥者,罰不與祭一年;擅以書借出者,罰不與祭三年;典鬻者,永擯逐不與祭。”(清陸以湉《冷廬雜識》)由此可知,范氏天一閣藏書能經歷500多年而不散,族規之嚴密是其主要原因。
天一閣藏書用蕓草防蠹,沈括《夢溪筆談》載:“古人藏書辟蠹用蕓。蕓,香草也,今人謂之‘七里香’者是也?!敝x堃《春草堂集》中記載了一段神奇的故事:鄞縣有錢姓女子,性嗜書,聞世間奇異之書,即多方購之。后聞其姑丈邱鐵卿太守說起,天一閣藏書甚富,多世所罕見之奇書,兼藏蕓草一本,色淡綠而不甚枯,三百年來書不生蠹,即是蕓草之功。錢內心向慕,繡蕓草數百本,并易名曰繡蕓,并謀于父母,嫁于范氏后人范邦柱。成婚后,向丈夫請求登樓觀書,并一見蕓草,范邦柱以婦女禁上書樓家規回答。錢繡蕓由是得病,病重之日,哭著對丈夫請求:“我之所以來汝家者,為蕓草也,蕓草既不可見,生亦何為?君如憐妾,死葬閣之左右,妾暝目矣?!睘榱耸|草,竟以身殉。錢繡蕓愛書成癖,嫁到范家只是為了能登樓看書,蕓草只是一借口而已,盡不得如愿,令人惋惜。從這則故事,也使我們從一個側面感受到天一閣藏書之精了。
天一閣
上一篇:扇面趣談·范曾
下一篇:信札趣談·茅盾